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789) 文章121一130篇重温 (寫作)

2013/12/14 15:50:11 網誌分類: 寫作
14 Dec

            

           789)    文章121130篇重温    (寫作)

               (選擇喜愛文章)   13.12.2013

目錄:

121) 苦難(重登)(苦難篇)

 

 122) 同理心(EQ)

 

 123) 回應mm-苦難是有益的

 

 124) 主日分享()-神有憐憫(苦難篇)

 

 125) 回應 kit fong (温情篇)

 

 126) 大衛的EQ(能力篇)

 

 128) 回應打魚仔()-重要是神的國得彰顯

 

 129) 人若自潔(生命篇)

 

 130) 回應天佑小王子()-唯有接納

 

 

    文章:

   121) 苦難(重登)(苦難篇)

  
羅傑斯曾經說過:「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

(註一)


   
苦難大致上可分為人為性,或是自然性的。可是從環保人仕的角度,有很多所謂自然性的災害,其實也存在了很多是人為的不良習慣。環保人仕認為,人類大量性,長期性不當地使用地球的天然資源,令到地球的生物鏈不能有相互循環,以至種種問題漸漸顯露出來。


   
如果較為宗教意味,苦難乃是給人靈魂一次重新洗禮。就好像人原本具有本能憂慮,是對潛在危險提高警覺,是人類演進過程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人剛剛出世面對世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人拍拍身體,然後大哭一場。人快要離開世界前,就是至親的人,在旁為他快要離開而哭。死後不久,沒有任何知覺,生前的親友便來為他而哀傷,充滿著苦難的意味,可見苦難與人類是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中國人有著阿Q精神,用心理學的名詞,就是曉得自我安慰。當遇上苦難時,總會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思是:人生存面對著每一件事,往往多是不幸和苦難。能夠用這心態接受,便不會自怨自艾。再者,我們中國的領袖溫家寶和錢鋼,面對著成千上萬受地震災難的民眾,便用了樂觀的說法去激勵他們:「災難興邦」這話大致是指,人處於災難之一端,絕處求生,趨於簡樸無奢,淘盡鉛華,才看到辨識得真正的瑰寶。


   
在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中,公主潘朵拉因美貌面遭神嫉,就故意送她一個神秘盒子。並吩咐絕不可打開,一天潘朵拉因受著好奇心推使和誘惑,掀起盒子一角偷窺。從此便釋出人世的一切苦難。幸好有一位好心的神及時蓋上盒子。就保留了人類能夠忍受一切苦難的良藥:就是希望。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就著有一種獨特和簡明的看法。話說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人去問高僧關於輪迴的事情,是否可以知道生前作過甚麼事?高僧答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意思是:你若想知道前生作過甚麼事,看一看你今天所受的果便知道,你若想知道後世有甚麼事發生,今天你做甚麼事便知道。佛學是講論業因,苦難的來臨,簡單來說,是從前作下的業因,今天所收成的業果。


   
基督教談到苦難,有一點值得思考,基督教講論的神,是一位滿有慈愛,又是全能全知的神。這樣看來,應該說每一個苦難的發生,就算不是神主動的安排,也可算是衪的允許,這樣,為何一位慈愛的神,會允許災難臨到人類。這樣是怎樣理解呢?聖經馬太福音24章中,記載門徒問及主耶世界末日前有甚麼預兆,主耶穌便提到很多方面的跡象。很多解釋聖經的學者都認為,當以色列國成立,便是末世警鐘的開始,主耶穌講到末世的兆頭「是必須有的」(太24:6)意思是我們將會見證這些事會發生,而且是無可避免的。自然災害,其中有飢荒和地震,是我們現今常見的,而且這些災害好像快將出生的嬰兒,令他母親生產時所帶來的陣痛感覺會愈來愈劇烈。臨到最後主耶穌會架著天上的雲彩降臨。(太24:30)主耶穌把末世將要發生的事情,透過聖經提示,為要給有機會認識聖經事跡的人,明白發生災難是一個提示,一個機會認識神的救恩。


