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本月精選:118) (附頁)最佳的安慰(苦難篇)

2023/09/01 12:17:22 網誌分類: 生活
01 Sep

  本月精選:118) (附頁)最佳的安慰(苦難篇)

讀經扎記:(哥林多前書11章一至三節, 12節)

 

   

   

 「幾米」在《布瓜的世界》一書中,有這樣的分享:「當然知道,人生高高低低,起伏不定。但為甚麼?總在我最最低潮時,才願意真正相信這句話呢?」

 

  從他的文字和插畫中,領略到其中構思,有多方面的聯想。比較明顯看到,就是一個處在人生高峰,滿有自信,有著成就的人。是很難明瞭到自己或別人,落在人生低潮時,那種痛苦,困擾,不安,恐懼無助,以及前路茫茫的感覺。往往是落在這種境況時才明白。

 

  聖經希伯來書作者,形容主耶穌是一位能體恤別人軟弱的主。因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來4:14-16)意思是指我們的主是經歷了人生各種痛苦和難關,以至衪能明白落在受苦中之人的境況,從而產生最高度的體恤。如果比較用現代一些講法。衪是擁有高度同理心的密友。

 

    我們知道,同理心是指能夠模仿他人痛苦之能力。愈是具有高度同理心,愈能明瞭別人傷痛的感覺,從而作出相應的安慰。因此,這段聖經是十分寶貴,說明了就算人落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刻,主耶穌是最能明白你的需要。

 

  在教會生活中,當有肢體落在難處時,團契立時預備慰問卡。很多時都留意團友寫下的內容,有些較忙肢體只是簽下名字,當然,無心者連簽名也懶得去作。有些有愛心的,便引用聖經金句來加以安慰,這是很正面,也是帶有真理的安慰。可是若能加上你個人對被安慰者一些同感的話語便更佳。因為一個處於難處的肢體,其心態和情緒,未能立時消化你自己經歷多時的聖經真理。而能夠與他同感他會感到你接納他的境況。

 

  溫偉耀在他早期的「跨越苦難」系列中,曾經有一段分享,給我很大的安慰和啟發,大意是:當一個屬神的人經歷了創傷性事情時,大多數人立時會感受不到神的同在,往往是事情過後,才慢慢地明白神的帶領。

 

  在周淑屏撰寫的《一朝失意》一書中,便採訪他們是如何渡過人生低潮,藉以鼓勵面對人生困境的人,而她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其中有一位是鄭丹瑞先生。可見往往經歷過低潮的人,最能明白低潮的人的難處,從而產生共鳴。

 

  當我們認識一些有某一種殘缺,或是較特殊疾病而成立的協會,小組等。大多數創辦的經過,都是由患病者或其家屬,深深體會到這病患帶來巨大的痛苦,於是明白患者的需要,便產生一種崇高的同理心,決意透過自己的經歷,去支援和協助有面對同樣痛苦的人,比如說:「再生會的創辦人」鍾惠玲,她患上紅斑狼瘡。「香港痙攣協會幹事」陳麗嬋也曾經面對不治之症。也有戒毒機構,有吸毒者靠耶穌戒毒後,從回戒毒機構,幫助其他後來吸毒者。

 

  一個人在某方面遭遇的患難,他對這方面的患者最能有深切的關懷與幫助,同感更深。同時加上自身經歷,體會到患者的痛苦,他的安慰便是莫大的恩惠。

 

但聖經希伯來書形容到主耶穌,更是我們一生每一時段最佳安慰。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每一樣患難都有過經歷。同時人也因著自己個人局限和處境的影響,未能發揮全部愛心的表現,(因為對於你自己來說是很重視的感受,別人往往只覺得很平常)主卻不是,衪重視我們的感受,(詩51:17)。也是我們心靈與神相會的大祭司,衪不但解決人罪性軟弱,也能了解我們落在低潮時的心態。

 

聖經形容我們的主是「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馬12:20)衪不但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又能體恤人性的軟弱。有時人內心深處的難處,真是很難找到一個合適對象傾訴。(我的主深知我痛苦,我的主了解我困難)(註一)

 

希伯來書作者鼓勵我們,可以坦白地,帶著沒有懼怕的心情,來到神面前,衪是一位施恩的主。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無能,軟弱,沮喪,失落,哀傷,向衪傾心吐意。衪便讓我們心靈得著憐恤,得蒙恩惠,成為立時的幫助,是最佳的安慰。

 

  (註一)敬拜頌歌「我主愛我」蘇佐楊曲詞。

 

 

 

讀經扎記:(哥林多前書11章一至三節, 12節)

 

    中國人有句諺語,近朱者赤。保羅就提供了我們一個屬靈的秘訣,就是你若想生命怎樣長進,就多去接近,有長進生命的人。從他們行事為人,有什麼德行,學習他們的思考方法,了解他們用什麼系統分析,想想他們的愛心從何以來,這樣,我們的生命便能有所長進。

 

默想:求主給我一個虛心,能在周圍人脈中,不斷吸取別人的長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