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少破壞大貢獻

2015/05/26 08:41:07 網誌分類: 生活
26 May
        近日香港天氣不穩定,就連社會都烏煙瘴氣。如果人們偏看社交網某些群組或某些政治傾向的網媒報紙和雜誌,跟被蒙蔽沒有分別。在現今時勢裏,評定一個人,不能只看其一時的表現;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壞,最好以良心作方向舵。

        在無證兒童肖友懷的個案中,如果人們只放大他是否街頭惡霸、逾期居留不遣返獲發「行街紙」,甚至入讀學校的安排而作出激烈抗議的話,那麼香港跟那些不文明世界,缺乏人道主義和扶助老弱精神的極權地區又有何差異?懷仔父母不負責任拋棄他,外婆犯法,有資深政客刻意高調以他的事件作「秀」,不知進退,結果引起外界反彈,將深層矛盾的社會進一步激化。這裏的罪魁禍首不是懷仔,而是圍繞他的成年人。大家可以要求當局依法辦事,盡快遣返懷仔;然而從人道角度去思考,是否也要關心他返回內地後如何生活呢?

        激進組織在相關的議員辦事處示威外,還騷擾為懷仔做評核的小學,有學生因此而喊起來。姑勿論她是否被人直接弄哭,還是有人利用小朋友的情感借題發揮,示威者已為社會作出了非理性,以語言暴力去挾持民主的最壞示範。其實那些激進的行為,已引起沉默大多數的反感。為香港社會好,為民主運動發展好,搞少一點破壞,就多一點貢獻。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