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1196) 文章321一330篇重温 (寫作)

2014/09/13 17:50:19 網誌分類: 寫作
13 Sep

           1196)    文章321330篇重温   (寫作)

               (選擇喜愛文章)  13.09.2014

目錄:

321)    張家界之旅 高鐵()                    (遊歷篇)

           (遠處也不見團友)                  20.04.2013

 

無編号)           地震                          (傷感篇)

                                          21.04.2013

 

323)    主日分享(二十六) - 苦難                   (苦難篇)

               (為地震而寫的)              21.04.2013

 

324)    令人有舒服的感覺 (重登)                   (生命篇)

              (王者之香)                    21.04.2013

 

325)    兩顆不同的心                             (生命篇)

           (同情與貪念)                     22.04.2013

 

326)    張家界之旅 – (高鐵)()                   (遊歷篇)

            (女兒是在外國讀書)                23.04.2013

 

327)    金句                                     (金句篇)

                                             24.04.2013

 

328)    出於自然的關心                           (生命篇)

            (明白基督的心腸)                   24.04.2013

 

329)    一開始就失敗                             (心理篇)

           (勞資雙方一開始就走錯方向)           26.04.2013

 

330)    張家界之旅 – (高鐵)()                    (遊歷篇)

 

 

  文章:

 

          321)    張家界之旅 高鐵()  (遊歷篇)

               (遠處也不見團友)   20.04.2013

 

    領隊事先已提示,高鐵停站時間很短,要趁快上車。

 

    入了閘之後,先行乘電動梯下地面列車停留處。我便想趁着上車前的短暫時候,影張高鐵車頭相片。正想提出手機之際,有一家三口的團友。叫我幫他們影相,唯有趕快幫他們影完後,自己盡快去影。

 

    車頭的流線很美,一定經過精心計算的力學。讓空氣產生最少阻力。(相片可上相薄14 頁看)當影完相後,望向前方遠處,也看不到像自己團的團友,心便焦急起來。   (待續)

 

 

 

 

 

 

 

 

 

                  地震(傷感篇)   21.04.2013

 

 

    為四川雅安七級地震,死難者心裏傷痛!

 

 

 

 

 

 

 

 

 

 

 

        

323)    主日分享(二十六) - 苦難   (苦難篇)

                (為地震而寫的)    21.04.2013

 

  (去年大約五月份,身處四川旅行。今次大地震,感受更深。特選這篇為四川汶川地震而寫的文章,再度重登。)

 

 

羅傑斯曾經說過:「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

(註一)


    苦難大致上可分為人為性,或是自然性的。可是從環保人仕的角度,有很多所謂自然性的災害,其實也存在了很多是人為的不良習慣。環保人仕認為,人類大量性,長期性不當地使用地球的天然資源,令到地球的生物鏈不能有相互循環,以至種種問題漸漸顯露出來。

 


   
如果較為宗教意味,苦難乃是給人靈魂一次重新洗禮。就好像人原本具有本能憂慮,是對潛在危險提高警覺,是人類演進過程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人剛剛出世面對世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人拍拍身體,然後大哭一場。人快要離開世界前,就是至親的人,在旁為他快要離開而哭。死後不久,沒有任何知覺,生前的親友便來為他而哀傷,充滿著苦難的意味,可見苦難與人類是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中國人有著阿Q精神,用心理學的名詞,就是曉得自我安慰。當遇上苦難時,總會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思是:人生存面對著每一件事,往往多是不幸和苦難。能夠用這心態接受,便不會自怨自艾。

 

 

再者,我們中國的領袖溫家寶和錢鋼,面對著成千上萬受地震災難的民眾,便用了樂觀的說法去激勵他們:「災難興邦」這話大致是指,人處於災難之一端,絕處求生,趨於簡樸無奢,淘盡鉛華,才看到辨識得真正的瑰寶。

 


   
在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中,公主潘朵拉因美貌面遭神嫉,就故意送她一個神秘盒子。並吩咐絕不可打開,一天潘朵拉因受著好奇心推使和誘惑,掀起盒子一角偷窺。從此便釋出人世的一切苦難。幸好有一位好心的神及時蓋上盒子。就保留了人類能夠忍受一切苦難的良藥:就是希望。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就著有一種獨特和簡明的看法。話說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人去問高僧關於輪迴的事情,是否可以知道生前作過甚麼事?高僧答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意思是:你若想知道前生作過甚麼事,看一看你今天所受的果便知道,你若想知道後世有甚麼事發生,今天你做甚麼事便知道。佛學是講論業因,苦難的來臨,簡單來說,是從前作下的業因,今天所收成的業果。


   
基督教談到苦難,有一點值得思考,基督教講論的神,是一位滿有慈愛,又是全能全知的神。這樣看來,應該說每一個苦難的發生,就算不是神主動的安排,也可算是衪的允許,這樣,為何一位慈愛的神,會允許災難臨到人類。這樣是怎樣理解呢?聖經馬太福音24章中,記載門徒問及主耶世界末日前有甚麼預兆,主耶穌便提到很多方面的跡象。很多解釋聖經的學者都認為,當以色列國成立,便是末世警鐘的開始,主耶穌講到末世的兆頭「是必須有的」(太24:6)

