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1997記憶

2016/01/21 10:12:39 網誌分類: 經濟
21 Jan
        港元繼續跌,港股大跌七百四十九點,整個亞洲都在跌,油價亦跌3%,這個局面令我想起一九九七年的日子。

        一九九七年風浪起於五月,那時泰銖先跌,泰國不夠錢捍衞匯價,找友好地區支持,香港參與借錢,還被評為「無事搵事做,泰國出事關香港什麼事?」其實那是亞洲金融風暴前奏,有個代號叫「餓狼」的對沖基金,帶頭沽空泰銖,他們看到美元匯價上升的勢頭,見到泰國等亞洲國家借了大批外債,就大手沽空泰銖,插低泰銖匯價,博泰國最後債務違約,令泰銖匯價爆煲,他們就可以賺大錢。

        那時香港正步向七月回歸,經濟極好,股市大旺,樓市火熱,一片歌舞昇平的樣子,當然不會理會泰國的事端,不知道泰國是煤磺的金絲雀,金絲雀死去,顯示煤礦正有致命毒氣湧出。

        當時香港有三高,樓價高、人工高、通脹高,新上任的特首董建華,施政的主要目標是打低三高,就在當年十月提出的《施政報告》,推出每年建屋八萬五千伙的政策,想拉低樓價。政策出台不久,遠未到實施階段,金融風暴殺到,股市在十月時大跌,一下子就陷入恐慌。我當時正好在內蒙古旅行,那些年打個長途電話也不方便,在草原騎着馬的我,還抱怨自己旅行前不把股票沽掉。

        放假回港,發覺股票不見兩成幾三成,但樓價只跌了一成多,股票跌得多過樓。那時有個朋友揸了幾間樓,急忙問我點睇,我話這些金融風暴,是地區性危機,不是太識睇,但你買的樓在九六、九七年入市,入貨價貴,回落一成多,和購入價差不多,不用輸太多錢,何不斬纜減倉?結果這個朋友開了價沽樓,等到一九九八年一月樓市稍微反彈,有買家議價他就沽貨,沽出貨比高位只跌了15%左右,他輸少少走了,結果避過一劫,他事後回想:「持貨太多不斬倉要燒炭」。

        單睇樓市,九七年的事件都有很多經驗值得記取。第一,各種投資市場是相關,因為幕後玩家可能是同一批人。泰國匯價和香港匯價相關,本地樓市和股市相關,投資者在股市要補孖展借貸按金,就可能沽樓去頂。不要相信一種投資產品大跌,其他投資產品可以免疫,所以股票大跌,對物業投資者是一個警號。

        第二,貴價東西難持久。九七年感覺樓價和股價同樣超貴。今天的感覺是樓價超貴、股票好便宜。但既然這樣便宜的股票,還有深跌的空間,這樣貴的樓價,其支持力其實好弱。投資產品價格短期睇供求,有些垃圾股只是廢紙一張,但人為收乾了供應,也可以炒到很高。但長線而言,樓價股價都是看背後的基本因素,都要經濟好好,才可以支持高樓價,經濟不好樓價高企,就只是啤酒面一層的泡沫,可以沖得很高,也可以瞬間消失。

        第三,強美元不利新興市場。一九九七年那場風浪,背景是美元上升,今趟也有相似之處,美國去年底開始加息,美元大勢還在上升,包括港元在內的亞洲貨幣下跌,就有加快加息去支持匯價的可能,加息不利經濟,不利樓市。

        我不是叫大家急急沽樓,但現階段買樓的確不宜。是否沽樓主要看自己投資組合的風險,成本愈平愈有防守力,成本愈貴愈要控險。歌星阿B的前太太B嫂當年買了大量豪宅,若有能力持貨至今,她可能是百億富豪,但一個跌浪頂唔順就玩完。風暴當中,任何投資都要控制風險為上,不要讓自己跌入不能翻身的處境。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1)
我要發表
383383
383383 2016/01/26 18:21:19 回覆

投資投機,量力而為啦。

想像一旦全部跌九成,還可以正常生活嗎?如果可以,咪持有囉。

風險一定有,一定要以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去面對每次風暴。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