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市場波譎雲詭利豐大小通吃

2015/04/02 08:44:07 網誌分類: 經濟
02 Apr
        美國經濟不景,中港輸美貿易大受影響,一直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利豐(494),業務亦受打擊,市場大行評級不一有「沽售」,也有「買入」。利豐面對波譎雲詭、千變萬化的市場變化,生存壯大,全仗管理層「兩條腿走路」;大小通吃的併購策略成功。

        曾進行逾30次收購

        利豐從併購英之傑轄下天祥後,努力擴展客戶網絡,從而開拓新的市場及業務。據一項不完全統計,自1955年至近年,利豐進行過30多次的收購,每宗收購涉及金額由5100萬美元至2.48億美元不等;收購業務範圍包括煙花、宣傳產品、成衣、家居用品、百貨、郵購、全球採購、零售、私人品牌睡衣、健康、美容與化妝品供應鏈、香水及個人護理產品、女士服裝、男士服裝、針織服裝、戶外服裝、牛仔服裝設計、鞋子、鞋履設計等等,林林總總,可謂之洋洋大觀。經此之後,利豐在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80多個辦事處;擁有11000名供應商,全球採購網絡,無遠弗屆。

        利豐俯視全球貿易,進行收購,智者分析,乃制定四項目原則,今有步其後塵亦百變不離其宗。此四大原則,乃為:(一)可以拓展市場地域或客戶網絡;(二)可以拓展產品的種類;(三)可以拓展採購網絡、(四)收購後可以優化效率、提升盈利。在新千禧年以前,利豐的營運市場根據地仍為亞洲市場,一切的收購對象及業務唯亞洲馬首是瞻。

        千禧年後登陸美國

        但進入新千禧年後,利豐把收購矛頭轉移至美國,並就地取材,登陸花旗,在當地開展貿易,實行所謂「本土策略」(OnshoreStrategy)。在此策略主導下,利豐成立利豐(美國)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制定一個「三年計劃」鞏固在美國貿易地位,這個「三年計劃(2005-2007)」重點為拓展三大業務。

        有智者分析「三年計劃」加上「三大業務」,以術數而言,「三三得九」,乃有「長長久久」之意,馮氏昆仲寓意在美國生意,長長久久,是耶非耶,言人人殊。

        話說回利豐制度美國貿易「三年計劃」的三大業務:首先是發展「專賣品牌」(ProprietaryBrands)。集團透過在當地收購的經銷、零售商;或從設計師方面取得直接生產專賣品牌之特權。其次發展「自有品牌」(PrivateLadel)。

        集團透過所收購之規範較細小公司,取得專門為一個品牌設計的製成品供應給零售商。第三是發展「特許品牌」(LicensingReconized。Brands)。集團掌握持有具有知名度之品牌,透過控制產品設計、採購、生產交付、質量管理、定價及儲存等商業手段,加強品牌效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價格;及快速地對市場的變化作出適時的反應。

        拆解美國「次按」危機

        從一連串的收購行動及發展部署來看,利豐應該可以做到「安車平五路」;然而,肘底生變,2008年,美國爆發「次按」危機,導致2009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及世界經濟危機;覆巢之下,利豐四面楚歌,管理層急謀對策,把登陸美國的「本土策略」複製到歐洲本土,與此同時,「次按」危機對中國內地打擊較輕,內地經濟增長仍可「保8」,馮氏昆仲腦筋轉數快,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馬上加強在中國內地投資力度;個中精采過程,下周四再拆解。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