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因財失義

2018/07/16 04:12:24 網誌分類: 生活
16 Jul
          有父子因賣樓而鬧上法庭的新聞,引起市民熱烈討論。無論故事發展如何,這類兩代因財失義的事件,在樓市和社會價值被扭曲的世代裏,只會是冰山一角。

          現時香港有六成物業已沒有按揭,加上近十年樓市大升,那些當年數百萬元的中小型住宅,今天多數要過千萬元。由於不少業主年紀老邁,即使已有物業,想再按揭套現的機會不大,唯有在業權上加入年輕的子女,銀行才有機會批出貸款。另外,亦有不少想置業的子女都需要父母加按套現來支付首期,結果因為按揭需要,新舊物業的業權都加入子女名義,甚至變成子女全權擁有,埋下日後爭產的危機。

          有位跟兒孫同住的營商長輩,其鄰居經常鼓勵他退休安享晚年,每天弄孫為樂。然而他遇到這些「祝福」都會笑說:「賤骨頭一定要工作,無辦法退休!」其實他深知兒子一家無能力租樓自住,更遑論置業。兒子大學畢業投身社會工作後已沒有給予家用,成家後連孫兒的生活費也要老父母負責。眼看老伴身體虛弱,自理能力日漸衰退,兒媳對她已不尊重,令他更相信「親生子不及近身錢」的道理,認為財富是聯繫親情的最大工具。

          其實一家人會否因錢財連親情也失去,很大程度跟家教和親子關係有關。父母身教良好,很難會有衣冠禽獸的子女。

          作者簡介:以整合視野看世界的跨媒體傳媒人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