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超錯

2014/06/14 08:44:57 網誌分類: 經濟
14 Jun
        前兩天看到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份子攻陷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五十萬伊難民大逃亡的消息,心諗「唔係呀嘛?咁失敗?」美國二○○三年三月發動對伊拉克戰爭,推翻侯賽因政權,建立親美政府,十一年後,呢個政府危在旦夕,反政府軍攻到首都巴格達五十公里之外,真係睇戲都無咁戲劇性。

        記得二○○三年美軍攻入巴格達後,剛好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訪港,在一個私人早餐會中,我問他怎樣看小布殊政府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他說在老布殊政府任內,他當參謀長打海灣戰爭,當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聯軍決定攻打伊拉克,四十二日空襲掃平伊拉克部隊,本可攻入首都巴格達,捉拿伊拉克總統侯賽因,但老布殊決定唔攻,因為認為打咗入去,都「無法管治」。鮑威爾咁答,都表明佢對小布殊打入巴格達的睇法。

        當然,小布殊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都有特殊背景。二○○一年九月美國發生「九一一」慘劇,小布殊政府無法追尋到發動「九一一」襲擊的主腦拉登,就改為和國家安全顧問賴斯設計出「邪惡軸心」(AxisofEvil)呢個咁有創意的說法,將伊拉克、伊朗和北韓定為「邪惡軸心國」,呢個講法雖然有啲「細路」,好似美國漫畫的情節,但勝在容易入腦,成功將美國人民在「九一一」後的憤怒情緒,由無影無蹤的拉登,轉移向這三個有形有跡的國家。

        小布殊的智商據說只有九十一(低於常人的一百),但勝在行動大膽,就在二○○三年三月動手,基於一些叛離伊拉克人士不太可靠的證詞,話伊拉克總統侯賽因發展「大殺傷力武器」(WeaponofMassDestruction),聯同多國部隊,就此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結果在一輪轟炸後,開戰三星期後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開戰兩個月後到二○○三年五月,小布殊就在航空母艦林肯號上,在「任務完成」的大橫額前,宣佈勝利。這亦成為經典的一幕,因為要到七年後,到二○一○年八月,戰爭才真正結束。

        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唔止「宣佈勝利」兒戲,開戰的藉口更兒戲,美軍最後拘捕及處死侯賽因,但反轉成個伊拉克,都找不到任何「大殺傷力武器」,之前傳到好勁的甚麼「超級大炮」之類的東西,根本不存在,直接引發伊拉克戰爭的伊拉克變節者阿爾.賈納尼,在二○一一年承認有關大殺傷力武器的說法「一切其實均為謊言」,侯賽因真係死得冤枉。

        好多人話小布殊做咗佢老竇唔敢做的事情,都係為咗石油。問題係扶起一個傀儡政權,但最後都守唔住,即使從美國角度,又得到乜嘢好處呢?二○○八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奧巴馬上台後為節省軍費,決定全面從伊拉克撤軍。二○一一年十二月美軍全面撤退,奧巴馬當日仲話伊拉克政府係美國「強大和永久的夥伴」。可惜呢個美國扶起的政府看來既不強大亦不永久。當日老布殊的估計是對的,咁樣換人哋個政府根本無法管治,可惜佢無犯錯,個仔忍唔到就犯錯。

        美國媒體保守估計,有四千一百個美軍在伊戰中死亡,另外據「維基解密」在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所公佈的美軍檔案顯示,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直接死於戰火的平民達六萬六千零八十一人。若最後伊拉克又落入反美力量之手,呢七萬人都係白死。

        同樣地美國當日在阿富汗軍事介入打倒塔利班政權,亦唔叻得好多。佢今日為求抽身移師亞洲和歐洲,針對中國同俄國,就同塔利班和解並交換人質,搞到塔利班首腦馬上宣佈勝利,並在巴基斯坦發動襲擊南部卡拉奇機場,導致二十八人死亡。你話美國又搞邊科?

        記住,政客推年輕人上戰場,叫他們為一理想而奮戰,好多時不是錯,而是超錯。中國當年的文革如是,伊拉克戰爭亦如是。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