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
平凡人
平凡人

經濟沒有霸主 開會難望有成

2008/11/18 12:10:47 網誌分類: 政治
18 Nov
經濟沒有霸主 開會難望有成
林行止

代表約九成世界GDP的二十國集團(十九國加歐盟,今年還有受法國總統、歐盟輪任主席薩爾科齊特邀的西班牙),去周末的華盛頓會議,只開了不足六小時便宣布圓滿結束,其秘書處效率甚高,即時公布的聯合公報,一如昨天本報「社評」所說,僅點出當前經濟困局癥結所在及表達了與會國各國應加強合作以避免再現危機的訴求;至於如何貫徹,可說交了白卷。不過,這一切似在大家預期之中,這亦是大會秘書處未待大會結束便已基本擬定了聯合公報的原因。

由於經濟衰退隱隱出現,不少國家和論者,均對華盛頓會議寄予厚望,希望會議能解決、起碼為解決難題提供明確的路向,因而期待此為布烈頓森林會議的續篇。非常明顯,這是他們處境惡劣期望太高導致胡思亂想所致。去周末《經濟學人》的「社論」指出,組織一九四四年布烈頓森林會議的智囊,花了接近二年時間做好籌備工作,而且大會開了足足二十天;不僅妥當準備和與會者積極投入,主催會議的英、美特別是後者,在二戰勝利在望之下,還為當年有一言而為天下法威勢的國家,因此許多細節都能一槌定音……。反觀現在,布殊政府正在辦理移交手續,跛腳鴨特性盡顯,至於會議的籌備工作,「比大企業開董事會還要馬虎」,這等於會議沒有具體議程,從會前的廣泛報道,與會多國且在導致金融大海嘯的成因上並無共識。這樣的會議,注定會一事無成。

在這種明知無可為的背景下,布殊總統仍召開會議,除了要表示美國政府和平交替、如常運作外,主要是藉此發表政策性聲明,推卸引致金融大海嘯的責任(二○○一至○四年不負責任的減息令信貸過度膨脹種下禍根的責任,美國〔格林斯平〕無論如何無法迴避);還有是臨別秋波,為廢除管制金融市場的「自由貿易」定調(只能加強監督,不可過分限制)。布殊政府這種觀點,不但令奧巴馬政府難以推行納市場於正軌即通過行政監督令市場意外較難發生的政策,亦突顯美國和歐盟各走極端。歐洲諸國特別是法國,強力主張加大干預力度;法國財長從華盛頓轉往巴西參加二十國財長會議,周日的演說便明白指出「英語世界(盎格魯.撒克遜)對資本主義的看法,與歐陸的大異其趣」。如果民主黨新政府繼續放任自由,讓貪婪無厭的炒家肆無忌憚地亂炒一通,美國和歐盟在經濟事務上的衝突肯定會漸次浮現,而歐盟內部不和亦將趨白熱化。

英相白高敦建議成立一個「監督團」(College of Supervisors),以監督機構投資者及對沖基金的活動,國際基金會則應更切實負起審查各國財政制度有否脫軌的責任;這些建議的意念和用心都是正確的,但如何令此類似核數師的國際金融督導員有效展開工作,白高敦亦說不出所以然。白高敦的提議雖然知易行難,卻是對症下藥。新世紀開始四、五年信貸過度膨脹令國際金融業發展突飛猛晉,每天在市場進出的資金動輒以萬億美元為單位,相對而言,政府對這種現象已失控。趁金融大海嘯令機構投資者元氣大傷需要政府救援的現在,如果二十國集團仍無法設法對投機市場進行有效監管,未來麻煩愈甚,不難預期。

雖然二十國集團決議明年三月三十一日再開會,不少成員國寄望屆時奧巴馬政府會採取果斷行動,特別是他昨天許下「新政府會盡一切努力復興美國經濟」的諾言,令此種期待愈趨殷切;但預期美國政府有什麼服眾且沒有後遺症、副作用的新猷,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美國國力已大不如前,甚且已進入札卡里亞(F. Zakaria)所說的「後美國世界」(Post-Amerian World),意味美國對世上已失壟斷地位;目前美國除了仍能開動印鈔機,經濟已病入膏肓、難有作為,能做的事無多。令筆者對這類會議不敢樂觀的是,現在不僅國國有本難念的經濟經,而且不少難以調協的矛盾開始表面化。這種情況,難免令人想到布烈頓森林會議前世界最重要的「世界經濟會議」於一九三三年六月在倫敦舉行,六十六國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克服大蕭條(主調是促進貿易、穩定滙市)的辦法。可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便以世界霸權自居的美國(列寧指「資本主義發展至極致成為帝國主義」的論斷果然正確)不肯稍作讓步,終令會議有疾而終!在此後不足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美國「一哥」地位確立,「誰敢不從」,布烈頓森林會議才會成功。

