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Sir食經
葉Sir食經
葉Sir食經

雲南食農家菜和野生菇菌

2013/10/19 08:41:46 網誌分類: 生活
19 Oct
        上月中跟太座到雲南參加「小母牛」一年一度的探訪受助農戶活動,從昆明機場坐車到祿勸縣約需四小時,我們住在縣內一家叫「恆亞」的四星級酒店,據說是當地最好的酒店,房間不大,設施跟國際五星級酒店相去甚遠,洗手間的廁紙「迷你」得很,只有正常的三分一,太座話像家用一樣要慳住來使!

        晚餐於酒店的中餐廳,食的是農家菜式,簡簡單單,沒有鮑參翅肚,正合我們心意,前菜有「傣味小木耳」、「白灼菜心」和「冰鎮小黃瓜」幾款。小黃瓜爽甜,不用蘸任何醬汁已相當好味,黑木耳加了些紅椒絲,小小辣滋味無窮。湯是松茸燉土雞,大大鍋用整隻土雞和大量松茸來燉,香氣逼人,松茸清甜,人人愛食,土雞燉完湯還有點雞味,最精采是熱騰騰香甜無比的雞湯,太座去油後連盡兩碗,大讚好味。餐廳冷氣不足,開埋風扇也食得人人滿頭大汗,幸好有冰凍雪花啤酒,飲兩杯後涼快得多!

        菜色簡單惹味

        除了雞湯,我們也試了「山藥燉排骨」,山藥是新鮮淮山,是山區常見之物,據說可養陰益氣,補脾肺腎,如此有益,當然要多食兩塊。是夜我最愛的菜是雞樅菌蒸蛋,土雞蛋蒸得夠滑,蛋香動人,加上雞樅的香甜和乾椒的香辣,是佐飯佳品。

        青菜有「清炒荷蘭豆」,很簡單的一道菜,荷蘭豆炒得青綠爽甜,好食有益,另一道菜是「干鍋洋芋」,洋芋即薯仔,雲南薯仔品種甚多,是當地人愛食之物,加點乾椒的香辣,味道不錯,較為失望的是「清蒸武昌魚」,魚不夠新鮮,肉質較嚡,淺嘗即止,還是野生菇菌更合我等港客口味,是夜我們食了兩款,分別是「燴筒綠菌」和「青椒炒雞樅」,筒綠菌是第一次食,口感味道一般,試過便算,雞樅則甚為清甜,有種食雞肉的感覺!

        這頓簡單晚飯連啤酒汽水,埋單每人一百元,算是抵食。

        第二天早上驅車到離祿勸縣三十公里的興龍村,村內有百多戶受「小母牛」援助的苖族村民,他們在村口載歌載舞歡迎我們,還準備了地道食材,要跟我們一起做飯,以表謝意。食材有自家種植的南瓜、薯仔、淮山、蘿蔔、翠玉瓜和甜椒,肉則有自家臘製的臘肉,我不入廚房久矣,在山中斬瓜切菜原來一點不易,我和太座、梁錦松和杜振源合力花了半個小時才把大量瓜菜切完。除瓜菜外,我也把兩斤多重的臘肉切成薄片(百分之九十是肥肉),農家的鑊比我家中的大得多,女戶主熟練地用柴枝生火,把鐵鑊燒紅後,我們先放進臘肉,肥肉很快變成豬油,跟着用薑和紅椒起鑊,再齊齊把所有瓜菜倒進鑊內,加粗鹽和水,煮約十分鐘,充滿愛心的「小母牛大雜燴」便大功告成,放在直徑兩呎的大盆與村民分享豬油煮的菜,份外香滑,佐飯甚佳,人人讚好;另一道甚受歡迎的菜,是村民為我們煮的炒山中雜菌,很快便被「清盆」。

        必試野菌火鍋

        飯後我們分組探訪受助農戶,跟他們一起幹活,參與青貯飼料的製作,體驗農村的生活,從農村回到昆明市已經是晚上七時,我們在昆明金汁路931號的「滇菌王」宏興店食晚飯。七八九月雲南野生菇菌合時當造,今次適逢身在昆明,當然要食番夠本,一試新鮮「出土」菇菌的滋味!

        「滇菌王」樓高五層,地下是散座,有個酒吧,二三四樓全部是包間,五樓是足浴和棋牌中心,食客飯後可以按腳品茶,或者打番八圈,昆明人認真識歎!「滇菌王」算是昆明的名店,是目前雲南規模最大的野菌主題餐廳,以賣新鮮野生菇菌作招徠,其他特色食材有當地的生茅野菜、花草和昆蟲,用滇味手法做出原生態雲南菜,有雲南本土飲食的特色,餐廳以一條龍手法經營,從採集、加工到烹調野菌,一手包辦,是很成功的餐廳企業,去年的營業額超過五千萬,認真厲害!

        在「滇菌王」必試是野菌火鍋,女侍先端來一大鍋雞湯,放在桌子中間,然後輪流把一碟碟的雞樅菌、雞油菌、青頭菌、鮮竹笙和老人頭菌放進湯中,煮熟後為我們分菜,牛肝菌不能生吃,要煮夠八分鐘才能安全食用,太座最愛雞樅的清甜和竹笙的爽滑,野生菇菌是天然美食,營養豐富,但有痛風症則不宜多食。像在香港食火鍋,我們也點了豆腐、娃娃菜、新鮮淮山和番茄等多款配菜。除了火鍋,我們也試了松茸sashimi和幾款涼菜和小炒!(下周待續)

        葉澍堃

        
和太座在山區做菜
和太座在山區做菜
和太座在「恆亞」
和太座在「恆亞」
松茸燉雞湯
松茸燉雞湯
雞樅菌蒸土雞蛋
雞樅菌蒸土雞蛋
淮山排骨
淮山排骨
青椒炒雞樅
青椒炒雞樅
「滇菌王」的野菌火鍋
「滇菌王」的野菌火鍋
多款農家菜式
多款農家菜式
山區農民為我們準備的食材
山區農民為我們準備的食材
和杜振源夫婦在「滇菌王」
和杜振源夫婦在「滇菌王」
小母牛大雜燴
小母牛大雜燴
新鮮竹笙
新鮮竹笙
小木耳
小木耳
多種野菌
多種野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