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赤字財預與盈餘財預

2016/04/21 08:41:32 網誌分類: 經濟
21 Apr
        個人理財或公司財政,一旦出現赤字,莫不急謀對策,最常見的是開源節流。早年,港英殖民地政府的財政預算,秉承「量入為出」的原則釐訂,雖能「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但社會經濟發展由於「不做一萬,只怕萬一」而停滯不前。

        及至夏鼎基出任財政司年代,制訂赤字財政預算案,大開拳腳,正所謂「唔怕使錢,最怕唔識使錢」,結果年終結算,不但只沒有赤字,反之大有盈餘。何解如此,只因擴大的開支是用在民生、商貿上,並非鋪張浪費,反而在相當大程度上刺激社會經濟發展,政府稅收大幅度增加,抵消赤字而產生盈餘。

        「九七回歸」後,未知是否基於《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在這大原則下,特區政府財政司,從曾蔭權到梁錦松;再而曾俊華,也不敢稍越雷池半步,其制訂的財政預算案,均是盈餘預算。

        今年2月,曾俊華發表的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雖然鑑於來年經濟增長放緩,估計財政盈餘減半,但仍然是一個盈餘預算。曾俊華計算該財政年度的期初結餘(盈餘)為5,227.82億元,期間包括收入4,220.13億元,開支3,813.33億元;及至期末結餘則為5,185.98億元。

        至於整體社會經濟形勢,該財政年度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1%-2%,整體通脹率為2.3%,基本通脹率為2%。期間,總收入預計為5,000億元,其中來自入息及利得稅為2,060億元;賣地670億元。

        至於政府經營開支,則為3,800億元,其中經常性開支佔90%,而非經常性開支為1,100億元。相對來講,年度盈餘達1,200億元,在此樂觀的數據下,財政儲備達8,700億元。

        但是,正如曾俊華所講,今年經濟放緩。那麼,一旦經濟衰退的話,能否有5,000億元的收益,大受考驗,而奉行的盈餘預算方針,將會受到質疑。那麼,墨守成規的盈餘預算;與有目標地放手而為的赤字預算,各持理據,孰優孰劣,不能一概而論。話說回本港除了土地之外,沒有資源,經濟興衰,備受外圍影響,更與中國內地息息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之初,百廢待興,特別是貿易、投資,相當大程度以香港作為橋樑。

        但自從經濟改革開放,向四個現代化邁進後,喜見國富民強。反過來,香港的經濟進程,相當大程度上仰賴內地的實惠及政策支持。在此大前提下,中央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對本港來講,息息相關。

        李克強總理在「人大」會議上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中央財政預算時,透露一般公共收入較上年增加2.2%,而支出則增加6.3%,收支對比,支出多出15,000億元。這又是否屬於赤字財政預算?實情如何?下文再講。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