在這次於華盛頓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召開的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的「工作」最有效,他既發表了沒有人可以說不的題為〈通力合作共度時艱〉的演說,在國力日盛且剛剛宣布以四萬億元人民幣紓解國內經濟困局(昨天本報說世銀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此舉足以兼善天下,真是言重了。林教授過早展現政治傾向,對未來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利)的情形下,其四平八穩近似提綱式的發言,亦就被不少論者視為「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胡主席萬里迢迢開完這次具體成效全無的會議後便原機回京,此行便顯得得不償失,是時間的浪費;但有關部門為他安排了順道訪問若干南美國家尤其是真正老朋友古巴,便真是不虛此行了。

回應 (6)
我要發表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08/11/18 16:22:06 回覆

废太子 ?不是闹着玩的哦,现在经济有点乱,正是建立实权的大好机会啊,

以前接班,搞都要搞点事出来,现在碰巧经济问题,不用搞事了,等经济稳定下来,一切都掌控之中了,可以功成名就了。

废不废,就好话为喇。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1/18 13:25:26 回覆
廢太子也要決心
張總

以康熙千古一帝的本領,本身又簡樸、自律、講究仁孝,但窮三十三年的時間,培養不出一位合意的承繼人,甚至要將太子廢掉。

這位已成年的三十四歲允礽,罪名是不仁不孝不友,任意毆打各級官員,揮金如土,任用私人,威脅皇權,意圖取代大位,前幾點康熙還在容忍,但後兩點令康熙寢食不安,五十二歲的康熙,還未想退位,但太子已等不及了。康熙培養太子,由二歲開始,當然是自名師開始,加以監國練歷,但忘了艱苦訓練和風險意識培養,只給易吃的果子,所以太子長不大。

康熙本身,上位前就喪父,由老祖母輔助,歷經權臣鰲拜、三藩之亂、平定台灣、北打噶爾丹,什麼苦未吃過,但太子則一生順境,自視極高,法規不為我所設,結果被廢,而不是上位而亡。

這是康熙的疑慮,現代CEO,很難具備康熙的特質,但培養第二代,方式比較現代化。早早送入名校,最後念個MBA,念博士太辛苦了,進入金融界是捷徑,管理工廠做黑手黨亦太苦了。送入華爾街學習,一早知道何謂併購、什麼是遊走法律邊緣,出事聘請律師脫身,知道分紅是人之大欲。

信貸生意亦是苦差,又要風險分析、又要看客戶面色,最好是投資高風險衍生工具產品,反正大家都不懂,只要拋浪頭,我去過華爾街,是不是當練習生,是另一回事。在經濟順境,一切自行運作,一旦市場逆轉,不知所措,還要繼續搏殺,CEO欠了康熙的廢太子決心自然有禍。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1/18 12:53:43 回覆
北京出手四萬億的經濟分析
張五常

本月九日新華社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明年一月一日起實施十項經濟項目,針對目前的經濟困境,兩年內的「額外開支」高達四萬億人民幣!天文數字,我想不出理由反對,也即是贊同了。當然有很多問題,其中有相當複雜的,這裡談談,北京的朋友或有可用之處。

首先要說的,是地球金融風暴之禍,單在金融那方面對中國為害不大,此乃一幸也。中國有錢,花得起四萬億而還可考慮減稅,此乃二幸也。幸中之最幸者──我不反對的主要原因──是這次計劃的大手推出,可不是走什麼凱恩斯學派的路,而是把早就定下來要做的公共項目──主要是鐵路與公路的興建──早就算過而又有了工程設計的──提早及加速動工。早晚也要做,在目前的不利形勢下提早及加速是正着。

勿走凱恩斯之路

看來又是炎黃子孫的發明,沒有拜老外為師。奇怪,三十年來,凡是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經濟政策大都走對了路,凡是從西方進口的皆害人無數!是的,這些日子凡是見到北京的經濟政策沒有洋水成分,就安心一點。好了,讚完了,轉談一些複雜的問題吧。分點說較為清楚。

