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陸羽仁
陸羽仁

溫和派上場

2017/11/03 08:57:13 網誌分類: 經濟
03 Nov

美國總統特朗普委任鴿派鮑威爾做聯儲局主席,對大市有溫和支持。週四美國走勢震盪,先跌後升,杜指朝早最多跌84點,之後見底回升,一路向上,午後最高升過96點,臨收市略為回順,收報23516點,升81點或0.4%;標普500指數及納指接近平手離場,分別收報收報2580點和6715點。

好多投資者前一晚都瞓唔著覺,主要後昨天實在有好多影響大市的消息出爐,包括特朗普公佈聯儲局來屆主席的提名人選、國會公佈稅改內容以及蘋果公佈業績。結果係三項事情都沒有讓投資者失望,市場反應正面,美股先跌後升。

特朗普昨日正式提名鮑威爾(Jeremy Powell)擔任下一任聯儲局主席。意味著耶倫將於明年2月功成身退。分析師表示,鮑威爾是鴿派,現任的聯儲局主席耶倫也是鴿派。Horizon Investment Services首席執行長Chuck Carlson 認為,「鮑威爾是較鴿派的選擇,這給予華爾街投資者給予較大的寬慰。」不過,他補充,其實市場已消化他將會獲得提名的消息。

無論如何,鴿派鮑威爾做聯儲局主席,預示加息不會太快,對港股也是正面消息。

投資者比較關注的當然是國會公佈的稅改法案內容,眾議院昨日公佈將把企業稅永久降低至 20%,而退休儲蓄計畫,例如401K,則維持不變,為了補回因減稅做成的收入缺口,將把房貸利息扣稅額減半。另外,美企匯回海外現金的稅率降低至 12%

國會昨日公佈的減稅法案內容,與特朗普於4月底時提出的建議,仍有一大距離,他當時提出的是企業稅減至20%,而海外回籠美國的現金稅收為5%(現在建議降到12%)。而稅收政策中心預計,這個方案將令到政府在未來十年每年收入出現2.4萬億美元的缺口。而現時國會提出的方案,缺口將縮減至1.8萬億美元。

稅改法案內容公佈之後,分析普遍指出,市場對於減稅內容看法正面,但亦預計政府內部在使用什麼方法增加政府收入來補回少收的稅金方面,將產生不少的爭拗,因而懷疑稅改法案能否於今年內通過並立法。特別係那些比較保守,擔心美國聯邦赤字的參院共和黨議員,並不支持這項計畫。主要係認為國會最近通過的預算案,批准未來10年的赤字大增1.5萬億美元,做成美國赤字太高。

另外,有分析師提醒投資者,某些稅率優惠會被刪減或取消,短期內會對消費不利。

蘋果公司昨日派季度成績表,上下限都好過市場預期。期內營收525.8億美元,當中包括了一次性的服務收入調整的640萬美元,高過市場預期的507.9億美元;每股盈利 2.07美元,亦高過預期的1.87美元。另外,期內的毛利率為37.91%

至於市場比較關心的iPhone X的銷情,因為一些分析師質疑蘋果對iPhone X的定價太高,說iPhone X是歷代最昂貴的iPhone,最低規格機型售價999美元。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昨日表示,iPhone X銷售狀況良好,公司正不斷增產去迎合顧客的訂單。,一掃有關需求平平的疑慮。蘋果公司網站顯示,交貨時間長達五至六周。

Drexel Hamilton分析師Brian White在客戶報告中指出,「蘋果以iPhone XiPhone系列產品提升到一個全新境界,蘋果在超豪華智慧手機市場的地位更為穩固」。蘋果業績繼續強勁,股價昨日升0.7%168.11美元,亦幫助杜指跑贏大市。

 

陸羽仁

回應 (35)
我要發表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6 07:11:41 回覆

本地銀行仍然睇好中銀
2017年11月06日

  周末同一班中環茶友食飯,講起見到閱文(772) 股價及相關新聞 招股反應,又見到雷蛇(1337) 股價及相關新聞 等科技股陸續上場,覺得這個富貴險中求的時代,不敢冒險買科技股,就不要要求有較高回報。

  有茶友好風趣機智咁講:「年輕勇進就炒科技,年長退休偏愛港銀,咁就照顧到香港部份唔喜歡投資內地股市嘅市民情緒。」咁又係,兩類股係強烈對比,講到銀行股,雖然內銀股股價較低,派息率動輒都超過5厘,香港本地銀行股派到3厘以上,已經算高息,但部份退休人士仍只喜歡買本地銀行股,怕內銀股風險較高。席間講到本地銀行股表現,大家談到中銀香港(2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最近公佈第三季業績。中銀香港第三季提取減值準備前的經營溢利為88.06億元,比對上一季下跌1.2%;第三季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為120.34億元,按年增長0.3%,經營支出32.28億元,按年增長4.4%。

