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瓊
潘麗瓊
潘麗瓊

軟實力,是致勝之道

2015/11/11 08:41:24 網誌分類: 生活
11 Nov
        微型藝術來到這一站:成都。

        「這作品叫做『花籠』。作品是由兩位雄赳赳的工程師Tim和Ian,通宵趕工而成,他們『不務正業』!(大家都笑)香港租貴,以前不少人在窗外僭建了花籠,用作晾衣物的露台、煮飯的廚房……為求逼真,他們加了很多細節,風車、八掛、花盤、還有……胸圍,全部是一比二十四。他們常為不聽話掉下來的胸圍苦惱。」女記者尷尬地笑了。

        我逐件介紹由香港藝術家創作的四十三件微型藝術品。我請他們猜:展品中的「許願樹」是由甚麼做?他們睜大眼睛,一律O嘴。專誠從香港飛來成都的曾潤明笑說:「是爛毛巾啊!」洗到爛溶溶的「祝君安好」拉扯一下,便變成樹根。

        黎熾明的摩星嶺木屋區,你又猜是甚麼造的?成都記者也是一臉茫然,我笑說:「是焗蛋糕的鋅盤啊!」李來有的花盆,是用藥膏蓋造的。用打印A4紙,塗上綠色,再剪成牙籤大小的葉,逐塊黏成一棵盆栽吊蘭。

        李嘉蓮想像力豐富,她最擅長廢物利用,暖水壺是用圓筒型的唇膏蓋加工而成,記者們嘖嘖稱奇。

        微型藝術幾百年前創始於德國的宮庭。它比平面的油畫或攝影,更能立體地呈現環境和氣氛。微型藝術又跟模型不同,模型較着重硬件,較少軟件的細節,即使多富麗堂皇的豪宅模型,你看兩眼便夠了,相反,陳鴻輝的微型唐樓,剝落的牆身、斑駁的窗花,李來有排檔魚缸中的金魚、盆裏凋謝的花朵……細節滿載着生活的氣息、集體的回憶,深深地打動着每一個人。香港微型藝術展覽場地的太古里每天都逼滿人,示範時更水洩不通。證明軟實力,是致勝之道。

        潘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