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新聞自由- 「滿意不滿意」(2)
我由於天性自由散漫, 讀書逢二進一. 所以, 無論天主教、基督教、左派、右派辦的學校, 全都讀過了. 由於博學, 所以, 很明白港英的同化政策, 成功之處.
港英政府, 從來沒有強迫香港市民, 去接受奴化教育, 但是很多家長,都靜静地把子女,轉往官校及英文書院了.
1954年, 我在大道西潮商中學,讀初中一年級.
一班同學, 有四十多人, 其中幾乎一半, 是潮州人, 有些是南北行的太子仔女. 到初中二年級, 已走了大半人. 潮州商人, 很重視子女的教育, 把他們全轉往英文書院, 連鄉親辦的學校, 也無面俾了.
我在潮商中學, 讀了三年, 每次考試,出貓為生, 年年考第十一. 包尾大番, 總是一位姓黄的女同學. 她的芳名, 我現在仍然記得. 全靠她, 我的自尊, 才得以保存. 因為我有權罵她大懶蟲.
全班得十二個人, 我們兩人滿江红也年年升班, 互相支持嘛!
後來去了漢華中學昇高中一年級, 入學試要考中英數, 中文成績應該是好的, 否則如何英文及數學零鷄蛋,也成功穫得備取生資格.
或者是, 當年的中文試題, 是作文, “我的志願”, 我記得很清楚,我說我希望將來做一個左仔. 因為, 當年街坊, 都說漢華中學是左仔學校. 左仔是扁詞, 出现在我入學試文章的, 當然是我希望將來做一個愛國學生喇, 投其所好嘛!
漢華中學高中一年級, 甲乙丙三班, 到第二年, 只剩下兩班. 當然各有各原因, 但是, 中文中學的困境, 愛國學校也無可避免.
在香港生活, 是幸福的. 不論你是左派或右派, 信教或不信教, 你有權選擇學校. 有些愛國家庭, 甚至漢華中學有些老師的子女, 不也是讀官立學校, 或讀英文書院嗎?
今天香港的精英, 不是多出自所謂奴化教育,及愛國教育的學生嗎?
假如没有所謂奴化教育,為我们培訓了大批熟悉英語,歐美制度的人才,中國能如此順利和國際接軌嗎?
香港雖然由英國人統治, 但是所設立的制度, 大體上是公平的.
甚至愛國學校的畢業生, 考取公務員職位, 除了警員, 其他,只要符合條件, 也一視同仁.不會因為階級成份, 而沒有書讀. 亦猤會像「滿意不滿意」中的侍應, 想轉為技術工人, 也被重重打压. 要领導批准.
這種沒有原罪的制度, 全靠言論自由, 傳媒監察, 得以维持公正, 及符合民意.
自從九七回歸後,無形的黑手,四方八面地伸向香港傳媒.
這些民族敗類,擦鞋仔,忘記昔日祖國一言堂的教訓. 妄圖在香港控制言論自由,我們要看清楚啊!.
介紹一篇好文章,請欣赏
往 事 鱗 片
http://www.hkheadline.com/blog/list_blog_express.asp?f=S1P39QDIMP147917
不看冇損失的 BLOG :
http://www.hkheadline.com/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7YGXBNAYWZ45743&id=126208
隨口噏之馬!
老左就一定懷舊一番o
還記得在晉成街玩的日子!
整日在街玩!間中聽見d亞媽叫仔返來食飯!
很有人情味!
懷舊反思,
半生如夢.
望鉄成鋼,
天佑中華.
kc.百年樹人.做老師,看見學生比自已強,是最快樂的.你應該有很多青出於藍的學生!怎算平淡半生.
tt.你的曲藝也不錯,每人都各有各際遇,平平隱隱,不負人,毋負心,何必後悔當年.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這句話,是对年輕人說的.
飽食無憂米,冇牙發牙痕,是老人說的.
看來你還年輕.
胡裡胡塗就過了大半世o還幸冇做過一些令自已太遺慽之事!
平淡是福!
現在日日平平淡淡!吃渴玩樂一番而已!
懷舊反思o半生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