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陸羽仁
陸羽仁

科技巨股無債

2020/07/17 08:25:45 網誌分類: 經濟
17 Jul

週四美股跟隨外圍股市回吐,終結此前三日升勢,杜指跌135點,收26734點,跌幅0.5%;標普500指數跌0.3%,報3215點;納指跌0.7%,收報10473點,繼續跑輸大市。

美國科技股,特別是FAANG加上微軟等六大科技龍頭,係今年以來,尤其是在美國疫情爆發之後,表現最好的股份,但本週走勢顯得有點乏力,蘋果和微軟昨日分別跌1.2%2%,另外,近期異軍突起的特斯拉跌2.9%,成為昨日大市的主要壓力。

在幾大科技股當中,Netflix這星期表現比較弱,已累跌了3%,昨日企穩,收升0.8%,不過,Netflix在收市後公佈業績,二季度營收及每股盈利都高過去年同期很多,營收61.5億美元,每股收益1.59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49.23億美元和0.6美元。營收略高過預期的60.83億美元,但每股盈利卻低過預期的2.09美元。另外,Netflix預計三季度訂閱用戶淨增250萬,遠低過市場預期的527萬,比較令人失望,Netflix在延長時段一度大跌11%

科技股近期出現回吐,相信係此前升得太多太急要唞唞氣所致。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科斯汀(David Kostin)繼續看好科技股,而且係極長線看好。他認為目前的估值並沒有過高。未來10年科技股的表現,仍將繼續跑贏大市。他說:技術的優勢在於持續時間更長,收益、現金流量和商業模式的持續時間更長,而低利率環境支持了持續時間更長的資產。

科斯汀稱,從高盛的模型顯示,日用和消費品企業的估值要高得多。而金融、工業和材料類等週期性股票要有好表現,不但需要更好的經濟資料支撐,還需要利率不斷上升的環境配合。而目前的跡象表明,投資者對經濟能夠持續和快速復蘇的信心不大,並不那麼有信心。也是這個原國,他認為科技股股價在目前高位是合理的,理由是投資者願意「為償付能力和流動性以及資產負債表良好的企業付出高昂的代價」。

就以負債為例,市場的確充斥著企業違約風險,上週,Janus Jenderson Group就指出,年度企業債務指標調查顯示,在最近的5年,企業債務增長速度遠高於利潤增長。其中以美國和瑞典增長最快,而排第二的是德國,主要是拜其汽車製造業和金融業所賜。公司借錢,主要是用於公司併購、股票回購和分紅,特別是如今的借貸成本低到「無朋友」,企業就大借特借。

截至今年1月,全球企業淨負債高達8.3萬億美元,而市場預計因為新冠大流行,今年會再加多1萬億美元。而全球企業當中,負債最多是德國的福士(Volkswagen)車廠,淨負債達到1920億美元!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是完全沒有債務的,其中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手持的現金就達到1040億美元。

無獨有偶,佛蘭克林鄧普頓最新觀點也認為科技股溢價「合理」,佛蘭克林股票集團佛蘭克林科技基金副總裁兼投資組合經理柯帝士(Jonathan Curtis)合石上月底一個線上會議上表示科技行業沒有泡沫。集團統計了最近1990年到2020623日的標普500指數子行業(科技行業)的市盈率和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發現現在的估值離1999/2000年的估值還有很大差距。又認為美國幾大科技巨頭都符合好公司必須有的「三大素質」:品質、增長和行業展望。

以第三點行業展望為例,柯帝士指出,消費者主要會購買新的娛樂服務,類似NetflixAmazon PrimeSpotify這類服務在這種環境下都表現良好。此外,服務提供者正處於投資5G網路的初期階段。

另外,受A股大跌影響,中概股集體大跌,趣頭條暴跌20.89%,遭央視315晚會點名批評廣告亂象,阿里巴巴跌2.8%;百度跌2.5%;京東跌1.9%;網易跌5.2%;拼多多跌2.1%;蔚來跌5.6%;愛奇藝跌2.2%;嗶哩嗶哩跌4.7%