(一)中國二○○七的總國民收入是二十四萬六千多億,四萬億是百分之十六。分兩年,每年的政府額外投資是國民收入的百分之八。不明白為什麼電視說會幫助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增加百分之一點五(另一說一點八)。應該高一點吧。這類投資的增加對國民收入的增加的決定,要看花的資金從何而來(中央出錢與發行債券會有不同的效果,這些分擔目前尚未明確),要看失業的實際情況(工人回鄉潮急升,不易估計),要看抽稅是加還是減,要看物價的變動(通脹或通縮的速度),等等。這些之後還有一個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而時間上也有問號。

縱觀現有的資料與目今的經濟情況,我認為這龐大投資只促長國民收入增長率一點八是低估了。這也是說,如果今後兩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保八,那麼沒有四萬億這一着,增長率有可能是負值,應驗了老人家的不吉之言(見拙作《保零也艱難》)。不管怎樣說,北京要儘可能分清楚額外四萬億的效應與沒有這效應的經濟狀況,因為此「額外」也,是過渡性的,不能無止境的玩下去。繼續下去會走上凱恩斯學派之路,慘過敗家!目前,我不擔心北京會那麼蠢。有三點。一、中國的政府已經夠大了。二、國營企業的不堪回首,北京不會那麼快就忘記。三、提早及加速算好了要做的項目,讓勞苦大眾落手落腳養自己,遠比福利政策高明(美國三十年代時派麵包,福利也)。

新勞動法必須撤銷

(二)在十項措施中,我唯一清楚地反對的是廉租房。這也是進口貨,不吉不利也。是從香港進口的思維吧。五十多年前香港為了應付難民湧至而大手建造廉租房,三十年後財政司彭勵治悔不當初,找我謀求脫身之計。我建議把廉租房以廉價全部賣出,給住客優先購買權。彭老認為是妙着,但利益團體激烈反對,脫身無從也。廉租房問題多:分配誰可入住引起貪污;審查居民的收入轉變吃力不討好;維修保養麻煩兼頭痛;加租必吵起來;治安不善,販毒流行……我自己認為最不妥的,是把窮人集中在一起,對兒童的心理與成長有不良影響──雖然我教過幾位出自廉租房的學生很不錯。

(三)這次推出的四萬億額外加速,廣東省格外誇張,顯示着中央上頭知道廣東是工業重災區。然而,廣東的一些主事者卻全力維護新勞動法,說新開的工廠比倒閉的多不少,又說倒閉的應該倒閉云云。這些話,老人家聽得天旋地轉也。

(四)國內通縮之勢已成,不利。這方面,北京出手四萬億,對通縮的治療大吉大利。國際形勢極為不妥,中國寧要通脹,切忌通縮。加速算好了要做的公共項目,防止通縮比央行以貨幣政策處理高明。這是因為目前中國的貨幣制度有不少問題,而就是先進如美國,以貨幣政策調控物價出現問題無數。不是說以政府花錢或抽稅是調控物價的上選方法,而是這次剛好有項目可以提早及加速的方便,只這一次,用之有減除通縮的能耐,用了再算吧。見通脹回升太急就減慢四萬億工程的速度吧。

(五)四萬億對股市是有幫助的,因為不少工程要用上市公司從事。對房地產只有小助,因為出手四萬億只是過渡性,不會引起樓房購買潮。

(六)論到上述措施的成本,有利有不利。利者,是原料之價目前正在急跌,而工廠倒閉那麼多,僱用勞工容易。不利者,是凡趕工或提早,成本一定增加。這是五十多年前老師艾智仁指出的產出成本定律。我無從估計前者的成本下降與後者的成本上升哪邊會勝出,但在這個時刻推出四萬億是難得一遇的合時決策。

(七)國內有一個定律,是凡有政府工程,必有貪污(這定律可不是神州獨有)。在管理與設計工程那方面,趕工肯定會增加問題。這些是中央上頭的職責,他們不可能不知道,我只是多口說兩句。

(八)最頭痛的問題——我要留到好意頭的「八」才提出(一笑)——是政府的大手加速項目肯定會扼殺了無數的半生不死的私營(即民營)工廠的生存機會!對工業而言,新勞動法是「一劍霜寒四十州」,四萬億的政府工程是補加一劍:私營工業的成本增加無可避免。一般而言,如果政府能成功地挽救經濟,新勞動法會頑固起來,揮之不去。但四萬億這一着多半會協助此新法的撤銷。這是因為如果不撤銷,在四萬億的推行下,工廠的倒閉潮會一浪接一浪地出現。北京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工業的發展是他們的米飯班主。(編按 中國政府在昨天宣布,為了穩定就業局勢,暫緩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變相凍結新勞動法,詳細報道刊第六頁。)

