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太量
莊太量
莊太量

內地教書有苦有樂

2017/07/07 08:41:57 網誌分類: 經濟
07 Jul
        我教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金融財務(FMBA)課程已有兩年時間。與過去不同,教FMBA的學生,我須離開香港,每學期分別有三個周末到北京和深圳授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和挑戰。記得第一次去北京班上課的時候,擁擠的交通和延誤的航班讓我記憶猶新。原本計劃周日下課後返港,八點多的航班卻延誤到第二天凌晨三點,令我崩潰。第二次我便學聰明,直到周一才離開。

        關於教學,我首先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在短短幾個星期內學好一門經濟學課程。由於FMBA學生較成熟,所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方法不太適合他們。如何讓他們對課程有興趣,是一個重要挑戰,我為課程內容加入很多例子,亦玩一些遊戲,如有關結婚對象的匹配遊戲,他們有興趣也玩得很開心。我曾寫過一本書,叫做《人生煉金術》,當講到如何分配財富或有限資源時,我會拿這書作例子,讓學生思考如何分配。是年紀小的學生拿到書,還是抽到獎的幸運兒?當他們當中真的有人拿到書時,就會很開心,記住這個例子。

        與此同時,我也加入更多貼合他們生活和工作背景的內地案例,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活學活用。我對作業也非常重視,許多學生都覺得我的功課特別難,要討論很久才有結果,還不一定得出正確答案,尤其感覺數學方面比較難,但「痛苦」過後收穫很大。

        我教書喜歡親力親為,FMBA班額較大,平均每個班級七十人,要記住這麼多學生的名字是個難題。與在中大教書不同,給北京和深圳的FMBA班的作業,我都是親自批改。每逢周六學生會提交前一周的作業。為了盡快反饋他們,我周六上完課就改作業,七十份功課常常在酒店改到十二點,第二天八點再去上課,所以教這門課程真的有些辛苦。

        另外,三個星期的課程還包括最後的考試。最後一周早上上完課,下午就要考全部內容。所以,如何調整教學節奏,讓他們有時間掌握和複習以應付考試,也是一個挑戰。作為考察的方法,我還會讓他們寫論文,並選取其中優秀的論文,幫他們修改和發表。若有稿費也會給他們,讓他們感到非常開心和鼓舞。

        進入FMBA班就像進入一個大家庭,學生們之間不會講身份,而是像家人一樣相處。年長些的同學會照顧年紀小的同學。班裏的學生,不管自己職位多高、有多大成就,都非常尊重老師。很多人說我的外貌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一些,所以,我怕學生會覺得我資格不夠老,不服我,我便在上課第一天就讓學生們猜誰比我年齡大。每個班都會有幾個學生舉手,但事實上,他們中最大的其實也都是七十後,而我是六十後。學生們驚訝之餘,會問我保養的秘訣。我會說,因為我是經濟學家,會考慮相貌跟賺錢能力有正向關係,所以才用心保養。之後開玩笑編造一番保養心得。

        參與FMBA雖然很辛苦,卻也有很多收穫,可認識一班很好的學生,我非常佩服他們的組織能力,他們大多已經是管理層,組織大型活動的能力非常強。也正是透過他們的人際網絡,我的書也有機會在內地出版,讓我感受到師生關係是一輩子的事情,這是最大的收穫。

        更正:上期《由人民的名義看香港廉政》一文中,提及內地檢察院類似香港的法院。查實類似內地檢察院的香港機構是律政司。

        莊太量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