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令人抑鬱的不合作示威

2019/06/27 04:13:08 網誌分類: 生活
27 Jun
          由專上學院學生發起的不合作運動,近幾日在灣仔入境大樓及稅務大樓示威。

          周一的示威,令到市民感到非常不便。有女會計師在鏡頭前控訴學生,「你唔使搵食,我要搵食!」結果學生在周二搞「sorry行動」,但繼續逼爆稅務大樓。

          有朋友發來訊息,說她見到女會計師控訴的新聞片,情緒尚好,但看到另一條示威者阻礙電梯關門的新聞片,只見電梯門不斷開合,令她的抑鬱症發作,今日要去看醫生安排就醫。我不聽不知,原來持續的示威,對一般市民的情緒也有影響。

          她說的那條新聞片,只見一班市民在政府大樓的電梯之內,而示威者在站於電梯門邊,每當電梯門關上,示威者就用手拍電梯門,令到電梯不能關門。電梯內的市民只是很無奈地看着電梯門開開合合,最後電梯內一位市民終於忍不住,走出電梯用身體擋着示威者,讓他不能拍電梯門,一番爭持後,電梯門終於關上,而示威者忽然跌坐地上大叫,「打人、打人!你推跌人想走?玩嘢呀你!」如此無賴的場面,在電視鏡頭下全程記錄下來。

          朋友說最怕見到這種令人窒息的場面。她說上周日到將軍澳訪友,搭電梯上樓的時候,那電梯門不停地又開又關,想來是壞了,朋友說當時情緒病就差點要發作。到後來看到那條阻攔電梯門不斷開合的短片,本來已經不穩的情緒,終於爆煲。

          示威者發動所謂不合作運動,要迫使政府全面接受他們所有的訴求,如今正在重複二〇一四年佔中中段的狀況。當年示威以至擾民的行動持續,令到原來有很多人支持的和平抗議活動,支持人數劇減。七十九日的佔中運動結束後,民調顯示,有74%的市民反對佔中,只有26%的人支持,就是那些擾民事件的客觀效果。

          朋友看完那條令她抑鬱症爆發的短片,痛心地說,「這是我們所認識的香港嗎?為甚麼有人可以不斷用違法侵佔其他人自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呢?」

          我不是抗議者,沒有條件去回應這些質問。但可以套用我這兩日講過的「普力奪社會」的理論去分析。政府權威下墜,出現一些決策失誤,即使最後政策放棄了,溫和的群眾接受了,但激進的群眾不肯收貨,持續要政府接受他們所有的訴求,示威活動仍然無日無之。

          要走出這個困局,需要出現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或者起碼是施政重心的調整。政府當務之急並不是要去找出代罪羔羊,而是政府推出甚麼政策,可以切實解決市民正在面對的問題。透過修訂《逃犯條例》把在台灣殺人的陳同佳遣返台灣受審的初心沒有錯,但去到有大量群眾反對的時候,政府就不值得付出這樣大的代價,去解決一件相對小的事情。

          即使不太反對政府的市民也會問,政府究竟投放了多少精力,去真正解決市民面對的住屋、就業前景等其他非政治性問題呢?民生問題也不是簡單地派錢和增加政團要求的撥款,就可以解決得到。

          不再重蹈過去行錯的路,少搞些政治,盡力解決民生問題,才可以重拾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2)
我要發表
暮跖
暮跖 2019/06/27 11:55:18 回覆

「港獨」搞鬼煽動暴力圍警總

圖:梁頌恆、鍾翰林、楊逸朗在大會堂內煽動示威者包圍警總   

警察總部在不足一星期內第二度被暴民包圍,原來又是「港獨」分子背後搞鬼!「香港民族陣線」梁頌恆、學生動源鍾翰林,立法會垃圾桶縱火案釋囚楊逸朗穿全身黑衣,昨晚在「民陣」集會完結後,公然煽動示威者包圍警總。鄭晴發現,三人早於昨午已在立法會「煲底」示威區集結,密商「獨」計及衝擊行動陰謀,其間陳家駒更拿出「獨」旗招搖。   

大公報記者又發現,鍾翰林昨早在元朗吃早餐後,大約中午時分,手持一袋疑是示威物品回家,其間煙不離手,之後乘坐巴士到金鐘下車,到立法會「煲底」會合年初赴台灣聽授「獨計」的洪心弦、洪英棠兄妹,一小時後陳家駒現身,約二十人坐下商議。晚上約八時許,眾人轉到中環集會,在大會堂內竊竊私語,其間一名黑衣口罩男,向一名記者手指指呼喝。   

無所事事的廢青陳浩天、陳家駒近日在網上「乞錢」,求網民資助旅費到日本大阪G20示威,順道吃喝玩樂,據知陳浩天已於今日飛抵大阪,陳家駒、鍾翰林等人亦會緊隨赴日,據知將夥同約二十名港人及「藏獨」、「疆獨」及「台獨」分子,圖謀在當地示威搞搞震,唯恐天下不亂!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0627/310586.html

WA
WA 2019/06/27 09:41:15 回覆

重點

政府要走出這個困局,需要出現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或者起碼是施政重心的調整。政府當務之急並不是要去找出代罪羔羊,而是政府推出甚麼政策,可以切實解決市民正在面對的問題。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