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電影」

2014/03/06 08:44:34 網誌分類: 經濟
06 Mar
        奧斯卡獎揭曉,影后大熱門姬蒂白蘭芝憑《情迷藍茉莉》勝出,這位澳洲女星得獎致辭,順帶還有一句評論:「電影業如果還有人認為女性主題的電影只是小眾口味,屬於愚不可及,事實正相反,這種觀眾大有人在。」

        所謂「女性電影」,是西方左派知識份子散佈的一種標籤,根本沒有必要。歷史上第一流的大師,許多作品都以女性為中心。即使在莎士比亞年代,男女絕不平等,但至少可以接受女王統治,莎士比亞作品裏的女人,不但與男人平分秋色,有時還在才情、靈性上更勝一籌,譬如《第十二夜》裏的薇奧拉、《皆大歡喜》的羅莎蓮,女角往往比男角更引人入勝。

        但同一個莎士比亞也寫過《馴悍記》,還有「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果然遭到後世尤其是「女性主義」的批判,認為他性別歧視,但莎士比亞也說過「女人真是幻變莫測的生物」,這句話到底是歧視還是慨歎呢?女人永遠令男人摸不透,訴諸感性而非理性,也不一定出於傲慢。

        因為女性是人類的感官,感性與理性沒有高低之分,像陰陽兩極,互為表裏,只可以追求和諧,不可以互為排斥。除了莎士比亞,莫札特的歌劇也一樣,莫札特音樂中最動人的角色,必以女性優先;但歌劇《女人心》講兩姊妹受引誘而變心,曾經飽受劣評,二十世紀的樂評人尤其視為性別歧視,近年總算「平反」,如果通曉人性,對於情慾有足夠的閱歷,絕不會有如此單純偏見。

        當代所謂「女性電影」的代表作,像《末路狂花》、《此時此刻》,還有女導演珍康萍的作品《鋼琴別戀》,不免刻意為之,但活地亞倫這齣《情迷藍茉莉》並非同類,姬蒂白蘭芝的評論,當然是指膚淺的標籤,活地亞倫已經七十有八,拍電影將近半世紀,一生的創作都圍繞女人,對於女人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情迷藍茉莉》講一對人到中年的姊妹,在人生的轉捩點,如何交錯互接,雖然有導演一貫的冷嘲熱諷,但或許是年近八十的緣故,活地亞倫不像過去那樣尖酸,對於人性之缺陷、七情六慾之可笑,他很寬容,甚至還有點同情,鏡頭下的兩姊妹,像曹雪芹《紅樓夢》的筆法,一正一副,互為對照。

        與莎士比亞、莫札特一樣,活地亞倫對於普世的人性,也沒有道德審判,在普通人之間,沒有壞蛋,也沒有英雄,沒有誰比誰更好,面臨困境與磨難,人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在人生的重大關口,只在乎真假,不必論對錯。這些大師作品中的女人,都是「女性」最好的解說,不但她們的柔情與哀愁,各種活色生香,甚至虛榮、嫉妒之缺失,在藝術與哲學的角度,也不失可賞之處。

        陶傑

        
■姬蒂白蘭芝憑《情迷藍茉莉》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姬蒂白蘭芝憑《情迷藍茉莉》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