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倘報聘訪華隨時益匯控
2015/12/03 08:41:47
網誌分類:
經濟
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英國夏慤將軍搶先一步,搶收香港。1946年,匯豐重返香港,該年6月召開全體股東大會,通過把總公司由倫敦遷返香港。而門口那對銅獅子,本來已經運往日本,準備熔掉鑄造槍炮,幸好未動工,日本已投降,才避過此劫。運返香港,守護着皇后大道中1號總行。
時光流逝,匯豐第二次遷冊往倫敦,時維接近香港「九七回歸」的時候。
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堅決「九七」香港回歸,拒絕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的「治權換主權」的建議,英國仍想管理香港的念頭幻滅,此時抱有「一拍兩散」有權有勢的反中人士,慫恿匯豐及怡和遷冊離開香港。
本來,英國人對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只要不損害其利益,不置可否。但是,1990年,中英在興建國際機場的問題出現爭拗時,匯豐突然宣佈重組,把匯豐屬下一家設在倫敦的公司,升格為集團的控股公司;此為「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匯控」),在英國註冊,持有匯豐在全球各地;包括香港在內的全部資產。匯豐此番的結構重組,實質上是變相遷冊,把控股公司和註冊地遷移往倫敦,低調處理遷冊問題,紀錄上是第二次遷冊往倫敦。
中英有望合建渤海灣隧道
在世界舞台上素以圓滑見稱的英國人,今番卻大跌眼鏡。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人民收益大增,經濟蒸蒸日上,國富民強,在全球各地,紛紛創造商機,此為英國始料不及。幸好,最近習近平訪問美國後,繼而訪問英國時,也予英國龐大貿易定單。
此外,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中國將會興建由煙台至秦皇島的渤海灣海底隧道。但是,中國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剛好英國精於此,英法海底隧道工程,享譽全球,可見一斑。
既然這次習近平訪英,譽為中英雙方進入「黃金時代」,那麼,中國興建渤海灣海底隧道工程,有很大機會在明年英國禮尚往來「報聘」訪華(有可能是英女皇御駕東來)時,中英雙方簽訂此舉世矚目工程合約。
無獨有偶,在這個敏感時刻,市場亦傳出匯控為總部選址遷冊問題,董事局要求有更多的資料,好作選址。
遷冊返港百利無一害
有問,匯控何解搬來搬去?無他,選擇更多商機的地方為總部,利於策劃指揮而已。
既然渤海灣海底隧道工程已放上議事枱面,匯控若再度遷冊返港,以其與中國的淵源及技術,加上「中國香港」這一地理環境,確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利,屆時不但可以參與融資;還有可能在工程組合上分一杯羹,商機無限。如此一來,遷冊返港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不為。到這個時候,「大笨象」又再跳舞,市場隨時可能會出現一個嶄新局面。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