 

 

意思是我們將會見證這些事會發生,而且是無可避免的。自然災害,其中有飢荒和地震,是我們現今常見的,而且這些災害好像快將出生的嬰兒,令他母親生產時所帶來的陣痛感覺會愈來愈劇烈。臨到最後主耶穌會架著天上的雲彩降臨。(太24:30)主耶穌把末世將要發生的事情,透過聖經提示,為要給有機會認識聖經事跡的人,明白發生災難是一個提示,一個機會認識神的救恩。

 


   
如果我們先引入佛學的理念,即接納苦難的來臨是有其因果,排除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再去思索主耶穌提示末世的兆頭出現是一個機會去認識神的救恩,這便很有意思了。再者我們可以參考約翰福音講論「因為神差衪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7)

 

 

火警鐘響起後,只是提醒人火災出現,我們不能說火警鐘響後,導致火災發生,便?煞了警鐘的效用。彼得後書也提到「主不願意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我相信神看見每一次災難發生都很難過,只是衪希望人類明白這些提示。就像我們管教兒女,看見他受苦也很痛心,只是為了管教。(來12:5)

 

 


   
這樣看來,地震的災難是提示人,神快要審判。審判卻提示人,神為人類設立救恩,而救恩就提示神的愛。因此,若能用這個理念去思索,人便可透過災難發生,反而看見神的愛。

 


   
當苦難臨到,人們大多留意和關注於肉體層面的應變和補救。卻忽略了從災難中帶來靈性層面上的獲益。如果引用羅傑斯所提,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過程,災難只是在人生短暫的一刻,其中一個過程裡發生的一小片斷。其最終的目的是,透過認識苦難背後的意義和提示,從而得著進到美善的境界。就是人類最大的希望,也是神最願意人類得著至高至美的福份;是得著救贖的生命,永遠與神同在的福份。



    (註一)卡爾.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美國應用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非指導式諮詢的創始人。

 

 

 

 

 

 

 

 

 

 

        324)    令人有舒服的感覺 (重登)  (生命篇)

                  (王者之香)  21.04.2013

 

(蘭花展開始了,快去觀賞。)

 

記得多年前,參加了一個工作坊,導師讓我們分享自己最近一個月來的經歷及感受。我便分享當日特意去參觀一個蘭花展(和今次蘭花展相近),其後給我有一個啟發,希望自己的生命有著蘭花的「特性」。

 

 

蘭花的香味也算濃烈,是一種「王者」的清香,其形狀有多種,其中以拖鞋蘭和蝴蝶蘭最為人熟悉,其色澤奪目,甚有觀賞價值。

 

 

 

蘭花至今已出現了數以萬計的新品種,我們常見的有加多利亞蘭、拖鞋蘭、蝴蝶蘭、文心蘭、蕙蘭、國蘭、石斛蘭等等。我覺得觀賞蘭花,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因此我也希望自己與人相處及接觸時,能令人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林後2:14-15)

 

 

 

    在夫婦的生活相處中,我們都會希望與配偶一起時,能夠是愉快及有舒服的感覺。但在實際上,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兩個多方面不同的人,要一同共渡生活,往往會產生很多問題,例如:夫婦的個人成長或屬靈生命的追求態度,彼此有很大距離,假若某一方很強,而另一方很弱,強的便希望對方能有像自己一樣的成長速度,於是用盡千般方法,推使對方長進;但是生命的成長,猶如植物生長一樣,需要時間和忍耐的澆灌工夫,不能操之過急,過急便會令對方感到有壓迫感。同時生命成長最重要的是能有「自發性」(Deci & Ryan,1980) (註一)

 

 

 

當一個人不覺得自己要成長時,旁人是很難令他去成長的;只有他自己覺得有需要時,便會自然產生一種自發力量,漸漸有所進步。強行推動對方,往往令對方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同樣地,作為強者也有這樣感覺。因覺得配偶不能與自己同步前進,看著他不能成大器,恨鐵不成鋼;心裡產生一份不好受的味道。所以夫婦雙方要學習互相尊重、彼此接納、多作鼓勵,這樣才能有協調的生活。

 

 

 

       另外,如果夫婦的獨立性與倚賴性不能配合,也會做成不協調;假若相方是極端獨立的人,當處理不當,相方的關係會走向「疏遠」。再度惡化便會產生在思想上或生活習慣中的「敵對」。實質上看來,再沒有夫婦關係中的生命交流,甚至連睡覺也是獨立分開了。可是另一個極端,就是相方都是十分依賴的人,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這樣也會導致「相互倚賴」的環境,再甚便是「糾纏不清」,便去到「病態性相互依賴」的地步了。

 

 

 

因此,作為一對成熟的夫婦,要能在其獨立性與依賴性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恰到好處,便是一件好事。這樣便能做到相方都有一個所謂「舒服空間」。婚姻生活便會較愉快。有時「互補型」夫婦,能夠好好相處,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夫婦的相處是否和諧,不能只著眼於有所不同的地方;最重要是在不同中,能否相方「合拍」。

