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聖經與EQ(聖經很早以前已談論EQ)
139) 聖經與EQ(聖經很早以前已談論EQ)
讀經扎記:(哥林多前書16章13至23節)
如果你在二十年前問人甚麼是「EQ」,我相信很多人也不知怎樣回答你。但現在你提到「EQ」,很多人都知道是甚麼了。今日社區中心所辦的教養兒女方法等專題講座,也將「EQ」看成主要內容。
「EQ」是由美國一班教育人員,約在1995年開始研究出來的,其中包括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並由他將初步研究結果輯錄成書。無論如何,「EQ」就是如何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以下是「EQ」所提及到的一些重點:
- A) 情緒表達 B) 情緒管理 C) 延遲滿足 D) 克制衝動
- E) 自覺 F) 決策能力 G) 壓力的處理 H) 同理心
- I) 溝通能力 J) 坦誠 K) 領悟力 L) 接納自己
- M) 合群 N) 衝突的解決
「IQ」可以說是天生,而「EQ」是可以培養和操練的。因此,童年是希望之窗。
嚴格來說,今天有所謂「IQ」、「EQ」、「AQ」或「SQ」等等,其實萬變不離其中,而在聖經中早已有很多這方面的教導,只是現今的學者將其道理活現地轉化為一些學術名稱,再加上一些科學化統計。「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傳1:9-10)
以下是一些聖經所提及到有關「EQ」的內容: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16:32)
呂振中譯本:「不輕易發怒的勝於勇士;轄制己心的,強過將城攻取的人。」能夠轄制己心的人,才能不輕易發怒。勇士與攻城是有關係的,只有勇士方能將敵人的城牆攻取,聖經形容當人能控制自己的怒氣,就比勇士攻取城更優勝。生氣並不是罪,但發怒時生理上的反應很容易把我們的頭腦沖昏,繼而引發犯罪傾向。故此憤怒的情緒,聖經教導我們要把它適當處理。「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
「EQ」提到人腦,當視網膜傳到丘腦,在此轉譯為腦部的語言,接著多數訊息傳到視覺皮質,進行分析與評估以決定適當的反應。如果是情緒性的反應,訊息便傳到杏仁核,以啟動情緒中樞。但有一小部份的原始訊息以更快的速度自丘腦直接傳送到杏仁核,在皮質區尚未明瞭狀況以前,便引發較快速但較「不精準」的反應。心理學家黛安‧緹絲(Diane Tice)發現,發洩怒氣是冷卻怒火最糟糕的方法,發作時常會使情緒中樞火上加油,結果只是更加憤怒,或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延長。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先冷卻一段時間,然後以較有建設性的態度與對方找出解決的方案。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3) 主耶穌因為盼望著完成救贖計劃及坐在神右邊的賞賜和喜樂,便能忍受羞辱及十字架的痛苦,顯出衪「專心」與「堅忍」的力量。「EQ」中所說「糖果試驗」確實証明了克制情緒與壓抑衝動是很基本的能力。發明「糖果試驗」的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Walter Mischel)更創立一個名詞:目標導向的自發式延遲滿足(Goal-directed Self-imposed Delay of Gratification) 亦即克制衝動以達成某種目標。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 樂觀和快樂的心態,令人身心健康,好比良藥能幫助醫病;但憂鬱的心靈,往往使人身心受損。「EQ」中心理學家羅伯特‧艾德(Robert Ader)發現免疫系統與腦部一樣有學習能力,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有許多溝通管道,証明心智、情緒與身體是密不可分的。
盼望我們能利用現今的科學知識幫助我們對聖經有更廣闊角度的了解。「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1:2)
讀經扎記:(哥林多前書16章13至23節)
保羅在快要完結哥林多前書時,說了一句很重的話,[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更用主必要來的字眼,加重這句說話的力度。
字眼清楚說明,只要你是一個信徒,沒有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不愛主,除了說明主用祂生命來救贖了我們,讓被定罪的罪人,可以藉着救恩得到與神和好,更成為神的兒女,將來承受神的一切豐盛。
同時,神用愛,保守我們,一生走在蒙福的信仰生涯,直至見主面。神用祂自己及其恩典,加在我們身上,這樣一個人,又怎能不去愛主呢。
默想:求主讓我每天都感受到祢的愛,用祢的愛溶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