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墓之名

2014/10/23 08:47:45 網誌分類: 經濟
23 Oct
        內地多位學者提議,趁明年三月十二日孫中山逝世八十周年,請馬英九到南京中山陵「謁陵」。「謁陵」二字,為兩岸三地傳媒共同使用,至今未廢。

        陵是皇帝之墓,中國的大人物死了,墳墓的名稱也分為三系。孔子與關羽,是中國儒家一文一武的兩大守護神,只有孔子與關羽死後,墳墓才夠資格稱為「林」。忠臣猛將,功在邦國,如岳飛,死後的一座土丘,也不過叫「岳墳」而已。孫中山死後,墳墓建成紀念堂,卻被供奉成「陵」,這一級帝皇的身後待遇。造訪孫堂,像叩見皇帝一樣,尊為「謁陵」,那麼孫總理推翻兩千年帝制,建立共和,所為何來,豈不白忙了一遭?

        孫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受的是西方教育,信奉的是脫胎自美國華盛頓憲法精神的民族、民主、民權的三民主義。孫中山創立共和政體,既是共和,那麼這位「國父」的墳墓豈會被尊崇他的國人定為「陵」?

        美國人帶着小孩去林肯紀念堂參觀,林肯的石像也很大,他卻不是美利堅一統天下的太祖老皇帝,去林肯紀念堂,英文只是Atripto,絕不是甚麼「謁陵」。訪孫中山紀念堂,至今還叫「謁中山陵」,折射了中國人政治心理陽光照射不到的一片陰暗面。

        孫中山雖然領導革命,對中國人的民族心理學研習不足,他的錯誤是一步登天:推翻帝制之後,學習美國的政治制度,為中國設計了一套共和制。當時了解孫中山的人,許多都看出了孫中山政治外行。

        因為甚麼「德先生」和西方議會民主,一直只是知識份子學術小圈子的沙龍喧囂。戊戌維新期間,康有為在遊歷英美和歐洲之後,即主張引進君主立憲,梁啟超卻反對,認為既然是「革命」,不妨徹底,該效法美國和法國的共和。中國人的潛意識之間,不論「共和」也好,「民主」也罷,根深柢固,還是需要一個皇帝。因為中國是一個小農社會,人民的教育素質低,民間迷信神祇的香火猶盛,農業經濟,豐收和旱饑,都要看「老天爺」的氣候臉色,皇帝既是「天子」,則皇帝就是不容質疑的宿命。

        孫中山沒想到自己領導革命,結束帝祚,中國人還是把他當開國老皇帝辦。還是袁世凱這一點看得清,乾脆復辟稱帝,年號洪憲,甚麼國會、共和、五權分立,袁世凱知道這一切通通是廢話。「袁世凱有當皇帝的野心」,無論甚麼版本的中國歷史課本都這樣說,並以此把袁世凱定為壞蛋。既然全民自動奉孫中山為皇帝而覺合情合理,又何必對袁世凱這麼苛責?

        陶傑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