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陸羽仁
陸羽仁

科技股彈唔起

2022/02/07 08:49:40 網誌分類: 經濟
07 Feb

美國1月非農就業報告遠好過預期,強化市場對聯儲局加快收水的預期,美國債息大幅抽升,美股上週五繼續反覆。科技巨頭亞馬遜業績,盈利遠好過預期,股價大幅反彈,推動納指跑贏大市,納指升219點,收報14098點,升幅1.6%;杜指微跌0.1%,收報35089點;標普500指數升0.5%,收報4500點。美股三大指數上星期都有進賬,杜指升1.1%,標普500指數上漲1.6%,納指升2.4%

亞馬遜上週四收市後公佈去年第四季業績,營收1374億美元,略低過市場預期的1376億美元,較季增長9%,係2017年以來錄得的單位增長數字,而亞馬遜預期今年首季營收1120億美元至1170億美元,亦低過市場平均預期1200億美元。生意雖然麻麻,不過,亞馬遜期內每股盈利5.8美元,遠好過市場預期的3.57美元,亞馬遜上週四大插7.8%,昨日大幅反彈13.5%,收3152.79美元,較上週三收市,仍有4.7%進賬。

納指上週五跑贏大市,全靠亞馬遜的支撐,看FAAMGN其餘幾大巨頭,上週四猛插之後,反彈顯然乏力,特別是facebook,週四大插26%之後,週五要再跌0.3%,蘋果跌0.2%,只有微軟和Nvidia較好,但也只回升1.6%。費城半導體指數上週四大跌4.6%,翌日也只是輕微反彈0.6%

科技股彈不起,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利息上升所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上週五公佈1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46.7萬人,遠高過市場預期的只增加15萬人,而12月的新增職位人數更由19.9萬人大幅上調至51萬人。而1月份平均時薪較去年同期大升5.7%,失業率由上月的3.9%,小幅上升至4%

美國勞工部將在本周四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而分析師預期,按年增幅可能達7.2%,再創新高,就算扣除了氣油和食物等價格變動幅度較大的核心CPI年增幅,也可能擴大至5.9%,係19826月以來最高的通脹率。而油價最近的持續喪升,亦進一步加強通脹上行的壓力。上週五美國期油再升2.3%至每桶92.31美元,已經連續第7週上升,且係20149月以來最高,美國普通汽油價格最近五已漲至每加侖3.423美元,亦是20149月以來最高。

美國期油最近急升的原因除了俄烏局勢緊張之外,美國產油中心德州最近受到冬季風暴襲擊,當地有17個縣進入災難狀態,市場擔心美國最大頁岩油產區Permian Basin的供應大受影響。OANDA的高級市場分析師Craig Erlam上週五就預計,美國油價離三位數字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美國通脹繼續攀升的機會有增無減,特別是勞動市場又在改善,市場最擔心的,自然是將促使聯儲局加快收水和加息的步伐。據最新的美國利率期貨市場的交易數字顯示,市場認為聯儲局在3月會百份之百會加息,問題只是會加多少而已。交易員認為加0.25厘的機會為66.3%,而加息0.5厘的機會亦高達33.7%。而美債市場上週五亦作出相應反應,最能反映聯儲局加息的美國2年期國債息上週五飆升124點子,衝上1.326厘的近一年高位。而美國10年期和30年期債息也不遑多讓,10年期升上1.916厘,係去年7月中以來最高,30年期升上2.21厘,亦係去年6月以來最高。

正如我此前已多次提過,利率上升除了會對靠借貸去推動增長的高增型科技公司構成很大的成本壓力,也會對公司的未來的現金流造成貶損效果,對科技公司而言,是主要的負面因素。去年2月中至3月中,美國10年期國債息由0.52厘升上1.73厘的水平,已經令到科技股跌得很痛,納指由216日最高的9748點跌至315日最低的6086點,在短短的一個月,累插37.5%!十分驚人。美國10年期國債息現已升上1.9厘樓上,在市場對加息預期有升無跌的大環境下,可以預計,科技股很難有運行。

回應 (1)
我要發表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2/02/07 13:03:55 回覆

{#iconb_62}

user

最新回應

soho*
soho* 2023/07/21

20/7/2023 外交部:反對日方排海計劃有理有據
<匯港通訊> 因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中國強化限制日本食品進口,日本政府表示食品的安全性有科學保障,計劃向中方呼籲要求盡快取消進口限制。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時表示,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必須對人民的健康和海洋環境負責,反對日方的排海計劃有理有據,採取有關措施有理有據。

對於日本政府利用北約峰會、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東加勒比漁業部長會議等場合,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辯解,並釋放不會推遲今夏啟動排海的訊號。

毛寧強調,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中方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合理關切,停止強推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鄰國充分協商,切實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並接受國際監督。(WL)

soho*
soho* 2023/06/10

有美國撐腰的日本官員卑鄙無恥下流賤格自私, 將核災難輸出全球, 害人精將會受到詛咒

https://youtu.be/zBNGawiSC1o

soho*
soho* 2023/06/10

日本執意傾倒核水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方案進一步推進,最快7月傾倒入海,在國際間引起極大關注。

日本政府一再強調計劃安全,惟說法無可否認極具爭議性,多國都強烈質疑,在安全疑慮完全釋除前,日方堅持推動計劃無疑非常自私。

本港作為日本農產品最重要市場之一,在此敏感時期,港府作出了周詳果斷的應對,加強日本食品檢測同時,亦已預備好禁制高風險水產,保障食品安全。

若信核廢水安全 日本何不自用?

日本政府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下,繼續核污水傾倒設施的工程,排放隧道基本竣工,東京電力公司本周開始在隧道注水,按照日方說法,現在距離正式排放只差最後一步,只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料廢水最快今年7月排放落海。

事態發展引起區內國家強烈反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指,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不負責任,按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馬來西亞、南韓、俄羅斯以及多個太平洋島國也表達憂慮。

日方一再強調倒核廢水入海安全,但按日媒報道,東電5月份在核電站附近海域作檢測,發現有海魚的放射性元素銫含量,超標180倍,日本民眾也強烈反對排放計劃。

環境局長謝展寰曾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領事表達極度關注,直指日方若對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應在本國尋求作灌溉等用途。

如今日本選擇將廢水排入海,而非注入當地的湖泊、河川,顯然也明白箇中風險,核廢水一旦進入自然環境,後患無窮,而且覆水難收。日方忽視這些合理疑慮,在國際社會未有共識下一意孤行推進計劃,做法非常自私。

香港雖然只有700多萬人口,卻是日本漁農業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香港的農林水產品總值2,086億日圓(約117億港元),僅次於中國的2,783億日圓(約156億港元)。

隨著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推進,料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作出類似入口限制警告,日本將要承受自私行動的後果。

(轉貼9/6/2023經濟日報)

{#iconb_22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現在係頭條網註冊會去咗下載星島頭條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