 

 

    能夠令夫婦生活中更的趣味,可以留意以下三點:

 

一)    要為對方的快樂負責。即常常為對方著想。

 

) 覺得很想念對方。意思是指就算我本人是一位獨當一面的人物,  

    也常給對方知道,我是很需要你的。

 

 

) 向對方坦白。在你心中,沒有一件事是不能告訴對方知的。

    蘭花的特性,有待大家去認識。夫婦中的情趣,更有待我們付出莫大心思及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奧妙。

 

 

 

 

 

 

 

註一:(Deci,E.L.& Ryan.R.M.1980)當行動由外控變為內發時,人便有自我激勵的能力。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的行為是自發的而非外控的,他的工作便較有創意,思考也較有彈性;他會對問題作深入的思考,對工作成果也有較大的滿足感。

 

 

 

 

 

 

 

 

       

325)    兩顆不同的心   (生命篇)

                  (同情與貪念)   22.04.2013

 

    在大災難發生之後,會令人產生兩種心態。()是同情心。()是貧念的心。

 

    當人們在新聞或其他資訊得知地震景象,深深感受到災難者的痛苦處境,從心底中,如同看見自己親友受苦一樣。於是產生同情心。因而很想出點力,作救援的事項。

 

    同樣,因着救援工作,各地的救援物資和金錢,令有着某一階段權力的人,一時貧念的心發動,便想發大財,貧念的心驅使作貧財的手段。

 

    求神興起更多有同情心的人,讓因地震後,而帶來人們的痛苦,減至最少。

 

 

 

 

 

 

 

 

 

         326)    張家界之旅 – (高鐵)()  (遊歷篇)

               (他女兒是外國讀書)   23.04.2013

 

  (近日太多不開心的事,還是談談旅行趣事。)

 

 

    車票已指明是哪一卡坐位,或許是心急,行了很久,還未到這車卡。幸好前面有站務員,可能看出我是旅行社的團友,便指着最尾處,我急步走上最前,遠遠便看到團友。

 

    上了列車,安頓好行李,坐下不久,列車真是很快便開行。鄰近坐的團友是一位商人,他們一家三口來旅行。女兒在外國讀書,今次回香港,順便來旅行,爸爸卻不喜歡旅行。他主動對我說,酒店房間很大機會和我是同房。

(待續)

 

 

 

 

 

 

 

                   327)    金句   (金句篇)

                       24.04.2013

 

    在信仰生活中,當我們𠄘認自己是一無所有,才知道最多。

 

 

 

 

 

 

 

 

 

 

              

328)    出於自然的關心   (生命篇)

                 (明白基督的心腸)   24.04.2013

 

    信徒天然就應該有一種本能,去關心教會,因教會是神的家。

 

    不過!每一個信徒,都有他個人關心的動機。

 

    有人關心教會,因他覺得是一個理想的社交場合;有人關心教會,因為他身為榦事;也有人關心教會,因為他是團契職員。

 

    使徒保羅分享自己關心教會的原因,我是明白基督的心腸,這是出於自然的關心。

 

 

 

 

 

 

 

 

 

         

329)    一開始就失敗   (心理篇)

           (勞資雙方一開始就走錯方向)   26.04.2013

 

    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便說明在談判戰畧上,採用批評的方式,作為攻擊談判對手,是一件最差勁的戰畧手段。今次勞資雙方卻同時採用了。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康納曼,在其[快思慢想]一書中,引用了[月暈效應]。說明了第一次的短短印象,足以影響日後重大結果。勞資雙方在第一次談判時,不歡而散,第一印象大受影響,往後就算有幾多理據的事情,雙方都是看不到。

 

    勞資原本就是一場互恵的遊戲,勞方需要老板才有工作,資方需要工人幫他們賺錢。只要雙方按規矩,便玩得開心。既然是互利,就是大家都希望對方能夠生存。現在[批評][月暈效應]都應驗了。就如W.I.Thomas 所講,[自我應驗預言]。雙方所提的惡果都應驗了,解决工潮,不知何日見曙光。

 

 

 

 

 

 

 

 

          330)    張家界之旅 – (高鐵)()  (遊歷篇)

                (在頭等位吃飯)   27.04.2013

 

    肚餓的推使,便想第一時間吃東西。上車前吃了的幾個迷你麵包,起不了甚麽作用。

 

    餐卡是在整列火車的中間。由於我坐位是另一面車頭,由坐位行到餐卡,也要穿越很多列車卡,才到達。原來餐卡是沒有坐位,買的只是飯盒,我隨意選了一個40元的,因端着飯盒走回坐位太遠,我决定在附近車卡吃便是。

 

    走到鄰近車卡,這卡坐位一行四個,中間通道,全卡只得一人。我坐下便立刻開飯,吃了一半,有票務員來檢票。他們看了我張票,便指着我坐那卡方向,示意不能坐這裏。我用純正的廣州話說,我吃完飯後,立刻走回去。他們便沒有對我進一步行動,便向着餐卡的方向漸漸離去。原來我坐着的是頭等位。

(待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