mattwong
mattwong
mattwong

118) 輕宣外燥-杏蘇散

2013/06/15 17:53:13 網誌分類: 方劑學
15 Jun

 

 輕宣外燥

 

輕宣外燥劑,適用於外感涼燥或溫燥之證。涼燥感邪於深秋涼燥之邪,涼燥犯肺,則肺氣不宣,津液不佈,聚而為痰。症見頭痛惡寒,咳嗽痰稀,鼻塞咽乾,舌苔薄白。本證性近風寒,故有次寒小寒之稱,治宜輕宣溫潤,常用杏仁、蘇葉等苦辛溫潤藥物組配成方。代表方劑如杏蘇散。溫燥感邪於初秋燥熱,易於耗津灼液,使肺金清肅之令不行。症見頭痛身熱,乾咳少痰,或氣逆而喘,口渴鼻燥,舌邊尖紅,苔薄白而燥。治宜清宣涼潤,常用桑葉、杏仁、沙參等辛涼甘潤藥物組配成方,取其輕宣燥熱,代表方劑如桑杏湯、清燥救肺湯等。

杏蘇散

 

組成 : 蘇葉(9g  杏仁(9g  半夏(9g  茯苓(9g  陳皮(6g)前胡三錢(9g  苦桔梗二錢(6g  枳殼二錢(6g  甘草一錢(3g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原書未著劑量)

用法 : 水煎溫服。

功用 : 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 : 外感涼燥證。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稀痰,鼻塞,咽乾,苔白,脈弦。

病機 : 涼燥外襲,肺失宣降,痰濕內阻。涼燥傷皮毛,故頭微痛,惡寒無汗,所謂頭微痛者,不似傷寒之痛甚也。肺為燥氣所傷,肺氣不宜,津液不能輸佈,聚而為痰鼻為肺竅,為肺系,涼燥束肺,肺氣不宣,津液不佈,而致鼻塞,咽乾。涼燥兼痰飲,則脈弦苔白。

方解 : 治宜輕宣涼燥以解散表邪,宣降肺而止咳化痰。方中蘇葉,辛溫不燥,解肌發表,開宣肺氣,使涼燥從表而解;杏仁苦辛溫潤,宣降肺氣,止咳化痰,兩味共為君藥。前胡疏風降氣,降氣化痰,助杏、蘇輕宣達表而兼化痰;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助杏仁以宣利肺氣,共為臣藥。半夏、陳皮、茯苓理氣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袪痰,共為佐藥。生薑、大棗調和營衛,通行津液,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發表宣化之功,使表解痰消,肺氣調和。

配伍特點:本方輕宣涼燥解表與溫潤化痰止用,表裏兼顧,以治表為主,乃苦溫甘辛之法。正合《素問·至真要大論》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的理論。

【運用】

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涼燥證的代表方劑,亦是治療風寒咳嗽的常用方。臨床以惡寒無汗,咳嗽稀痰,咽乾,苔白,脈弦為證治要點。

臨證加減:若無汗,脈弦甚或緊,加羌活以解表發汗;汗後咳不止,去蘇葉,加蘇梗以降肺氣;兼泄瀉腹滿者,加蒼術、厚樸以化濕除滿;頭痛兼眉稜骨痛者,加白芷以袪風止痛,熱甚者,加黃芩以清解肺熱。

中方西用:本方常用於治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辨證屬外感凉燥(或外感風寒輕證),肺氣不宣,痰濕內阻者。

【類方比較】

杏蘇散與參蘇飲兩方的組成、功用、和主治頗多相似之處。參蘇飲益氣扶正以解表,化痰除飲而止咳,適用於虛人外感風寒內有痰濕之證。杏蘇散則是在參蘇飲的基礎上去人參、木香、加杏仁而成,因為正氣不虛故去人參;又恐香燥傷津原故去木香;加杏仁以加強宣肺止咳之功。適於涼燥襲肺證。如此,從益氣解表之劑,變成輕宣涼燥之方。通過比較發現二方的結構頗為相似,其原因、病機有相似之處,涼燥性質近於風寒,故其治法基本與風寒表證相似。

【方歌】

       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薑棗研,

    輕宣温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mattwong
mattwong 2018/10/19

Facebook matthew wong 師兄黃

2018/10/07

亞黃sir點解近來不見你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