着着險棋北京要小心

(九)中國今天有錢,花四萬億等於兩年內完成十四個北京奧運項目。剛好有足夠應做的項目可以提早及加速,是中國之幸。北京的朋友要飲水思源。他們今天有錢可花,在國際上吐氣揚眉,主要是勞苦大眾的血汗拼搏回來的結果:血汗拼搏引進了外資,也把無數產品與高樓大廈製造及建立出來了。可歌可泣的故事說之不盡。這些令老人家肅然起敬的勞苦大眾,因為人民幣處理失當與新勞動法的左右,失業的失業,回鄉的回鄉,而整體來說他們的人均收入是明顯地下降了。

少小時下象棋,喜歡走烈手炮。審時度勢,北京選走烈手炮無可厚非。出手四萬億彷彿幾着之後河頭車二平六,守住六路。看似進可攻,退可守,其實是搏殺格!可不是嗎?四子歸邊,有需要時中炮既可進四,也可平六,左馬跳單蹄,隨時兵九進一。這樣的棋風大有可觀,但着着皆險,北京的朋友要小心了。 文中小題為本報所加

{#1.jpg}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1/18 12:36:38 回覆
美銀逆市斥資550億增持建行

持有建設銀行(939)百分之十點七五股權的外資策略股東美國銀行,作出與市場預測相反的決定。遭受金融海嘯打擊的美銀不但沒有在上月二十八日減持首批解禁的建行股份,反而決定斥資近五百五十億元(約七十億美元),向建行國有股東中央滙金行使認購期權,購買一百九十五億八千萬股建行H股,令其在建行的股權上升至百分之十九點一三,接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外資持股上限。

分析員預料,美銀增持屬於長期部署,將刺激今天中資金融股整體走勢。

現價折讓三成二

建行昨晚發出公告表示,美銀將以每股約二元八角的價格增持建行H股,並計劃本月三十日之前完成交易;屆時滙金在建行的股權將降至百分之五十七點○三,而美銀增至百分之十九點一三,有關股份的禁售期直到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若以建行H股昨天收市價四元一角一仙計算,美銀增持價格有近三成二的折讓;交易完成後,即可錄得近二百五十六億五千萬元的賬面盈利。

建行在昨天的公告中特別指出,上月二十七日當美銀持有的一百九十一億三千三百萬股建行H股解禁期結束時,當日建行H股收市價為二元六角二仙,低於美銀是次行權價格;暗示美銀是次以高於當日的價格增持,很有可能無意在近期如市場所料般,減持建行股份。

建行董事長郭樹清過去一直公開強調,美銀雖然因次按危機和金融風暴面臨資金壓力,但卻無意減持建行股權套取現金。但市場一直認為,美銀投資建行已經錄得巨大賬面盈利,在資金需求壓力下,減持建行套現對美銀而言是最佳途徑。

市場感到意外

中銀國際研究部副總裁白韌對美銀的行動感到意外,但他表示,美銀增持的決定是明智而且可以理解,因為每股二元八角的增持價格不但較市價有很大折讓,長遠而言更是非常便宜。他相信,美銀對建行的投資屬於長期部署,預料美銀不會在現價減持建行。

白韌認為,長期而言,建行股價定能突破之前九元附近的高位,升至十元以上。對美銀來說,透過建行參與發展中的中國市場,極具價值。他表示,美銀雖然在金融風暴中受創很深,但七十億美元的投資仍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但只能解釋為美銀看好建行前景,不能認為美資銀行資金壓力消失。他認為,美銀增持建行,不但將刺激近日建行股價,還能帶動中資金融股的整體走勢。

這是美銀第二度增持建行股份,今年七月下旬,美國銀行以每股二元四角二仙的價格,向滙金購買了六十億股建行H股,涉資一百四十五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美銀此次增持的規模是上次的三倍多,而價格亦比七月份完成的增持高出近百分之十六。

