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BBC:中國已大到不能遏制?

2019/05/28 04:12:54 網誌分類: 生活
28 May
        美國以「莫須有」的罪名向華為亮劍,連外國人都看到,這不止貿易戰這麼簡單,美國有着全面遏制中國的動機。

          最近看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外交特派員Jonathan Marcus的一篇文章,題為《華為之戰告訴了我們中美的關係》。他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講述美國壓制中國崛興的意圖。

          Marcus一開始就界定華為事件以至中美貿易戰,不但是商業糾紛或爭奪市場利益那麼簡單,而是更根本的國力之爭,有重大戰略意義。西方世界正重溫一個基本道理,經濟力量是國力之本,而經濟實力更是發展軍事力量的先決條件。在過去兩個世紀,西方對此道理了解得一清二楚,西方資本主義和軍事革命,相輔相成。商業和經濟實力的長足發展,令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紀發展出多個海洋帝國,到十九世紀出現的蒸汽機革命,更將之推向頂峰。

          時光流轉,到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取代英國,稱霸世界,在一段短時間內,令美國成為全球唯一核武超級強國。後來蘇聯曾經在經濟和軍事上想挑戰美國,但其國力不能持續。到蘇聯解體後,美國再次成為全球無遠弗屆的單一超級強國。

          Marcus認為,美蘇冷戰的經驗有啟示性,並不因為這兩國對抗和如今中美之爭可堪比擬,事實恰恰相反,而是目前中美的經濟對峙,和美蘇冷戰大不相同。蘇聯當年的經濟是完全和西方世界割裂,其科技力量除了少數項目外相對落後,西方的禁運,阻止了各種技術流入蘇聯陣營。

          中國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國巨大的經濟和製造業基礎,和國際經濟體系緊密相連。如今要把中國從環球關鍵的經濟活動切割出來,或許已經太遲。中國的成長速度非常獨特,十年前美國經濟仍是中國的三倍,如今中國已經追近。

          美國在現代世界,從未遇上一個經濟實力和她相若的對手,不要說在某方面超越她的對手。這是全新局面,令美國要重新思考這種經濟競爭:反思是否應該將經濟考慮先放下,而要先考慮國家力量和國家戰略。

          經濟實力與國家戰略的關係,中國十分清楚。在十九世紀,中國就是西方國力強盛時的擴張主義和海盜貿易行為的受害者。反而在西方世界,無論是鴉片戰爭或當年對印度支那的突襲行為,早已被遺忘。如今中國的「一帶一路」策略,並不是簡單的開發市場或採購天然資源的舉措,而是反映其深層的戰略目標,這是一個在全球關鍵地區建立港口的長遠計劃,這是一個有意識的政策,去保障中國未來的經濟,作為發展國力的關鍵。

          Jonathan Marcus相信中國部署「一帶一路」策略,是意識到美國和日本不一定是中國長遠貿易夥伴,中國要向發展中國家的龐大市場進發,那裏有數以十億計的人口。中國的經濟短期內或許會放緩,但一個消息靈通的中美問題專家告訴他,「中國有工程人才,中國有專注的領導層,中國有市場導向的決策,著眼於長遠目標。」

          Marcus的結論是在不久之前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的策略,仍然只是要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之一員」,只要中國跟經濟規則玩,便會接受她。但如今中國崛起勢頭不止,美國現在的議論變成要「遏制中國」,但這引來一個簡單問題,「中國是否已大到不能被遏制?」

          請勿怪我長篇引述Jonathan Marcus的文章,他對中美行為的深層分析,比較客觀透徹。香港有些人天天在預估中國即將崩潰,就沒有老外看得那麼冷靜理性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