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明次第

2017/01/04 10:45:01 網誌分類: 念佛修行
04 Jan

第十五章  明次第

現今修行人的弊病,多流於圍著名相打轉,不懂修行章法次第,在見地不清、次地不明之情形下,所修者多是一些世間善法,無法真正契入修道核心,故而修行者多,成道者少。吾以一則公案作為說明:在第七世紀,赤松德貞國王統治西藏時期,曾邀請印度寂護大師到西藏,弘揚佛法。後來有一漢地禪宗僧侶摩訶衍和尚傳入頓悟成佛的學說,而引起教義爭論。因為摩訶衍和尚所講授之法,令藏民迷惑,不知如何入道,因此,後繼之藏王赤松德贊即派人至印度,敦請寂護大師之弟子蓮華戒大師入藏,在桑耶寺召開辯經大會,史稱「拉薩法諍」。雙方辯論的結果,由代表漸悟法的蓮華戒大師贏了代表頓悟法的摩訶衍和尚。

此公案中,除了剛好西藏之因緣適合蓮華戒大師的漸悟法門外,蓮華戒大師辯論獲勝之主因,在於修行章法次第清楚完整,令有心修行者可以按圖索驥,輕鬆入門,因此後來蓮華戒大師所著的《中觀修道次第論》在各個層面上,皆對修行者開啟了明確的修行之門,從此藏傳佛教就以寂護大師與蓮花戒大師的見解為主流。修行有一定的次序與步驟,而且要以「正向」(指離欲向﹑滅貪向﹑四聖向等正確的人生方向)做為前提,非一蹴可幾。

例如佛教修行次第:「親近善士(聞慧)、聽聞正法(聞慧)、內正思惟(思慧)、法次法向(修慧)」,而法次法向(修慧)即是修八正道、四念處或四聖諦、六波羅蜜,如此就可以滅苦(煩惱),一路到達覺悟菩提。而道教則有戒律、懺法、內丹、內觀、守靜、存思、辟穀等多種方式以修性煉命,最後百煉成仙。一個人若修行不知「法次法向」,卻妄想一步登天,大澈大悟,此不啻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甚至容易誤入邪境,如此要想明道,則難矣。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