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輸在起跑線

2016/04/05 08:41:24 網誌分類: 生活
05 Apr
        繼嶺南大學於上周公佈了最新一期的兒童快樂指數後,小童群益會亦於周日公佈了最新一期的兒童快樂調查。結果是今年的調查,反映不快樂的小朋友數目較二○○八年時進行的同類調查飆升逾三倍。傳媒報道聚焦於數字的轉變,顯示的是一個情況惡化的趨勢,但要扭轉情況,明白兒童不快樂的原因更重要。

        小童群益會的調查,其實提供了好些參考的數據,但傳媒報道的篇幅不多。調查除了問孩子快樂不快樂外,也請被訪的六至十七歲兒童選出十大快樂因素和令他們快樂的十大活動。從這兩組數字所見,快樂因素和快樂活動的性質很不一樣,這種分別不知是因問卷設計或其他原因促成,但結果也值得教育界和家長參考。

        放假最快樂

        按調查所得,十大快樂因素,最多人揀選的是「放假」,有五成七被訪者選此項目,其他很多選項都與學業和成就有關,依次是「成功做到想做的事」(45.2%)、「獲勝/獲獎」(36.3%)、「讀書成績好」(34.5%)、「有金錢」(34.4%)、「不用考試」(32.9%)。至於其他的選項包括︰「健康平安」(35.4%)、「有溫暖的家」(33.8%)、「收到禮物」(33.4%),以及「有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32.2%)。

        至於令他們快樂的十大活動,沒有一樣是跟學校和成就有關係的。最多人選的是「和朋友一齊玩」(48.6%),其次是「去郊外/離島/旅行」(45.5%)。其他的選項,有幾個與互聯網有關,包括「玩手機」(40.6%)、「打機」(39.7%)、「看YouTube」(39.1%)。餘下的選項還有「運動」(40.0%)、「做個人興趣活動」(36.5%)、「去主題公園玩」(35.7%)、「吃東西」(35.6%)、以及「去宿營」(35.0%)。

        兩組數字,只有在快樂因素中「有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的選項,與令自己快樂的活動中。「做個人興趣活動」的選項相近,原因可以有很多,但從選項的性質所見,一個可能的解讀是快樂因素,是反射兒童的期望,是他們設想其他人會學得甚麼事會令他們快樂。至於令自己快樂的活動,則是實質的體驗,是個人的感受。

        調節快樂期望

        如果上述的解讀可以成立的話,成年人便要問自己,要令自己的孩子快樂,我們是否需要幫助他們調節如何才會快樂的期望,讓「獲勝」、「成績好」、「考試」這種與真正快樂沒有因果關係的期望遠離他們,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否能夠幫助他們把與學業或成就有關的活動,變成一些令他們感到快樂的活動?例如,很多學生參加的體藝興趣班,我們能否讓它們成為真正的課外興趣活動,而不是課外的另一些考試活動?又例如我們可否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會認為他們只要時間分配得好,一星期的課餘時間,是可以分配出一定的時間與朋友玩,也可以打機和運動,而不是讓課餘時間被各種追求成績的體藝活動所佔據?

        孩子長期不快樂,無論父母如何栽培他們入名校,做好成績,也只會輸在起跑線,而不會贏在起跑線上,父母態度、期望不變,兒童快樂指數只會繼續一年比一年差!

        黃麗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