   
如果我們先引入佛學的理念,即接納苦難的來臨是有其因果,排除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再去思索主耶穌提示末世的兆頭出現是一個機會去認識神的救恩,這便很有意思了。再者我們可以參考約翰福音講論「因為神差衪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7)火警鐘響起後,只是提醒人火災出現,我們不能說火警鐘響後,導致火災發生,便?煞了警鐘的效用。彼得後書也提到「主不願意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我相信神看見每一次災難發生都很難過,只是衪希望人類明白這些提示。就像我們管教兒女,看見他受苦也很痛心,只是為了管教。(來12:5)


   
這樣看來,地震的災難是提示人,神快要審判。審判卻提示人,神為人類設立救恩,而救恩就提示神的愛。因此,若能用這個理念去思索,人便可透過災難發生,反而看見神的愛。


   
當苦難臨到,人們大多留意和關注於肉體層面的應變和補救。卻忽略了從災難中帶來靈性層面上的獲益。如果引用羅傑斯所提,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過程,災難只是在人生短暫的一刻,其中一個過程裡發生的一小片斷。其最終的目的是,透過認識苦難背後的意義和提示,從而得著進到美善的境界。就是人類最大的希望,也是神最願意人類得著至高至美的福份;是得著救贖的生命,永遠與神同在的福份。



   
(註一)卡爾.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美國應用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非指導式諮詢的創始人。

 

 

 

 

 

                      122) 同理心(EQ)

 

    (每次介紹一種EQ能力)

    標杆人物之25EQ能力:(1)情緒的察覺:認清自己的情緒和其影響力。

 

    同理心一詞,源自希臘文 empatheia (神入)。原是美學理論家,用來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

 

    一九二○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鐵欽訥,首度用同理心一詞。他認為同理心源自身體上,模仿他人的痛苦,從而引發相同的痛苦感受。(註一)

 

    提升EQ,經常留意身邊的人,去感受他們面對的困難和痛苦,久而久之,你會很容易與痛苦的人同感。

 

  註一:[EQ] P118

 

 

 

 

 

               123) 回應mm-苦難是有益的

 

  親愛的mm

 

    當然,苦難並不開心。但從信仰的經歷來看,苦誰雖使人身外的種種所損,卻帶來身內,即人靈魂上一種成長的催化劑。

 

    稍後,會分享一篇文章。講及一位聖經人物,經歷苦難之後,得着生命的益處。

 

 

 

 

 

 

          124) 主日分享()-神有憐憫(苦難篇) 

 

    (一千字以上,請細心閱讀。)

   

記得我信主大約五至六年時,距今近30年,我仗著自己當時靈性好,加上團契有守望事奉的需要,很大膽地寫了一篇名為「為什麼」的文章。

 

這篇文章以約伯記作背景,內容分享人面對苦難的態度,作為鼓勵落在苦難中團契肢體的支持。但當時對於我來說,自己完全未經歷過較大的苦難,因此寫出來的文章,只能站在一個受苦難者以外的角度,以理性及聖經真理作為出發點,因而不能深深體會到受苦難者,受痛苦煎熬的真正感受。

 

直到我人生中面對第一次較大的考驗,才較為明白一點。可是之後,我反而不敢寫這類文章,不是輕易寫出來(是要用心靈和經歷來寫)。直到今日,人生的經歷多了些,即使有雄心萬丈,或甚心如止水的心境也經歷過,也不敢寫。但經常看到有人落在苦難中,忽然心裡有所感,便很想和大家分享。

 

      究竟作為一個基督徒應怎樣面對苦難呢?我們可從約伯記得到一些提示。苦難的性質基本上可分兩種:一是因人類犯罪而帶來的;另一種是經過神允許而加於我們身上的:

 

 

一)     因罪而帶來的苦難

 

