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的分類,以及各層天的介紹

2018/02/20 11:03:19 網誌分類: 極樂世界與天人。
20 Feb

 

天界的分類,以及各層天的介紹

 

天分為:欲界天、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空界天)。

 

「欲界」是六道所居,欲界眾生有淫慾心。欲界越高,淫慾心越淡,分別是交、抱、握、笑、視。

 

欲界天有六層,亦稱「六欲天」,其特徵主要是有樂、欲。

 

欲界六天的第一層天是「四天王天」,在須彌山腰。

 

第二層是「忉利天」,在須彌山頂,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也叫三十三天(東南西北每一方橫向有八天,加中央一天)。

 

 

第三層是「夜摩天」,不論日夜都是亮的,它是以蓮花開了做為白天,蓮花合起來做為黑夜,天很長。

 

第四層是「兜率天」,彌勒菩薩就住在「兜率天宮內院」龍華道場,外院仍是天神所居。

 

第五層是「化樂天」。

 

第六層是「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天頂,魔王波旬所居,這地方男女淫慾心最淡,但是還有,只是相對一看就滿足了,即『視』。

 

 

這些淫慾心都斷了就生色界天了。

 

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相傳生於此界之諸天,遠離食、色之欲,但還未脫離質礙之身。所謂色即有質礙之意。由於此界眾生沒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沒有男女之別,生於此界之眾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習禪定之力而分為四層,分別是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

 

1.初禪諸天

 

初禪天中,又有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三重。梵眾天又稱梵身天,是色界初禪諸天中的第一層。居於此處諸天眾,相傳為大梵天所領,因此稱梵眾天。梵輔天又稱富樓天,是色界初禪天中第二層。此天諸眾生均為大梵天王之輔佐,當大梵天王出行時,此諸天必侍衛左右。

 

大梵天又稱梵天、梵王等,是色界初禪天中的第三天。他是初禪三天之主,又是此娑婆世界之主。在佛教經典中,大梵天往往是佛法的護持者,經常為佛法而向佛陀請教。在古代印度,對於梵天的信仰很早就出現了在印度教中,梵天與濕婆、毗濕奴一起成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

 

佛教吸收了古代印度信仰中的這一神祗,將梵天作為佛教的護法神之一,並列於色界初禪天之中,作為初禪諸天之首。在初禪三天中,大梵天是主,梵輔天是大梵天的輔臣,而梵眾天就如同大梵天之臣民。另外,在佛教有些經典,如《長阿含經》等中,將色界初禪分為四天,即梵眾天、梵身天、梵輔天、大梵天。而佛教有些部派則僅分梵輔、梵眾二天,以大梵天歸於梵輔天中。

 

2.二禪諸天

 

二禪天中,也可分為三天。一少光天,指在二禪諸天之中,以此天光明最少,因此稱少光。二無量光天,是說自少光而上,此天中諸眾生光明漸增,其量無限,難以測定,所以稱無量光。第三是極光凈天,又作光音天。是說此天中諸眾生光明遍照,較之以前更盛,而且此天眾言語時,口出凈光,以光明為語。

 

二禪諸天,遠離初禪的尋、伺等心理活動,故內心明凈,具有凈、喜、樂、心一境性四特性,住於喜樂等情感之中,所以其境界稱為「定生喜樂」。

 

3.三禪諸天

 

三禪天分為少凈、無量凈、遍凈三重。所謂凈,是說此三禪天中諸天已離喜樂之情,唯受自地之妙樂,所以稱為「凈」。其中少凈天是三禪諸天中受自地之樂最少的,故稱為「少凈」。第二無量凈天,指此天眾所受之樂漸增,其凈難以衡量,故稱「無量凈」。第三遍凈是說此中諸天眾所受之樂遍滿,故稱「遍凈」。

 

三禪諸天,已離二禪所有的喜樂等情感,唯具行舍、正念、正知、受樂和專心一境等五種特性,其所獲的境界稱為「離喜妙樂」,並以正念正知,精進修行,以求得更高的境界。

 

4.四禪諸天

 

四禪天是色界諸天中第四重。其中可分為八層:一無雲天,這是相對於以前諸天所居之處而說的。按佛教所說,色界三禪之前諸天雖為空居天,但其所所居之處如雲層密合。

 

自四禪以上諸天所居之處,則在此雲層密合處之上,其雲輕散如虛無,故將此四禪中第一層天稱為「無雲天」。二福生天,指生於此天之眾生福力最為殊勝,故稱三廣果天,指色界諸天中以生於此天之眾生果所最勝,所以稱廣果。四無煩天,此天中諸眾生沒有紛亂繁雜的各種煩惱。五無熱天,意思是說生於此天諸眾生已經完全降伏了諸煩惱熱障,故稱無熱。六善現天,此天中諸眾生修行之果德已現,故名善現。七善見天,此天中諸眾生修行已到極細微之境界,其所見均極清澈。八色究竟天,已修行到達色界的最高境界,如超越此界,即到無色界。

 

四禪諸天,通過修行已經離開了三禪諸天還有的妙樂情感,一心憶念清凈之修養功德,具有舍清凈、念清凈、不苦不樂受和心注一境等特性。四禪八天中,自第四無煩天起以上五天,已到達聖者的境地,為阿羅漢四果中的不還果(即不再進入輪迴轉生),因此稱為五凈居天,或五不還天。

 

無色界為三界之一,又稱無色天。

 

「色」是質礙的意思,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是通過修習厭離物質的四無色定,或稱四空處定而獲得的天界果報。無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淺而分四種差別,即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此四處稱為四空處,四空天,或四無色處、四無色天等。

 

空無邊處:為四無色處之最初階段。初修無色定,必厭棄物質世界,一心思惟無邊無際之空觀,使心與無邊之空相應,這就是所謂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從厭棄外界物質世界之質礙,進一步修習內心心識,以心與心識作無邊無際之觀。此即為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既否定外界物質之質礙,又否定內心心識,唯思內外一切無所有。以修此無所有觀而得生天之果報,即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又稱非有想非無想處。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極靜極妙之境界,以無各種粗想而稱非想,又因其想未絕,尚有細想,所以為非非想。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mo/culture/x5azzzo.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