陸羽仁

回應 (13)
我要發表
Yan
Yan 2020/07/20 06:58:00 回覆

低市盈率股會繼續落後
2020年07月20日

  上周五港股反彈118點,恒指重上兩萬五,收報25089點,大市仍在調整當中,但跌到這個水平,開始有吸引力,可以對目標股份趁低分段吸納。

  在這浪回吐中,此前升得比較急的科技股,跌得也比較急。有人問我是否科技股熊市來臨,我不喜歡就短期走勢作出牛市或熊市判斷,因為牛熊市屬長期走勢,看環球股市走勢,還在一個牛市軌道中運行。特別是中國經濟狀況良好,剛公佈的第二季GDP增長3.2%,顯示中國股市有基本因素支持。

  周末與中環茶友聚會,講到買股票的一個根本問題。過去幾年,傳統股份例如銀行股、資源股、地產股等低市盈率股份,走勢都跑輸大市。一些高估值股份,例如科技、醫藥甚至內地消費股卻一路走高。由於股價一直下跌,搞到一些傳統股,他們賺錢能力相對穩定,能夠維持派息的股份,股價跌令息率愈來愈高。

  睇PEG 不錯指標

  這樣大家便有一個問題,可說是「估值的疑惑」。按傳統投資概念,低市盈率的股份,只要其行業前景不差,都值得作價值投資。近年這些股份落後大市,搞到講求價值投資的股神巴菲特也有點尷尬,他雖然買了蘋果頂一頂,但投資在富國銀行這些傳統股,還是搞得他一身蟻,過去幾年價值因子似乎失效。

  傳統上,估值方法主要看PE(市盈率)或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率)。PEG即PE除以純利增速,低於1股價比較合理,高於1股價較高。例如公司PE 30倍,每年純利增長30%,PEG等如1,估值合理;如果一間PE是10倍公司,但盈利增長只有1%,那麼PEG等於10,股價顯得相對貴。

  有內地證券界認為,內地低市盈率股票落後大市,高市盈率股票跑贏大市的原因,緣於海外資金長期「現金流折現法」(DCF)來為公司定價,意思是深入了解公司和行業發展,對公司十年以上現金流作出估計,用折現率計算出現在的貼現值,如果公司現時市值是較貼現值低的,便屬於抵買。外國投資者用這個方法估值,看到中國股票的長遠價值,便買入高市盈率股票。

  我對內地證券界這個講法不敢苟同,巴菲特就是用「現金流折現法」去計算公司估值,以股神經驗和人物,他能夠比較準確估到目標公司十年以上的盈利及現金流收益,他計算DCF應該是最準確的,但為甚麼他仍然不敢大手買科技股?主要原因是,很多科技公司業務太新,盈利前景計算不到,股神計不出貼現值,也不敢沾手,股神唯一敢買的科技股,是以賣手機為主的蘋果公司,因為他計到蘋果條數。所以說,外資使用DCF方法後,投資一些中國高增長股票,例如科技股和醫藥股,所以推高股價,這個講法並不成立。

  買增長股 勝在難估

  以阿里巴巴(99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為例,現價市盈率30.8倍,阿里巴巴上月公佈2020財政年度第四季(2020年1至3月)業績。期內銷售161億美元,按年增長22%,高過市場預期的152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利1.3美元,亦高過市場預期的0.87美元,以人民幣計算按年增長7%。換句話說,阿里PEG等於4.4,股價相當貴。雖然很多人正在做阿里巴巴的長線現金流折現,但由於行業前景太多變數和太複雜,準確度令人懷疑。