    「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正在會幕門前哭泣的時候,誰知,有以色列中的一個人,當他們眼前,帶著一個米甸女人到他弟兄那裡去。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從會中起來,手裡拿著槍,跟隨那以色列人進亭子裡去,便將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這樣,在以色列人中的瘟疫就止息了。那時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25:6-9)

 

)  神允許加在人身上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9:1-3)

 

假若我們的苦難是因為犯罪而帶來的,我們便應立刻認罪悔改,求神赦免我們的罪。若然我們的苦難是第二種,我們便要在苦難中學功課。當一個神的兒女有苦難臨到身上時,起初從理性的角度,或多年的聖經知識上,一定相信神是最好的,這件事發生,神一定會保守,神是有恩典的……等等。

 

可是苦難的日子持續下去,在我們的感性上,便很容易產生一種矛盾,就是理性上的認知和感性上感受不能同步。這時心靈上會出現一種極大的難處,甚至可能會產生懷疑,神為甚麼會這樣對我?這時正是屬靈生命力的考驗,看看倚靠主的功課學得好不好的時候。或者可以說,這正是考驗我們屬靈生命實質的好機會。這時怎麼辦?我們便要在約伯身上學功課。

 

約伯記可以說是解釋苦難和結果的聖經。整卷約伯記有六位重要的發言人:約伯和他的三位朋友、一位叫以利戶的年輕人和神。約伯是一位敬虔完全人,但有一日他在忽然間,便難以想像的失去了擁有:一)示巴人來搶奪牛與驢,並用刀殺了僕人;二)天上降下火來,燒死群羊和僕人;三)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奪去駱駝;四)狂風擊打令房屋倒塌,兒女全部死去。我們看看約伯有何反應,他遇到不如意事,還可以感恩讚美,他將主權交給神,他相信一切賜福的事都是出於神,一切不幸的事都有神的計劃和權能。「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1:20-21)

 

其後,他接著面對另外的苦難:一)身體突然患病,由頭到腳長出毒瘡,日夜痛苦;二)妻子厭惡他;三)朋友指責他;四)同袍厭惡他;五)親友斷絕;六)僕婢藐視;七)孩童嘲笑;八)被惡人折磨唾罵;九)流浪礦野與野狗駝鳥作伴。約伯的三位朋友,起初出發點是很好,要幫約伯面對痛苦,但後來反而成為他的難處。

 

因此,我們去探望及關心在受苦難的肢體時,要多一點聆聽,多一點支持,易地而處,感同身受,將心比己。約伯面對這甚大的苦難,雖然他也產生懷疑,然而他內心對神的信念,也幫他面對。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1925-26)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我腳追隨他的步履,我謹守他的道,並不偏離。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棄;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語,過於我需用的飲食。」(2310-12)

 

 後來約伯自義與神辯駁,年輕的以利戶指出他的毛病,就是看「自己」多於看「神」,雖然「自己」有肯定的義,但是否就因此否定「神」的義嗎?「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36:15-16)

 

 以利戶的信念:「苦難臨到是有神的一番好意」。神的智慧甚廣,知道一切是非對錯,也注目觀看人的行為,神並不藐視人,卻為困苦人伸冤。約伯先後失去身外物和親人,但更令仔痛苦,是連他的信念也失去。他對神的堅定也開始搖動,他的自義也給以利戶駁倒。他一無所有,也不明白神,也找不到祂,一個悲苦的靈魂哀切在尋找那位無處尋覓的神,連「自我」都沒有了。這時神親自回答約伯:「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38:1-2) 「耶和華又對約伯說:『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與神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吧!』」(40:1-2)

 

神沒有正面回答約伯的問題,但神的回應卻滿足約伯內心深處的需要,約伯醒覺到神是愛他,神是一位滿有慈愛、充滿憐憫的神。因此他的反應:「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42:1-6)

 

