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貓頭鷹兒子 (我要為你寫一本書)

2015/05/31 14:47:50 網誌分類: 健康
31 May

我的貓頭鷹兒子 初版 節錄 未加插畫

獻給仔仔、物理治療姑娘、在網上搜尋「嬰兒斜頸」資料的各位媽媽

~~~~~~~~~~~~~~~~~~~~~~~~~~~~~~~~~~~~~~~

 

 

為甚麼說兒子是貓頭鷹

在我的印象中,貓頭鷹是深夜不睡的動物,而且牠的頭可以三百六十度轉。許多初生寶寶也有深夜不睡的習慣,但作為人類,頭絕對不能轉三百六十度。說兒子是貓頭鷹,只因為跟他剛出生時比較,頭真的可以轉到後面去似的……

回想他出生不夠一個月時,發現右頸有顆「肌肉瘤」,擔心得不行。上網找,醫治的方法有物理治療,也有在大概一歲時開刀……說只是小手術,但在醫院躺一兩晚,對於嬰兒來說真的慘得不得了。問問物理治療師,她比較慈祥地安慰我:「有些嬰兒物理治療四至六個月後,肌肉瘤就會消失。」那也好。不過才是產後媽媽,自己的身理和心理變化已很大,接著每星期還要帶兒子到醫院物理治療,覺得很酸:人家的產婦可以坐月,我「順產」後又失血過多,比其他產婦做多兩、三句鐘手術,手術後第二天才能見兒子;產後一星期需要冒著黑雨去拆線,加上面對兒子這個「嬰兒斜頸」和產後家庭環境改變問題,就不斷在哭!還有,跟其他「嬰兒斜頸」的家長傾談,才發現不是所有「斜頸嬰」都有肌肉瘤,即是說兒子兒要醫好肌肉瘤,再繼續醫治「斜頸」。

甚麼是嬰兒斜頸?

兒子睡覺時時常把頭側在一邊,睡出大小臉,後腦也不對稱。然後,我們發現他的頭喜歡靠在左邊,再於兒子洗澡時發現右邊有顆「肌肉瘤」。應該是這個「肌肉纖維瘤」阻礙兒子的頭轉到右邊,所以轉向左邊容易許多,就時常轉到左邊去。而那些沒有「肌肉瘤」的嬰兒,頸也會傾向側在一邊;到嬰兒懂得坐,他們的頭仍然會傾向容易轉去的一邊。慶幸地,兒子的斜頸現在醫好了,如我所願是一個「斯文靚仔」樣子,儘管脾氣可以挺火爆。

物理治療有關甚麼?

我時常說兒子要去「擰頸頸」:治療師會把兒子平方在有軟墊的牀上,頭放在邊沿,而治療師的助手從旁協助,使兒子的頭不會墜著;然後,他們開始小心地托著兒子的頭,幫助他的頭轉向有「肌肉瘤」的一邊。在治療的第一天,我們看見好幾個嬰兒,當中有一個女嬰,九個月大,「擰頸頸」時不斷在哭,哭得悽涼不堪。治療初期,治療師會讓我們看看其他嬰兒怎樣接受治療,給我們心理準備;而到兒子「擰頸頸」時,我們曾經怕過,但也要深信物理治療師的專業,相信兒子的「肌肉瘤」會消失。還有一個治療方法,是利用玩具來引誘這些嬰兒的頭轉向受阻的一邊,而這個方法是治療師鼓勵家長回家做的。到嬰兒稍大,可以把他們伏在牀上,把頭轉向受阻的一邊,進行「拉筋」,還要替他們的肩膀和頸下面位置按摩,舒緩緊張的肌肉。為促進治療,也會使用運動膠布貼在一些位置,方便嬰兒轉動他們的頭,使肌肉瘤和斜頸慢慢消失。在治療期間,治療師會利用一把特別的尺和一把印有數字的圓形尺去量度進度:請父母按著嬰兒,治療師和助手轉動嬰兒的頭向左、右,再記錄度數的不同。

每次治療六十元,老人家們自然覺得浪費金錢。他們喜歡說:「怎會有事呢?沒有事,不用去。」諱疾忌醫……我的信念是,快點治好,就不用再去,所以我和丈夫都很努力在家協助治療。

貓頭鷹之路

在兒子需要「擰頸頸」的治療期,我曾輕力地在家替兒子「擰頸頸」。我們發現我在家也替他「擰頸頸」,他的進度快了一點兒,然後丈夫也開始替他伏著、把他的頭轉向受阻的一邊,但這也令兒子嘔奶。顧不及這麼多嘔奶不嘔奶,就像我初時不想兒子臉兒大小不一的心情那樣,要他盡快不斜頸、臉兒和後腦盡快變對稱。當物理治療師問及為甚麼進步神速,我們說了在家「擰頸頸」的事情,嚇得治療師說「好驚」。我們知道自己踩界了,有時丈夫又好像太大力讓兒子不舒服,一看見他就想起「父權主義擰頸頸」……我們的舉動比較收憸。然而,我還有另外的方法幫助兒子:知道他應該多看受阻的一邊,我時常把當時只懂躺著的他放在一個方向,並把一些可愛的娃娃和圖卡掛在天花上,使他只看這一邊。相信這些娃娃和圖卡功不可沒。而在兒子喝奶、四個月時開始吃東西時,我也只坐在他受阻的一邊,要他的頭轉向這一邊,持之以恒,時刻記著要他看這邊,有時人都想瘋,因為我走到另一邊時會覺得影響了兒子的治療啊!我稱之為「擇善固執」。

 

 

 

遇上「掃風熊仔」