  我認為近年低市盈率的傳統股不行,高市盈率的科技股卻一路高漲,其實與聯儲局與全球央行狂印銀紙大有關係。簡單來說,資金多了一倍但資產數量沒變,資產價格就會增加一倍,這在樓價上最容易體現出來,因為樓市供應相對缺乏彈性,央行多印錢,樓價就會上漲。股票供應彈性則大得多,有新股上市吸資,已上市的公司也可以發新股吸資。

  買科技股 認真就輸

  央行印銀紙,市場資金充裕,借貸成本低廉,資金都喜歡湧入股市炒股。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在過去的12年,美國除了在2017年9月至2018年中「縮表」外,其餘時間都在大量印鈔,在這種長陽的市場,在開始時投資者還會計計數,講講股票價值。後來市場上的錢愈來愈多,大家發覺計數作用不大,認真你就輸,只要敢博就可以贏,愈敢博愈能賺錢。在這種環境下,具增長「概念」的股份最容易受惠,一句「市場前景很好」,尤其是那些愈不能具體估計前景的行業,就愈受惠。以香港的房地產商為例,她們賺的錢其實不少,但由於前景估得到,就不像騰訊(700) 股價及相關新聞 和阿里巴巴那麼好炒。

  所以高估值的股份愈升愈有,並非一些人所講的,外資公司採用甚麼神秘的DCF估值方法,而是市場資金太多,大家追逐一些高增長股,這類股份的PE升到30、50倍,都很難質疑,但傳統股份十幾倍PE,已有人嫌貴。內地股市在過去的一年多,低市盈率股票指數的回報大約24%,而包含高市盈率的全A指數回報為63%,表現高低立見。

  環球銀行 仲有排衰

  現時市況可以說是「鹹魚白菜,各有所愛」。中年以上的投資者,特別是已退休的,由於沒有賺新錢的能力,買高市盈率股票風險太大,以長揸心態買入風險更高。他們在低市盈率的股票中,尋找一些營運狀況長期而言會比較好的傳統行業,買入這些股票收息,價錢會比較合理。要注意的是,未來要避開的行業是銀行業,特別是環球銀行股,歐美利息一路向下走,對銀行衝擊很大。

  你看德意志銀行過去八年變化就會知道,德銀在2012年時,股價約52美元,現在僅10美元左右,同期市帳率(PB)亦由0.68倍,下跌到現時的0.33倍。德銀等銀行仍擁有資產,但由於德國負利率,借貸息差愈收愈窄,銀行賺錢相當困難。市場不看好銀行業中線前景,因為利息仍然往下走,看不到加息曙光。因此買銀行股容易跌進一個估值陷阱,覺得股價很便宜,市盈率和市帳率都很低很抵買,但會愈買愈跌。

  炒吓阿里 低吸高沽

  但內地的石油石化股,其回報固然會受油價、疫情和經濟影響,惟現時股價跌得相當低殘。以中石化(386) 股價及相關新聞 為例,上周五收報3.29元,距離52周低位3.2元僅一步之遙,看其肉酸走勢,隨時還會跌穿低位。中石化現價息率10.5厘,市盈率6.2倍。扣除股息稅息率還有9.5厘,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今年派息可能會減少,但捱一、兩年後,中石化恢復過去派息機會也很大。所以退休人士買來作長線收息,買中石化風險不太高,不過不能期望股價可以快速修復,以為股價上升會賺很多錢,反而小心股價繼續下跌而要捱價。

  年輕一些的投資者,不想買落後的傳統股,想買科技、醫藥和內地消費股,千萬不要與股票做「人世」,要用投機心態去買,例如阿里巴巴早前炒上263.8元的52周高位,上周五收報238.8元,若股價跌至225元,可以作投機性吸納,定10%止蝕,即要跌到202.5元才打靶,上望再創新高,升到270元就走人,博大市向上科技股水漲船高,以一博二值博率不低。

