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二○一六機遇:中國經濟見底?

2016/01/02 08:41:40 網誌分類: 經濟
02 Jan
        二○一五年環球投資市場呆滯,主要源於美國加息預期及美元上漲。美國聯儲局十二月開始加息後,市場出現很富爭議性的話題:究竟新興市場是否已消化美息上升的壓力?

        以摩根士丹利MSCI新興市場股市指數為例,去年已跌了15%,顯示新興市場股市深受重擊(港股全年跌了7%)。二○○一年時,美資大行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奧尼爾(JimO'Neil)提出新興市場的「金磚四國」概念,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是高速增長的「金磚國家」,這個概念玩了十年,到美元在二○一一年見底回升就爆煲。之後,另一美資大行摩根士丹利在二○一三年又提出「脆弱五國」的說法,指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和巴西負債過高出現問題。美國在二○一三年開始逐步停量化寬鬆,美元匯價進一步急升,這些國家因為借了大量美元外債,美元大升負債膨脹,令它們的經濟陷入困境。

        雖然中國不在「脆弱五國」名單內,我覺得中國這幾年的經濟回落,有其外因及內因,外因是美元升值,令資金外流;內因是中國經濟結構存在很大問題,要動大手術去調整。過去十多年,中國政府都是從「需求面」去刺激經濟,見到經濟出現「頭暈身㷫」,便大量釋放資金去刺激需求,典型例子便是二○○八年放水四萬億元救市,雖然可以鼓動經濟於一時,但同時做出大量無效的投資,令到各方面的產能極度過剩,例如做鞋業,有人說中國的產能足夠生產全球七十億人穿着的鞋子。

        中國過去偏重刺激需求面的經濟政策,導致大量發行貨幣,二○○九年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M2)已經超過美國,然而,中國當年的經濟總量,卻只是美國一半,換句話說,當大家狠批美國大印鈔票時,中國濫發鈔票的情況,比美國嚴重得多。中國經濟的問題是高借貸槓桿、高過剩產能、高超額庫。當中最嚴重的是國企,它們借錢成本不合理地偏低,就大量貸款胡亂擴大產能(當然也有人在購買設備時從中漁利),生產出沒人要的產品。結果導致物價下跌,通貨收縮,經濟差勁。

        習近平在二○一二年上台之後,開始調整經濟政策。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更加明確提出不能再度刺激需求方,提出明年的五大經濟工作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對供給側(即供應方)結構性改革。

        希望令到經濟結構合理化,讓資金可以用到有效率的地方。同時降低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借貸槓桿,降低金融風險。同時要發展高技術產業、培養高技術勞工、發展「互聯網+」等新產業。

        但我們對二○一六年中國以至香港的經濟前景,不能期望過高,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雖然已有很多專家估計市場已經消化美國加息的衝擊,但如果美國加息速度比想像中快,對於新興市場經濟的壓力仍會相當之大。以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為例,二○一四年曾經上過三厘,現時只處於二點三厘以下,若美國加息加得快,十年債息率絕對有重新炒上三厘水平的機會(正常時期,例如二○○八年金融海嘯前是四厘)。當美息回升至三厘的高位,對新興市場的壓力不能少覷。第二,中國經濟轉型需要時間,或許明年中國經濟會比今年稍好,但講到健康蓬勃發展,可能仍須兩至三年的時間。

        如果只看二○一六年,要中國經濟全面見底回升,可能只有兩、三成的機會,較可能是比去年略佳,所以不能夠對中國經濟今年的表現期望過高。然而,看中國的長期發展,仍會看到機遇,只要走對方向,堅持改革下去,中國未來仍是增長最快的地區。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