在物理治療的醫院,初期沒有擺放印有醫管局標誌的「掃風熊仔」。在兒子大概兩個月時,熊仔們出現,大概有五、六隻和成人差不多高的熊仔,全是不同顏色的,都鮮艷好看。原來,大堂還有一對白色的熊仔,直至我們看見一個小女孩動動牠們的手,我們才知熊仔可以活動!我和丈夫不知道這些熊仔是甚麼人設計、叫甚麼名字,但牠們都彎著背部、雙手伸前,跟坐著、雙手靠著父母手被掃風的嬰兒很像,所以我們叫牠們「掃風熊仔」。初時我們以為熊仔是短暫時間作展覽的,然後有大概兩星期熊仔不見了,可能回到樹林洗澡吧。當我們重遇這些熊仔,就興奮莫名,要立刻去跟牠們拍照。而在產後比較抑鬱的日子裏,讓我感覺比較良好的,還有物理治療的姑娘,因為產後沒機會跟其他人聊天,這位姑娘就變成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過客。她不會知道她在我心中曾經有多重要的地位,但我真的要感謝她可以跟我聊天。

 

 

 

從治療室搬到遊戲房

聽說嬰兒三個月就會轉身、開始想爬;四個月,頸應該比較直立,不會時常軟軟的把頭墜下來。然而,物理治療師發現我的兒子頸力和腰力不夠,頭又時常側著,轉身和爬都比其他嬰兒慢、遜色,在肌肉瘤消失後繼續接受伏著抬頭的訓練,在家也要利用玩具引誘他爬。在他懂得吃腳趾的一剎那,我感到很幸福,因為他腰力比較好了。而在他爬行時,頭抬得比較高和直,也很安慰……只是,人家的嬰兒聽說是七個月就可以扶著牀欄站,我這個兒子到八個月還沒動機去扶著牀欄站。雖說,「人比人,比死人」,老人家們總在讚我兒子「很棒」,我就說物理治療師對兒子體能的評價,老人家們竟然說:「那姑娘根本是傻的,我們BB這麼棒也說他不棒,他還很小,不懂得站是正常的」。然後,我開始發現老人家不斷找其他嬰兒的家長傾談,看他們嬰兒發展如何,去證明他們說孫兒棒是對的……即使他們覆述的是添加個人意見的、編造出來的「事實」。而在兒子一歲左右,物理治療從一個只有一張高牀的治療室搬到一間遊戲房,讓兒子可以爬、自己玩玩具、以玩具引誘他嘗試扶著欄杆站、以及把他放在類似「笨豬跳」的裝置上,鼓勵他在地上彈跳。扶著東西站、走路,慢慢學得比較好了;至於彈跳,看來兒子是謹慎的人,害怕跌倒,不肯、不很能彈。

怪獸家長

由於兒子出生不久就時常要去物理治療,我一直期待一星期三次治療變成兩次、每星期一次治療變成兩星期一次、兩星期一次變成每個月治療一次……曾經試過每個月治療一次效果不顯著,又變回兩星期一次……而在兒子十四個月大時,治療終於結束。可惜當天我沒有參與其中,只聽丈夫覆述治療師說,嬰兒十四至十五個月大才能站穩去走路。兒子現在的能力已跟得上其他同齡嬰兒,所以我們應該放心……而之前覺得兒子為甚麼不比其他嬰兒能力高的想法,隨著骨科醫生也取消兒子覆診,也漸漸消卻。媽媽曾推介我帶兒子到康文署鋪有軟墊的免費兒童遊戲室讓兒子爬、學習走路,而且說遊戲室是一句鐘消毒一次的,我走進去時就覺得不去物理治療可以到這兒幫助兒子發展體能。在不用治療之後,我決定每星期帶兒子到遊戲室玩,在他再大一些時就當是去PLAYGROUP,嘗試接觸其他小朋友,以及想想可以利用場地玩甚麼有教育意義的遊戲。

小感想

雖然物理治療似打擾了我的家庭生活,但也擴闊了我的眼界,增加我們和其他家長、嬰兒的互動;兒子接受治療的這段日子,我們一起經歷和明白過很多事情,使我思想更成熟。賽翁有隻馬,我的兒子也是一隻神奇的馬:原來事情好與壞不用太擔心,只要有信念,時常渴望向好的去想、抱著學習的心。

 

 

回應 (4)
我要發表
ivina
ivina 2015/06/07 09:35:29 回覆

{#icons_cat9}

383383
383383 2015/06/07 05:03:54 回覆

長知識了。謝謝!

ivina
ivina 2015/06/03 16:30:52 回覆

{#iconb_62}

2015/06/01 22:48:05 回覆

好 好

user

最新回應

ivina
ivina 2021/12/09

{#iconb_69}

ivina
ivina 2021/12/09

英文版UPLOAD緊

wongi
wongi 2021/11/06

送上星星。姜B魅力很厲害,他的影迷在金鐘的麥當奴排隊,在mirror 樂隊前拍照啊!場面熱鬧啊!

淺雪
淺雪 2021/10/30

你都幾多想像力..不個鍾意一個人或一首歌..係冇理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