  吼堡獅龍 等回吐揸

  如果想買內地消費股,我覺得很多股份現價比較貴,有點買不落手,但堡獅龍(592) 股價及相關新聞 可以留意一下。早前由李寧家族控制的非凡中國(8032) 股價及相關新聞 ,以每股0.043元的低價,買入堡獅龍66.6%股份,作價4662萬元。非凡中國是創業板股份,此前申請轉主板但不成功,入股堡獅龍很明顯是要借堡獅龍的殼轉入主板。

  獲非凡中國入股後,堡獅龍一度炒上0.64年高位後回落,上周四跌至0.26元,但上周五急升,炒高30.8%,收報0.34元。大家可以等堡獅龍再回到0.26元吸納,博能夠變身成為內地消費股。雖然炒作味道比較濃,但輸面不算太大,股價也不算太貴,可以博公司長線轉型概念。由於短期升得太急,可以等到股價回調時才買,會比較安全。

  陸羽仁

Yan
Yan 2020/07/20 06:48:35 回覆

羅醫生趁黑暗期供股
2020年07月20日

  港股上周扭轉利好氣氛,在中央對股市降溫和和外圍科技股調整下,恒指由26000點一度插穿25000關口,不過收市反彈,收報25089點,全周下挫638點,交投亦由之前超過2000億元,跌回上周五的1200億元。

  港股7月升浪主要因科技股帶動,板塊去到月中,無論港美都出現調整,幾隻美國科技龍頭包括電動車股Tesla同Netflix都喺高位受壓回落,上周杜指收報26671點,跌62點。總結全星期,杜指、標指分別累升2.29%、1.25%;納指則累跌1.08%。

  舊經濟股壞消息頻傳

  7月份股市焦點集中在新經濟股,月初股市大升,相關板塊搶盡風頭,月中卻出現回吐。原本佔據藍籌地位的舊經濟股完全失色,相信這些低估值股份,在可見將來仍有機會跑輸大市。尤其是於本月初起,本地疫情出現第三波爆發,本地感染個案持續上升,舊經濟股壞消息頻傳,令市場信心大失。好似國泰航空(298) 股價及相關新聞 就預告,上半年估計虧損99億元,拖累母公司太古A(019) 股價及相關新聞跌破今年低位,失守40元關口。

  壞消息不斷,加上疫情已經爆發超過7個月,昨日本地錄得逾百個確診個案,政府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第三波疫情未知甚麼時候見頂,就算有相當實力的公司都開始面臨資金壓力。上星期擁有本地三間酒店和其他海外酒店的朗廷(1270) 股價及相關新聞 就宣佈將以2供1比例集資,供股價0.95元計,集資最多10.19億元;預計籌得款項最少有八成用於預付部份未償還貸款,不多於兩成會用作緩解機制下之額外保證金。持有朗廷約63%股權的鷹君,已承諾無條件參與供股,並將額外申請認購最多3.12億股,以示支持。

  朗廷酒店本身資產相當優質,公司股價在1年前高位為3.2元,經歷社會事件後股價開始拾級而下,到今年受到疫情打擊,股價更是慘不忍睹,最低時跌穿1元,報0.99元後反彈。上個星期公佈供股消息後,股價受挫5%,報1.04元。由於今次供股比例不低,如果市況轉弱,不排除有機會跌穿招股價。大股東鷹君表明有意增持,有點趁低吸納味道。

  抗疫專家料年底有疫苗

  大股東有興趣趁低吸納,但大股東有控股優勢,就算環境一時唔好都無理由放棄公司,小股東沒有這個考慮,但現時公司帳面淨值高達4.6元,如果不供股就有可能被攤薄,如果不想吃虧,似乎只有跟供。至於街外股東又是否值得吸納呢?這就涉及對疫情及本地經濟前景的評估。

  對於今次疫情,陸羽仁剛和抗疫專家傾過。今次本港出事,主要是走漏外地回港人士造成爆發,但撇除防疫有無漏洞,從各地經驗顯示,病毒傳染性很強,只要放鬆就會反彈,美國如是、日本如此、西班牙也如是。香港在月初放寬限聚令,好快就出現翻爆。由於病毒已在全球大範圍擴散,要控制疫情可能都係要等疫苗成功研發。

