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長跑撞牆可預防嗎?

2018/10/27 04:12:32 網誌分類: 生活
27 Oct
          一年一度香港馬拉松大賽,將於明年二月十七日舉行,吸引超過七萬多位跑手參加。全馬及半馬拉松分別有二萬二千五百及一萬九千五百位選手,而十公里組別則有三萬二千名跑手。除了受傷,全馬跑手較大的風險就是出現撞牆的情況,要克服這難關,六個月系統化操練和心理調節必不可少。

          針對長跑受傷的研究資料顯示,約有兩至五成跑手在比賽前曾經受傷,在馬拉松賽事中猝死的機會率為每十萬名跑手中,約出現一宗個案。訓練不足是受傷的主要風險,具備長跑經驗的選手受傷比率也較低。全馬新秀跑手每周累積少於六十四公里,受傷風險顯著增加。

          全馬跑手較大的風險就是出現撞牆的情況,所謂撞牆,是來自英文hitting the wall,意思是指跑手體內肌肉和肝臟的醣份接近耗盡,身體沒有足夠體力持續劇烈運動,症狀包括疲倦乏力、神智不清,嚴重者可引致虛脫、休克、產生幻覺甚至不省人事。全馬跑手出現撞牆的位置通常介乎三十至三十五公里左右。有些人以為撞牆只會發生於訓練不足的業餘跑手,但專業跑手也同樣有機會出現的。

        半年系統訓練不可少

          首先,充足訓練是長跑比賽必須的條件,全馬和半馬拉松起碼需要六個月的系統化訓練,十公里也需要三個月訓練。長跑訓練包括計算每星期的累積里數,並配合交替訓練及良好的恢復。多元化的長跑訓練包括均速跑、變速跑、定時跑、越野跑等,有助提升長跑表現。

          研究指出,糖原負荷法有助減低出現撞牆的風險。不過,糖原負荷法需要在賽前訓練時嘗試採用,測試身體的反應,否則可能引致腸胃不適而影響比賽當日的表現,有關這方面下周會繼續跟大家詳細解說。運動心理方面,跑手太多顧慮及過份注意呼吸,也較容易出現撞牆。所以,採用正向及輕鬆的步速和步頻去面對賽事為佳。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