兩次增持均以美銀與中央滙金於二○○五年六月十七日簽訂的《股份及期權認購協議》為依據,即美銀向滙金行使認購期權的價格是「最近一期經審計每股淨資產的一點二倍」或「H股IPO價格的一點○七一二倍」,以兩者當中較高的價格為準■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1/18 12:29:16 回覆
鬍鬚曾變「胡握手」
余錦賢

曾俊華主動提出隨中國代表團出席G20峰會,疑似獲得豐盛成果,不但全程亦步亦趨,更受到特別禮遇。

話說美國時間十一月十四日,布殊在白宮宴請G20各國領導人,雖然曾俊華和任志剛都未能敬陪末座,卻都可以隨副總理王岐山出席美國財長保爾森搞的晚宴。本來,美方規定,每國只可以派兩名成員赴會,但中國代表團就獲得超額優待,總共可以派五名成員,即是除王岐山、曾俊華、任志剛之外,還有財政部長謝旭人和財政部副部長李勇。

據悉,王岐山坐主家席,而曾俊華則坐隔籬枱,十分之有「飛屎」。席間,鬍鬚曾也有去敬酒,同保爾森「嗲咗幾句」(順便一提,鬍鬚曾發現,貝南奇的手掌超軟,疑似與相書所謂之「手軟如棉,閒且有錢」頗有出入,事關貝貝錢是有的,但閒嘛,卻恐怕談不上吧)。

翌日早上九時二十分峰會開始,鏡頭所見,中國代表團前排有胡錦濤和王岐山,後排有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和人行行長周小川,卻不見曾、任。卻其實,二君都在迴廊下的後排,只是傳媒攝影時段看不見而已。總之,鬍鬚曾和白頭任都算是出席過「超級無敵大龍鳳」,再非吳下阿蒙。

五個鐘頭後,即是同日下午兩點半左右,峰會通過長達三千六百幾字的《華盛頓聲明》。部分評論認為效率奇高,卻其實,聲明一早已經草擬好,再經各國代表在前一晚通宵商議敲定(中國代表是擁有豐富財金經驗的李勇)。換言之,這份聲明疑似《方太教煮餸》這個經典電視節目裏的菜式,即是「由於時間關係,一早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也(說到這裏打個岔,標榜敢言的內地《財經》雜誌早前訪問身兼經機會成員的大摩亞洲區主席羅奇,指他「認為全球不平衡──美國消費太多,有着巨大的經常賬務赤字,而中國儲蓄太多,有巨大的經常賬務順差,才應該是G20峰會應該着力探討的挑戰性巨大的問題」;他亦對可能出現「過分監管」銀行機構從事金融活動之舉措表示「深切憂慮」。憑此兩點,或可一窺羅奇會在經機會說些什麼吧)。

及至美國時間十一月十六日,曾、任為胡錦濤送行,胡主席跟二君都握手握了很久,遠超其他團員,而任總更因排列次序較近胡主席下車處,反而比鬍鬚曾快一步握到「聖手」。不過,據悉,胡主席握住鬍鬚曾的時間還是長了那麼的一點點。總之,煲呔過幾日出席APEC領導人會議時,大家不妨留意一下,胡主席究竟跟他握了幾多秒吧。

說到底,正如鬍鬚曾所言,參加峰會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到第一手資料,畢竟是好事。不過,更值得深思以至不妨一試的是,特區政府藉此先例形成定規,在未來的國際大型場合都「隨團出發」,好讓北京認真考慮將此定規主動引申到海峽彼岸,成為供台灣「選擇」加入國際舞台的一個「可行模式」,不亦妙乎?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1/18 12:22:26 回覆
跨黨派合作:從奧巴馬談到馬英九
練乙錚

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要和競選對手麥凱恩會面談合作。這種跨黨派活動,在美國政治文化裏有不少先例,只不過現任總統布殊是個派性很強的人,要求領導班子說話同調、步伐齊一,故當政八年,黨同伐異,絕無興趣任用他黨人士或主動與之合作;不僅如此,其內閣成員亦不乏派性極強的人物,例如前任司法部長岡薩雷斯,便曾被指按黨派立場任免聯邦法官,最終不得不因此辭職。布殊的上手克林頓,派性亦相當強,不只共和黨人,甚至連民主黨內很多人也得罪了,這次希拉莉參選總統失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曾受克林頓冷待的民主黨人都支持奧巴馬去了。奧巴馬競選主題是「轉變」,減少黨派惡鬥、擴大跨黨合作,是他的「轉變」內容之一,故他今天要和麥凱恩見面談合作,美國人因為不聞此調久矣,覺得很新鮮。

