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630) 看最佳女主角後感 – 特選文章 (健康)

2013/10/11 23:16:49 網誌分類: 健康
11 Oct

 

 

   

        630)    看最佳女主角後感 特選文章    (健康)

            (好好對待精神健康)    11.10.2013

 

   

 

有一次在教會,接到一個不明電話,其後從肢體得知,這位女士常打電話到教會,說一些難聽的話,然後收線。之後我再接到她來電,剛好當時比較有空,加上覺得自己情緒也穩定,便想和這位神秘人交談幾句。當然我不知她任何背景,這會否好心做壞事也不知道。

 

 

有時在報章上,會看到一些人「輕生」的報導,為何人有這「想不通」的做法。首先要明白作為局外人,對於當事人的處境,只是用理性的角度去看,人在面對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會比較冷靜。當人有輕生的行為,其背後一定有其十分複雜的因素,但可猜想他們必定面對很大的壓力,這壓力令他感到十分痛苦,使人透不過氣來,以至當內心的無助感去到「絕望」時,便會產生一種激動,藉尋死來離開這種痛苦。當人面對長時間身處重大的壓力下,會感到暗無生趣,憂傷排山倒海而來,心中充滿恐懼、疏離感以及最可怕的、令人窒息的焦慮。明白到有這種心理反應,對於我們幫助在困苦中的人時,會容易感同身受。

 

根據醫學上的定義,壓力是「精神與身體變化的反應」,適當的壓力,能使人提高辦事效率,但過大的壓力,便會傷害我們的心理及身體。面對壓力,常見有三種反應:

1) 承接

這種方法適合一些自信心較強的人。就是當壓力來臨時,以正面及積極的方法面對。對這類人而言,壓力可能變成一種挑戰,令他更創高峰。不過要小心,如壓力過大,會不知不覺中傷害了身體。

    2) 轉化

或作化解。這方法適合大多數人,就是用各種方法,令自己在壓力中或壓力後,能夠自我放鬆,善用各種方法,使生活有緊有鬆,漸漸能適應,收放自如。

    3) 離開

若先前兩種方法都不能成功應用,或自知是一個容易被壓力傷害的人,適當地離開自己不能承受的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可解一時之困;但若用得太濫,會產生逃避心理,沒法培養自己解困的能力。

   

    以上所述可作為參考,真正處身壓力中,可能知易行難,我們需要好好禱告交托神,「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難處向肢體傾訴,叫他們為自己代禱,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支持系統。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段禱文,「神啊!求祢賜我勇氣,去改變那不能改變的事;求祢賜我忍耐,去接受那不能改變的事,更賜我智慧去分辨二者。」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