  雖然有人話病毒會變種,疫苗未必有效,但專家話新冠病毒不同流感,至今未出現像流感變出不同型號的狀況,相信疫苗可以有效。現時美、歐已有5、6種疫苗在研發中,內地都有疫苗開始人體試驗,他相信疫苗在年底可以趕及面世,屆時對控疫會比較有把握。

  可趁人心惶惶時出手

  如果抗疫專家的說法無錯,現時距離疫苗研發推出有幾個月時間。酒店旅遊和航空業是最受衝擊的航業,由於經濟受肺炎打擊已經有半年,無論企業抑或各國政府都支撐得有點吃力,甚至出現財力不繼,所以最黑暗的時間即將來臨。在這段時間資產不但不能產生收益,甚至還要燒錢維修,繳稅差餉等支出,形同負債。

  不過市場總會有些相反理論派,喜歡人棄我取,低估值股份雖然不愛重視,仍然有人會留意有沒有特別的機會。朗廷大股東鷹君的主席羅嘉瑞是名醫出身,做過醫管局主席,羅家曾經歷過不同的地產起落循環,捱過資產變負債的苦日子,他選擇這個時間提出供股集資,同時承諾增持,會不會也是估計未來會出現人心最惶惶時間,用股神巴菲特的說法是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呢?按照這個推測,加上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未來朗廷股價在除息前後若遇上大市氣氛低迷,就有機會跌破供股價,屆時想執平貨的投資者就有機會出手。

  鄭裕彤沙膽得來不打無把握之仗

  新世界主席鄭裕彤的傳記最近出版,中環茶友都有幸獲得籌備出書的鄭家誠贈予一本,當時即時拆閱,從中偷師。與其他名人傳記不同,《鄭裕彤傳》採用訪談和追查歷史完成傳記,透過第三者的言語,立體展現這位橫跨珠寶、酒店、地產等多個行業的商界名人行事和成功之道。

  人稱彤哥或彤叔的鄭裕彤,長袖善舞、眼光獨到外,最大特點是人脈廣泛,喜歡玩樂,特別擅於交際,在商界內朋友特別多,這從傳記能夠得到頂級富豪和商界名人李嘉誠、李兆基、冼為堅、馮國經、廖烈智等作序,就可見一斑。當中李兆基談到與彤叔多年老友,行文感情真摯。

  另一位有份寫序的老友李嘉誠,講了幾件和彤哥交往的軼事。有次李超人聽聞彤叔有病入院,急急趕到,卻見他在病房內與人開局打牌,立即知他無大礙,彤叔牌局在商界出名,皆因其牌友不少乃城中叱咤風雲的名人顯貴,有人為了做生意,不惜花費巨本都要參與牌局。

  另一次是李鄭在拍賣場相遇同坐,當時彤叔不斷舉手追價,到了一個地步超人忍不住拉他手示意出價過高,他才淡定告知是有外國財團透過他買地,建成後委託他興建和管理,故此不怕高價競投。彤叔生前以沙膽著稱,但看完的傳記,就是他的大膽是幕後經過周詳部署,絕不會靠個「勇」字打無把握之仗。

  陸羽仁

曱甴
曱甴 2020/07/19 22:16:33 回覆

放低樽鹽同老臉叫中央馳援控疫啦,非常疫情就要非常果斷非常措施,短痛好過長痛,無料咪認囉,反正全國都知香港人淨係識做曱甴暴動,宜家只係做番曱甴本性周圍播毒

曱甴
曱甴 2020/07/19 15:52:07 回覆

疫埠香港倒數中

19animal
19animal 2020/07/18 17:17:03 回覆

{#icons_boy2}48小時的光景 {#icons_boy2}

Yan
Yan 2020/07/18 10:22:24 回覆

香港疫彈特別多,控疫又無料到,內地一驗即拆彈,港灿知否自己無知又屎又無料又落後又自大?