跨黨派合作,其實是美國黨派政治中的一個重要小傳統,幾乎每個總統都任命一、兩個反對黨人士出任部長或內閣成員,而且往往所任並非無關宏旨的二、三線職位;克林頓委任共和黨人 W. Cohen 任國防部長,尼克遜委任民主黨人 J. Connolly 任財政部長,便是好例子。更為不少人稱道的,就是二次大戰前夕羅斯福總統分別委任了共和黨的 H. Stimson和 F. Knox 為戰爭部長和海軍部長。(當時戰爭部長主管陸軍,與海軍部長並列為總統內閣成員,至四七年加設空軍部長,三者隨即歸到新設的國防部長之下,不再是閣員)。再早一點,還有林肯(共和黨)委任民主黨的 E. Stanton 為戰爭部長;當時黨內人士反對,林肯反駁說:「你能找到一個比他更出色的戰爭部長我便馬上撤換他。」結果,在整個內戰時期,Stanton 領導的戰爭部,表現十分出色。(見英文維基百科 Edwin M. Stanton條)。

談到林肯,美國政界近日議論最多的,就是奧巴馬如何學習林肯選拔內閣成員。林肯不只重用 Stanton 這個反對黨的有才之士,他最為史家津津樂道的,就是把所有最強大的政敵通通委到內閣裏,並最終贏得他們的愛戴,內閣因此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班子。史學家 Doris K. Goodwin 近著《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一書記載,林肯當年寂寂無名,黨內初選之初,排名第四,只不過他廣結人緣,而前面三位大熱樹敵太多,竟紛紛敗陣;能夠勝出,他自己也覺意外。選舉當晚,揭盅之前,林肯竟對着好友說:「我想我還是得回去當律師。」當選總統之後,他把三位競選對手都請進內閣,理由據他自己說是:「國家需要強而有力的領導,我無權阻止人民得到這些能人的服務。」奧巴馬熟讀林肯生平,Goodwin 是他常帶手邊的參考書;他敬佩林肯,是這位美國史上最偉大共和黨總統的忠實「粉絲」,此事早已廣為人知。除了早已承諾他的內閣起碼會有一個共和黨人之外,這幾天他還讓傳媒知道他正在積極拉攏希拉莉當他的國務卿,主理美國外交工作。此前,他已找了拜登這個起初也是黨內初選對手來當他的副總統候選人。如此亦步亦趨效法林肯,奧巴馬的政治訊息十分明顯:他要當一個出色的總統,要法乎其上。

在美國歷史上,往往是在國家內部對立嚴重,或是遇到強大外來威脅之時,跨黨派意識便浮出水面,廣受民眾支持;反觀我們中國,相反的例子卻很多,近的有台灣今年馬英九的慘痛經驗。馬選勝之後,試圖化解藍綠衝突,推台聯黃昆輝(前國民黨本土派)當考試院院長、前民進黨不結派的沈富雄當監察院副院長,都遭自己黨友一一否決;馬唯一成功委任的綠色背景人士是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但為此他已用去不少政治本錢,而反對賴當此職的,不只藍營國民黨,還有綠營台聯、民進黨;最後,賴還是在台聯開除黨籍威脅之下自動退黨。

中國近現代史上,國共兩黨曾經二度合作。第一次合作,是蘇共策動的,孫中山同意,遂有國民黨的「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很多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有些還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要職,如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第二次合作則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雙方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很可惜,兩次合作,雙方都還未來得及組成政府共事一堂,便在刀光劍影之下瓦解,繼之而起的內鬥、內戰,更是死人無數。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未有不同黨派人士(尾巴黨或政治花瓶黨除外)能在同一個政府內合作共事而不互相殘殺的經驗。此中原因是什麼,很值得深入研究。

user

最新回應

立 冬
立 冬 2018/07/16

怪不得人哥幾年沒上來頭條呢.  {#icons_cat9}

WongHD
WongHD 2015/07/21

平凡兄,我沒有這個情況呀。

住家小男人(政见不同请勿拍砖)

long time no see {#icono0_45},你地可以打牌,吾准食糊 {#icons_boy4}

WongHD
WongHD 2015/06/17

係呀,真係甘,我會守多陣。 之前,我見到1788升到8蚊,所以無追入,後悔中... 你呢個post嘅兩條問題,我未遇過,所以答唔到你,希望有些網友能幫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