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不體罰,非不懲罰

2015/04/30 08:41:07 網誌分類: 生活
30 Apr
        防止虐待兒童會調查發現,有超過五成受訪兒童曾被家長體罰,近半數更受過精神傷害;而受訪家長中,有七成管教子女時會施以體罰。很多研究已顯示,體罰除了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自尊外,還會削弱其自控能力,甚至在成長過程中產生反社會和暴力傾向。然而孩子犯了錯,不能體罰,罵多幾句又可能構成精神虐待,那麼家長應如何做?

        其實懲罰不等同體罰,若孩子犯錯也不懲罰,容易令他們放任,日後可能會面對社會更嚴厲的責罰。與其為子女犯錯後應該如何教育而煩惱,不如先跟他們訂定生活限制的範圍。愈早設定、效果愈好;全部家庭成員,包括老父母和家傭都要配合,並且要一同遵守。此舉可以讓孩子知道那些能夠做,那些可以彈性處理,還有甚麼事情一定不容許做。

        究竟甚麼事情一定不容許做?就是那些涉及危險、會傷害或侵犯別人的事,必須向子女清楚表達「不可以」,即使面對未懂說話的幼兒,也要講解理由。如果孩子的情緒仍然激動,就要先安撫,然後以抽離現場或轉移關注點來讓他們逐步平靜。

        雖然幼兒未必完全明白道理,可是仍要以凝重的神情向其解釋那種行為的嚴重性。最後要鼓勵孩子想辦法控制自己、或下次再面對類似問題時有何選擇,讓他們建立自律的習慣。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