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各師各法上海再出發

2016/02/04 08:41:50 網誌分類: 經濟
04 Feb
        我在上日講過,中央政府決意在2020年,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內地自從經濟改革開放後,上海重現昔日雄風,猛起直追,經濟發展與香港未遑相讓。

        拂開歷史封塵,香港仍是一個小漁港時,上海已經是「冒險家樂園」。太平洋戰爭前,上海執中國經濟牛耳,當年上海是全國首要金融機關;及著名大銀行的總行集中地,市內銀行吸收的存款,佔全國存款總額的30%至40%,為金銀外匯的總匯、貨幣發行樞紐。

        歲月無情,從1937年至1949年,中華大地戰火不斷,摧毀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曾是「冒險家樂園」

        新中國成立後,上海肩負起振興國民經濟「帶頭羊」重任。然而,在「計劃經濟」的框架下,經濟發展有所掣肘,上海未能發揮歷史上賦予的有利條件;大有「藍關馬不前」之歎。

        及至經濟改革開放,國家經濟、金融、商貿均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鄧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盤皆活。」

        這位總設計師並認為:「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有了鄧大人一錘定音,打造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成為中國經濟事務大事。

        一個城市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一些基本要素,包括:具有一個國際通用的法律和制度的環境;擁有一個對內、對外也十分開放及一個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擁有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具有能夠凝聚和聚集一流國際金融人才的能力。

        到底上海有沒有上述條件?不妨看看最近十年八年來,上海的變化。

        金融體系已具規模

        目前,上海金融體系已具規模,諸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及票據業務中心等經濟範疇模式,式式俱全。而且,目前中國內地的私募證券基金、QFH、QDH及私人銀行業務也主要集中在上海。

        曾有位經濟學家講過,21世紀全球經濟重心,必定向亞洲轉移,中國將成為全球中最大和最發達的經濟體,而上海將會是標堡,一如英國之倫敦,美國之紐約、日本之東京。

        目前,上海在市建上,擁有大中華地區三個「第一」,此為:第一高樓、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橋、中國第一條磁懸浮鐵路。

        有此三個「第一」,上海能否再出發,執大中華地區經濟牛耳?在此形勢下如何淘寶?「寶」之何在?正所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上海既然已經「芝麻開門」,下文再與讀者探討相關行業,一齊淘寶。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