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默的大多數

2018/08/16 04:12:53 網誌分類: 生活
16 Aug
          最近美國一個社交網絡帳號名字人氣急升,叫做「unsilent majority」,即「不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的大多數」自從美國前總統尼克遜的演講而為人廣知,到了今天,沉默的大多數不必再沉默,因為有了互聯網,每一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聲。

          這位名叫「不沉默的大多數」的用戶,本人是一個生活在紐約的同性戀理髮師,在自由左派的重鎮長大,一直被自由左派意識形態洗腦,但是由他自己的獨立思考開始,終於在美國各地發起了一波Walkaway的公民運動。

          當然,香港人沒有聽說過這波運動,因為中文傳媒大多數都專撿西方左媒,譬如《紐約時報》、CNN、MSNBC等「主流媒體」的口水尾。同樣是公民運動,美國左媒大肆宣揚阿拉伯的茉莉花革命,但是對於本國社交網絡上興起的波瀾,不約而同選擇視而不見,隱而不報,已經不止是雙重標準的問題,CNN甚至將這場運動,試圖污衊為俄國的反間計,已經是明擺的惡意了。

          但這是一場值得喝采的、典範的公民運動:沒有人示威遊行,吶喊口號,呼天搶地,沒有暴力衝突,西方左媒推崇的甘地、曼德拉號召的公民抗爭,理想也無非如此,分別只是這場Walkaway運動不需要領袖,這不正是互聯網的偉大嗎?

          過去,沉默的大多數只能選擇沉默,因為他們沒有發聲的平台,發言權是壟斷的。一個社會的三大言論傳播機器:學術界、傳媒、娛樂界無不排資論輩,絕對輪不到普通人發表意見。因此「大師」輩出的風光,只能是歷史。因為到了今天,互聯網令整個世界都「變平了」,傳媒和娛樂的行業壁壘已經被打破,美國的大電影公司雖然可以拍暑假猛片,賺大錢,但是,這些公司已經失去了舊有的權威。過去的老牌報紙,好像《泰晤士報》、《紐約時報》,一言九鼎,但是今天,連保持經營都成為問題。

          但這是歷史的必然:過去的行業壟斷,好處是大師輩出,明星光鮮,但壞處是大多數只能保持沉默。今天的平坦世界,壞處是再也不會有大師,但好處是再也沒有必要繼續信奉權威,尤其是來自政府和國家的權威,沉默的大多數不必再忍氣吞聲,只要他們有自由意志,必然會爭取言論自由,任何人還想加以壟斷,譬如美國的左媒,都已經不可能。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