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不必學好

2015/04/16 11:16:39 網誌分類: 經濟
16 Apr
        特府稱「普教中」——此一簡稱,與「人流」、「非典」、「陸配」等合流,可見中文大同之趨勢——是中文科教育的長遠目標,令人不禁想問:中文教育目標,除了學好中文,難道還有別的?

        證明特府推行普教中,只是為推而推,普教中本身就是目標,與學好中文並無關係。也就是說,但凡為普教中護航,聲稱學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之論,根本多餘。

        使用普通話跟中文學得好不好,是兩回事,彼此之間沒有因果關係。甚麼叫好的中文?已經是這個時代喪失答案的問題。只有當中國文化尚由士大夫掌握話事權的時候,對中文優劣之評論才告成立。

        想知道甚麼叫好的中文,至少要讀過幾本最大牌的「詩話」、「詞話」,才知道標準何在。蘇東坡的才情與散文,歷來公論第一,沒有讀過蘇東坡,而想學好中文,好像不讀《紅樓夢》而聲稱精於中國政治文化。問題是,今天讀蘇東坡,尤其是第一流的「前後赤壁賦」,面對今日長江兩岸之環境,在現實生活中還剩多少有效內容,可以令學生領略一千多年前蘇東坡之情懷審美?

        中國歷來之精緻文化,讚頌之人格、情感、美感,均與今日之現實徹底脫節,這才是今天學好中文最大的一道障礙。譬如唐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前兩句濃彩:鳥鳴之熱鬧,酒旗之俗艷,一片紅紅綠綠;後兩句卻用淡墨,眼前熱鬧,對比往事蒼茫,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盛景,到後來只餘想像,除了古寺不復,連傳統美學之「煙雨」也失落已久,今天的中國人只知道霧霾。

        學好中文,當然跟學好普通話沒有關係。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貶官到廣東,而宋仁宗的朝廷位於開封,其中尚無普通話之蹤影。安徽桐城文風興盛,桐城人的口音也有「桐城腔」之稱,像黃梅戲之唸白,也不妨礙「桐城派」的文章寫得好。

        中文有幾千年歷史,但普通話只是近世產物,沒有普通話的時候,並沒有阻礙中國人彼此用中文交流,欣賞李杜蘇辛或者《紅樓夢》的人,也無分南北。普教中當然不一定能學好中文,因為好的中文已經隨時代流逝,當曾經的中國人還知道甚麼叫「禮數」、「體面」和「有文化」。

        既然如此,則不必再用「學好中文」來包裝中文教育。香港的語文教育,從來不是為了學好,而是為了實用,正如學英文,也不必深入堂奧,跟洋人做買辦生意,已經夠用。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