約伯記的結果令人鼓舞,約伯在有生之年看見自己受苦的賜福。「這樣,耶和華後來賜福給約伯比先前更多。他有一萬四千羊,六千駱駝,一千對牛,一千母驢。他也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他給長女起名叫耶米瑪,次女叫基洗亞,三女叫基連哈樸。在那全地的婦女中,找不著像約伯的女兒那樣美貌。他們的父親使她們在弟兄中得產業。」(42:12-15)

 

在苦難中,我們要學更深的功課,就是有但以理三位朋友面對死亡之時,信得過神的幫助,更令人激勵是他們說「即或不然」的態度(參看但3:16-18)。假如我們在有生之年中,也未能看見神賜福的影兒,這時便要學習歷代用信心渡過一生的信徒。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11:13-16)

 

最後用愛德生先生的一段話結束,願神使我們得益處:

 

「對許多的試煉我們都是無法解釋的,因為神根本就不肯說明;硬要解釋就把整個試煉的本質破壞了,神要我們在試煉中學習單純的信心及不變的順服。我們若知神為甚麼把我們放在試煉裡,試煉就不能生出信心及忍耐。」- 愛德生

 

 

 

 

 

           125) 回應 kit fong (温情篇)

 

  親愛的 kit fong

 

    妳能從約伯的經歷中,認識苦難,這是妳的福氣。

 

 

 

 

 

               126) 大衛的EQ(能力篇)

 

    一種具有不因過度悲傷,而影響思考的能力。

 

    大衛因犯了罪,神要懲罰大衛,取去他兒子。

 

    大衛從烏利亞妻所生的兒子,得了重病。大衛為這兒子懇求神,同時禁食。並在內室,終夜躺在地上有七天之久。

 

    同時,臣僕來勸他叫他起來也不聽。後來兒子死了,臣僕看兒子還未死前,他已這樣悲傷,要是死了更是難過。

 

    大衛知道兒子死了,反而起來沐浴,抹膏,換了衣服。還進殿敬拜,並且吃飯。(撒下121523)

 

    臣僕奇怪他有這表現。大衛便解釋,孩子還活着,我禁食哭泣,因想神憐恤我,使孩子不死。現在孩子死了,我就算再悲傷,孩子也不能復生。[這就是EQ]

 

    讓我們都一起學習,痛定思痛。盡快走出陰霾。(註一)收拾心情,送走悲傷,用感恩的心情面對明天。

 

  註一:這是因人而異,有些人需較長時間復元,甚至有些人需心理輔導。

 

 

 

 

 

 

 

       128) 回應打魚仔()-重要是神的國得彰顯

 

  親愛主內弟兄:

 

    我是哪一間教會,哪一處堂會聚會,再不重要。重要是,我們有同一目標,願神的國得彰顯,願信徒藉着我們的平台,有聖經而來的真理分享。

 

    至於我信主,你可從[神有憐憫]那篇文章中,簡單推算便知。多謝你有這麽親切的回應。

 

 

 

 

 

 

 

 

                 129) 人若自潔(生命篇)

 

    聖經提醒我們,一個給神用的人,有一項基本特性,其生命要聖潔。

 

    自潔的人,有一種本能。一看到有污穢的東西,心裏便不安總要想想辦法,去清除污穢。

 

    對於我們生命來說,神就喜歡這種人的態度。一感到自己生命中有少微不潔的地方,便向神認罪。也常常讓聖靈來管理這生命。

 

    神不但喜歡這人,更要大大用他。看他如貴重的器皿。

(提後22022)

 

 

 

 

 

 

           130) 回應天佑小王子()-唯有接納

 

  小王子:

 

    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是別人不容易接受。這種習慣,往往是當時人發覺,會做成別人不便,這才容易去改。別人是很難改變他。

 

    我們唯一可以做,是盡量去接納他,忍受他令妳不舒服的習慣。這樣相方才能過得開心。

 

    (一星期後,會分享一篇相開文篇)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