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1419) 主日分享(九十八)---作個有情人 (宗教)

2020/11/29 13:05:57 網誌分類: 親情
29 Nov

 1419)   主日分享(九十八)---作個有情人   (宗教)

                  (神雕俠侶) 29.11.2020

 作者:陳仲雲

 

 主題:作個有情人
  《神雕俠侶》的小說中,金庸筆下的李莫愁,是一個被情所困的人。她最後的結果,是在熊熊大火之中,用凄厲的歌聲唱出,:「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悄然而絕。


  聖經的羅馬書,使徒保羅就用了很多有層次、邏輯、和佈局,整整十一章來將神救恩的奇妙,及救贖的精巧,最後作了一個總結這樣說:「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願榮耀歸給衪,直到永遠,阿門」(羅11:33/36)來頌讚神。


  小說中談及的情,往往給人苦苦相纏。人間色相,變化萬千。或許,人世間的情愛也是相差不遠。保羅在羅馬書中提到神的愛,卻不是這樣。是充滿激勵、推動力、是滿有活力。我就想起有一首詩歌是很有味道。「主若是一首詩詞,我就是愛的音樂,。跳躍著高聲歡唱,像一隻晨鳥清歌」(平安詩集353首)。這首優美的詩歌,若然能在擘餅聚會分享,更感共鳴。


  提到擘餅聚會,教會經常都鼓勵肢體,能提早時間坐下預備。依我個人思考,感到有一點合乎科學。原本我們右腦是負責,圖形辨識、音樂、情緒和創造力;而左腦則處理序列、邏輯和言語。當我們出門返教會時,發覺時間將會遲到,腦部便立刻分析,要乘搭那一輛車最好,如果沒有車來,是否立刻決定乘搭的士。

 

   或許想起配偶安排兒女衣服不當,便向他發出怨言,相方便引起口角,於是便充滿激動的心情,整個過程,「杏仁核」(註一)都十分活躍。而在教會預早安靜預備的肢體,開始前聽到詩歌的音樂,再加上負責的弟兄分享到神受死在十字架上的景象,整個圖畫活活浮現在右腦之中,接著其他肢體一同唱出動人的詩歌,聖詩與音樂共和,右腦便很自然推動人有感動。聖靈便能充滿人的心中。可是遲著回來的肢體,先前左腦和杏仁核過度活躍,而右腦又未能立時啟動暢順,,於是往往領受神的恩典和愛,便比別人慢了一步。甚至有一位腦科專家,丹尼爾.亞門(DanielG.Amen,MD)稱右半腦為腦部的上帝區。當科學家刺激右半腦,人門有比較多的宗教或靈性體驗。(註二)


  詩人用了詩詞與音樂,來形容自己與主的親密,將人世間的情,提升到上帝和人類之間的愛之回應。自古以來,論到詩詞,總給人一種優雅、浪漫、情感、蕩氣迴腸的感覺。人往往在這種境界中,全情投入,達至感情的高峰。類似心理學家哈里.奇克森所提「心流」(Flow)的現象。


  小說中李莫愁期望擁有是情慾之愛(Eros)它界乎於友情之愛(Philia)之外。而聖經形容基督對人類的愛是神聖之愛,是犧牲的愛(Agape)約翰福音記載主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三次問彼得,「你愛我麼」(約21:15/17)最先兩次就用「犧牲之愛」(Agape)來問彼得;而彼得卻用「友情之愛」(Philia)來回應主。


  詩人用詩詞來形容主,又用愛的音樂來比喻自己。明顯地,在他心中,主是一位所渴慕的對象,從渴慕的情懷,感到主很美麗,美麗到像一首詩之優雅。詩詞的意境,引領人進入一個優閒的心境,有一種進入青蔥的草地上,風光明媚。而音樂更令人有天馬行空的舒暢。詩人很願意自己的心,與神的愛水乳交融,心心相印。從來詩詞與音樂是最佳的絕配。而愛的音樂更顯示了一份激情的感受,這正正像使徒保羅對神之愛的回應。他提到基督愛他的力量,好像一種「激勵」的能力,而這種愛的能力,令到他願意為主而癲狂。(林後5:13/14)就是一個人經歷神之愛的自然表現。


  李莫愁在小說中,壞事做盡。可是她卻能為情死得有性格,很有氣派。這種為情而付出,可否成為我們對情的反思。推使我們像詩人,像便徒保羅,作一個有情人,可以對著主盡情去愛。使徒約翰在神的愛感動下,心靈深處發出一種深切的渴慕:「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22:20)求主憐憫我們有這樣的心。


 (註一):杏仁體(ampgdala)位於頂葉之下,接近海馬(hippocampus)


 (註二):參考《補腦全書》p214.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