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香港仍然是漁村?

2015/01/15 08:41:51 網誌分類: 生活
15 Jan
        有一些美國人,從來未離開過美國本土,美國便是全世界,對國外所知有限,有人甚至仍然以為香港是一個漁村。對此,身在本城這個國際大都會的香港人毋須驚訝,因為沒有接觸便沒有認識。同一個道理也可見於香港人對今日中國的認識,有些人在內地自由行旅客湧港的年代,對內地人和中國的認識同樣有偏差。

        香港青年協會最近發表了一份青年價值觀調查報告(見圖),顯示希望移民外國的青年被訪者急增,由二○一三年調查所得的四成三,飆升至去年的六成二,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由七成二,下跌至六成三。有關的調查結果反映青年人對香港的觀感很負面,對作為中國人也不算受落。調查在佔領行動展開前進行,當時學生們全力推動佔領行動,對人大常委的政改「八.三一」決定大力抨擊,對特區政府未能反映泛民陣營意見大表不滿,這個背景是否有影響年輕人當時對香港現況的觀感,調查報告沒有說明,但香港青年人反「赤化」,抗拒中國之情並非不普遍,他們對中國的印象是相對負面的。

        年輕人嚮往外國生活

        年輕人抗拒北京,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不支持民主,中國人權狀況極差,內地人有如暴發戶,來港炒高樓價和其他貨品價格,更有佔據醫院牀位、學校學位等等劣行,這些印象主要來自傳媒的播放和刊登的資訊,但這些印象能否代表了整個中國,整體的內地人呢?青年人對內地印象趨向負面,所以希望移民外國,但外國的月亮真的特別美?特別圓?

        青年人覺得如英美等西方社會有民主、有自由、有人權,所以生活在那些地方一定比住在會限制民主、削弱自由、踐踏人權的香港和中國內地好。有這種想法的人,如果真有機會在英、美國家生活,真的會得出同樣結論?如果他們真有機會在內地生活、居住,對中國的負面印象會否仍然一樣?

        中國政治不開放,言論自由有限制是不爭的事實,但中國和內地人也不乏好的方面。有些內地人比一些也屬暴發戶型或自私自利、態度惡劣的香港人更有文化、更有禮貌和更有教養,我們的年輕人知道嗎?有些內地人生活很簡樸但很努力求上進,我們的年輕人有目睹過嗎?

        應加深對中國的認識

        判斷由認識開始,認識由接觸開始,真實的體驗,比從媒體和銅鑼灣、旺角街頭中取得的簡單化資訊和片面的印象更能夠讓香港人認識中國和內地人,沒有這種親身體會,香港人對中國的認識,也只會是瞎子摸象式的認識,不會全面,也不會深入。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昨日宣讀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內地交流,為公營及直資學校提供資助和專業支援,在下一財政年度起的三年內,將香港與內地中小學締結的姊妹學校數目倍增至六百所,以助進一步分享經驗及提升教與學成效等等,都是值得支持的建議。香港人欠缺對今日中國和內地人的實質認知,多數人對今日中國仍然有的一些扭曲的印象,將不會得到糾正,在此氛圍下,年輕人不喜歡中國,不愛香港,只想移民的思維只會有增無減。

        年輕人是香港未來的棟樑,如果他們對香港沒有歸屬,對中國沒有好感,香港也沒有將來。若要年輕人愛國愛港,中國內地在政治開放和人權自由範疇當然要繼續改進,但香港人能夠從多面體認識改進中的中國也是必要的。香港人對中國國情的認識若仍然停留在四十年前的中國,對正努力向國際社會接軌的北京領導層不公道,對香港未來的發展也毫無益處。

        黃麗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