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過聖誕

2015/12/17 08:41:39 網誌分類: 經濟
17 Dec
        挪威一家大報的訃聞版宣佈聖誕老人於十二月三日去世,享年二百二十七,葬禮將於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北極小教堂舉行,文字旁邊附上十字架圖案。顯然是惡作劇,報紙隨即停版澄清,指是內部程序出錯,聖誕老人沒有死,受驚的小孩不必再啼哭。

        聖誕老人或許沒有死,但聖誕節在很多地方,名存實亡。美國一家大型連鎖咖啡店,到了十二月,紙杯換上聖誕紅的顏色,但不再印上任何聖誕節的標誌,員工守則上暗暗多了一條潛規則,不再主動講「聖誕快樂」,以免觸怒其他信仰的客人。

        道一聲「聖誕快樂」,就會冒犯人嗎?中國的國教不是佛教,但佛教徒見了俗人,也口稱「阿彌陀佛」,中國的舊小說中,道士、和尚,都有自己的敬祝語,即使在專制的古代,也沒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冒犯。

        但是聖誕節遭到商業消費騎劫,日漸失去宗教的神聖性,卻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市場概念與時俱進,感受其中祥和、慈愛、救贖的人數,遠沒有商業潮流增加得快。過去,每逢聖誕之前,寫聖誕卡是一件節日任務,郵局要提早截單,嚴陣以待。現在,連電子卡也沒有人寄了,只用手機互傳祝福,一兩下按鍵,複製轉寄即可。

        今天的聖誕節主要是消費,美國的零售商甚至自立名目,不惜宣傳「七月的聖誕」。但只是九十年代,聖誕節尚未商業化到今天的地步,剛到美國留學的香港學生,都驚訝發現,原來聖誕節當天和翌日的BoxingDay,商店關門,市面冷清,絕不像香港街頭那樣人山人海,平安夜是一家團聚的時候,酒店也不設甚麼聖誕大餐,提供飲食狂歡。

        在「民以食為天」的社會,聖誕節已巧妙轉化為大吃大喝,喪買血拼的慾望盛宴。聖誕節融入了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成為飲食零售狂賺一筆的時機。當平安夜被貼上「失身夜」的標籤,香港的聖誕節以暴食和失身為重點慶祝項目,正好針對七宗罪訓誡的暴食與色慾,淪為反基督的世俗大慶。

        教宗方濟說,今年的聖誕,徒成一場遊戲表演(Charade),因為全世界正處於戰爭。這句話激起了民意的反彈,美國作家尊華特斯說,慶祝聖誕吧,為了我們享有的自由,包括宗教自由,我過自己喜歡的節日,別人不要來告訴我應該過甚麼節,尤其不要用宗教理由。

        聖誕節被商業污染,又有戰爭的陰影籠罩,此時此刻,我同意華特斯所言,聖誕節是內心快樂的節日,用你喜歡的方式,過你喜歡的節日,愛惜這一片鏡花水月的美景良辰。

        陶傑

        
■教宗方濟。
■教宗方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