https://view.inews.qq.com/a/GDC202007180063970X?uid=&shareto=moments&devid=985578B3-2C51-4EB3-ADB5-FDE8CE721274&qimei=81133bfe-d187-43e1-883d-dd198d182d05

2020/07/17 18:40:17 回覆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0/07/17 15:16:48 回覆

科技股調整暫屬正常

2020年07月17日10:44 最後更新: 11:01

陸羽仁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2020/07/17 11:13:21 回覆

kaka: 噢...等待后抽..... {#iconb_316}

2020/07/17 11:01:01 回覆

將軍,食糊未? {#icons_dog1}

animal19 67 69 on99
animal19 67 69 on99 2020/07/17 10:52:59 回覆

{#icons_boy2} {#icons_boy2} {#icons_boy2}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2020/07/17 10:23:18 回覆

大戶兄: 救我..... {#iconb_6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0/07/17 10:11:10 回覆

{#iconb_62}

user

最新回應

soho*
soho* 2023/07/21

20/7/2023 外交部:反對日方排海計劃有理有據
<匯港通訊> 因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中國強化限制日本食品進口,日本政府表示食品的安全性有科學保障,計劃向中方呼籲要求盡快取消進口限制。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時表示,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必須對人民的健康和海洋環境負責,反對日方的排海計劃有理有據,採取有關措施有理有據。

對於日本政府利用北約峰會、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東加勒比漁業部長會議等場合,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辯解,並釋放不會推遲今夏啟動排海的訊號。

毛寧強調,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中方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合理關切,停止強推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鄰國充分協商,切實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並接受國際監督。(WL)

soho*
soho* 2023/06/10

有美國撐腰的日本官員卑鄙無恥下流賤格自私, 將核災難輸出全球, 害人精將會受到詛咒

https://youtu.be/zBNGawiSC1o

soho*
soho* 2023/06/10

日本執意傾倒核水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方案進一步推進,最快7月傾倒入海,在國際間引起極大關注。

日本政府一再強調計劃安全,惟說法無可否認極具爭議性,多國都強烈質疑,在安全疑慮完全釋除前,日方堅持推動計劃無疑非常自私。

本港作為日本農產品最重要市場之一,在此敏感時期,港府作出了周詳果斷的應對,加強日本食品檢測同時,亦已預備好禁制高風險水產,保障食品安全。

若信核廢水安全 日本何不自用?

日本政府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下,繼續核污水傾倒設施的工程,排放隧道基本竣工,東京電力公司本周開始在隧道注水,按照日方說法,現在距離正式排放只差最後一步,只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料廢水最快今年7月排放落海。

事態發展引起區內國家強烈反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指,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不負責任,按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馬來西亞、南韓、俄羅斯以及多個太平洋島國也表達憂慮。

日方一再強調倒核廢水入海安全,但按日媒報道,東電5月份在核電站附近海域作檢測,發現有海魚的放射性元素銫含量,超標180倍,日本民眾也強烈反對排放計劃。

環境局長謝展寰曾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領事表達極度關注,直指日方若對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應在本國尋求作灌溉等用途。

如今日本選擇將廢水排入海,而非注入當地的湖泊、河川,顯然也明白箇中風險,核廢水一旦進入自然環境,後患無窮,而且覆水難收。日方忽視這些合理疑慮,在國際社會未有共識下一意孤行推進計劃,做法非常自私。

香港雖然只有700多萬人口,卻是日本漁農業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香港的農林水產品總值2,086億日圓(約117億港元),僅次於中國的2,783億日圓(約156億港元)。

隨著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推進,料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作出類似入口限制警告,日本將要承受自私行動的後果。

(轉貼9/6/2023經濟日報)

{#iconb_22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現在係頭條網註冊會去咗下載星島頭條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