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登泰山
登泰山

憶戰地餘生…馮老先生(2)

2007/10/25 09:27:24 網誌分類: 生活
25 Oct

話說「馮生」當年中學都未讀完便被征入伍,我當然問他是否黃埔軍校尖子la,但他說自己不是出自黃埔(所以我忘了名稱)。

據他所言,軍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即是乜人都有la),因為日戰時期死了很多士兵,沒甚麼訓練便被派上前線,由於都讀過書,所以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便當起通訊兵(最少看得懂說明書)。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馮生」在軍中很辛苦,年紀輕,所以要做多些雜務;要照顧通訊儀器、個子又小,過河時要將比自己還重的包袱放在頭上(電子零件唔可以濕水)。正因如此,才做就今日的「馮生」。

  1. 做的雜務包括挖戰壕,誤打誤撞知道哪裡的土壤夠硬,他選了個有背靠巖石的狹小戰壕…同做人一樣,進窄門好
  2. 從軍參強「馮生」的自理能力及體能,練出一雙水桶腳(好粗)
  3. 憑當過通訊兵之利,入大學主修無線電
  4. 結識了唔少軍校朋友

其實「馮生」不太想講當時的事(不願詳細講,怕嚇親人only)。當時「馮生」經常被指派去最前線(點解通訊兵都要?)‧有一次中左六合彩頭獎,其中一熗打中頸,距離頸動脈不足半寸,即時暈倒,醒來已是一個星期之後。原來他被送到軍醫時已奄奄一息,止了血。雖不是至命傷,但失血過多,其時兵荒馬亂,醫療物資短缺,軍醫扎了幾針「馮生」的穴道(軍醫大夫?)包括手掌心的大穴"勞官穴"強化身體機能,心想是生是死都要看「馮小娃兒」的造化,可幸四邑人是南蠻子,生命力比美「小強」,混混沌沌的便經過生關死劫。

「馮生」再遇此軍醫已是他五十歲後的事,已退休的「軍醫」重遇「馮生」不知是巧還是緣。也許是醫者的本性,原來針炙雖說是醫療的手段、也是對人的傷害,從傷害中刺激生命力,人體的大穴更是不能隨便針的,當時施針是賭上「馮生」的性命,如今縱然痊癒也可能有後遺症。言談間「軍醫」便再次為「馮生」檢查身體、把脈,結果當然是身體正常,壯若"王忠"。「軍醫」如釋重負,再次叮囑「馮生」小心身子。看見老「軍醫」頭髮花白,還要關心步入老年的「舊病人」…方可稱得上「醫者父母心」,「馮生」自然感激萬分。

在下見到「馮生」頸上的子彈疤痕,也見到一雙可以「充滿」一條西褲的「金綱腿」。不過覺得誇張了少少,"勞官穴"屬手厥陰心包經,主治癲癇、口瘡、妊娠嘔吐,唔似會用到。戰場一日死唔少人,過了幾十年都認得?後遺症可能是手震,我估都唔會好嚴重。

「馮生」戰後的軍階好似是中士(或少將),不太記得;基本上打仗後死唔去就有得升,當時的同伴唔死又繼續當兵的、現在都是將軍了(退休未?)。至於他戰後的情況我又不太記得…大概是繼續學業,用了半年時間自修,之後考入學試。好像現在我們考A-level一般,當時他有兩個選擇:讀醫或電子,好似都有政府資助。他選了電子,因為覺得那時的科技發展很快,做電子應該很「食香」(原來「吃香」可以這樣叫)。

至於在北京大學的經歷又是一個長故事了。順帶一提,「馮生」在1967年(文革發生前一年)大學畢業,題材有少少敏感,有心情先再講

回應 (2)
我要發表
登泰山
登泰山 2007/12/14 09:14:48 回覆

To 小禾

  可能要到明年一月先繼續,組織一下他講過的時間次序先…印象最深是「馮生」講他的父母過身時都唔敢返祖家,過了幾十年講到傷心處還見他眼濕濕,勉強說有感冒未好

2007/11/29 18:21:19 回覆

有心情繼續講嗎?

user

最新回應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2/07/23

hmm........  ha ha ha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09/08/26

{#20080124191119342.GIF}  . . . 到此一遊

早晨啊!

 

別我
別我 2009/04/30

你好!初次見面~

當年SARS,令當年中三的我上不了學,少了不少樂趣

如今大專畢業,卻又來一個豬流感,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恐怖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09/04/08

要在專門賣有機食品的市場才有。

我喜歡食蒸倉魚啊!

{#icon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