  股價回吐 高盛看好

  若以今年首三季加起來計,中銀香港首三季持續經營業務,在提取減值準備前的經營收入為356億元,按年上升14%,溢利262億元,按年升17.6%。中銀香港話,第三季市場競爭激烈,令到淨息差回落,淨利息收入按季減少。但是,平均生息資產持續增長部份抵銷淨息差收窄的負面影響,就算淨利息收入按季略有減少,按年仍錄得強勁增長。中銀貸款減值準備淨撥備按季下降,主要因第三季客戶貸款增長較第二季慢,導致組合評估減值準備淨撥備下降。

  中銀香港公佈業績前,股價搶先炒上,然後在38.2至38.3元左近徘徊。業績公佈之後,股價回落至上周五的36.8元。股民有獲利貨在手,見到中銀公佈的季度盈利略為下跌就沽貨。不過,大行卻不是這樣看。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中銀季績符合預期,雖然期內淨利息收入較低,息差受壓,屬於負面消息,但期內銀行同業拆息比較低,中銀香港收入與行業大環境持平。香港銀行同業拆息開始向上,認為對中銀香港未來的息差有利,維持「買入」評級。

  比較三大銀行股滙控(005) 股價及相關新聞 、恒生(011) 股價及相關新聞 及中銀香港,滙控現價75.6元,去年歷史市盈率13.3倍,主要係去年盈利較差,滙控願意派高息,歷史息率為5.1厘;恒生現價184元,市盈率22.2倍,息率3.3厘;中銀香港現價36.8元,市盈率7倍,息率5.1厘。

  三隻股份中,滙控比較不同,由於滙控是環球銀行股,在外地特別是英國有龐大業務,不能夠和恒生及中銀香港兩間只集中本地業務的銀行相提並論。滙控過往大力削減成本,亦大力派息,又提出回購計劃撐住股價。買不買滙控,是完全不同考慮,既受回購和高息吸引,又要看英國脫歐帶來風險,考慮因素比較複雜。如講到本地大銀行股,我們主要睇恒生和中銀香港。

  市盈率低 吸收風險

  表面看,以市盈率及息率計,中銀香港比恒生明顯好很多。不過也要知道,去年中銀香港出售南商銀行,賺了300億元,令到去年純利有555億元,如果撇除賣南商等因素,去年純利升237.1億元,按年升6.8%,去年本地銀行業經營不易,盈利較低,今年有改善。若不計出售南商盈利計算,中銀香港現價以去年盈利計的歷史市盈率應該是16.4倍,仍比恒生的市盈率22.2倍,顯著低了35.4%。簡言之,中銀香港股價比恒生便宜。本地銀行之中,恒生手頭現金較多,亦願意派高息,吸引了股民貴點也願意去買。

  派息方面,中銀香港去年派5.1厘,比恒生高,但要明白中銀香港去年因為出售南商,中期派多了0.71元特別股息。中銀香港今年以76.9億元出售集友銀行,但盈利只有25億元,中期派特別息只有0.095元,少過去年,所以不要期望中銀香港今年還會派到5.1厘息,假設中銀香港今年末期息仍與去年一樣(估計會比去年多),以現價計,全年派息率估計為3.44厘;恒生銀行將中期息由1.1元增加到1.2元,假設恒生末期息與去年一樣,以現價計,恒生息率估計會有3.48厘,中銀香港與恒生派息率叮噹馬頭,當然,最後要看兩間銀行的末期業績如何,怎樣派息,才能分到高下。綜合而言,買中銀香港抵過買恒生,兩間銀行派息率差不多,但中銀香港市盈率明顯低,這樣風險也略低。

  另外,比較恒生和中銀香港,茶友都覺得中銀香港經營中港業兩地業務,有一定優勢,特別是現時講緊大灣區建設以及粵港澳合作。中銀香港作為中資在香港龍頭銀行,會佔到一定先機。近期中銀香港獲母公司中國銀行集團任命為「粵港澳聯動發展委員會」主席單位,牽頭中國銀行集團在粵港澳地區的各間機構,包括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集團保險、中銀投及中國銀行廣東、深圳、香港及澳門分行,加強區域聯動,力爭將粵港澳地區打造成中銀集團的戰略發展核心區及收入增長區。9月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廣東省份行推出「中銀商事服務粵港通」服務,為計劃投資南沙自貿區的香港及海外投資者提供代辦商事登記服務。在粵港澳合作方面,中銀香港有一定優勢。

  如果睇股價表現,恒生強過中銀香港。中銀香港去到40元之前就行人止步,在高位橫行,近期顯著回落接近一成。在這個下跌勢頭,中銀香港還可能會再跌得深一些。未來要你如何評估大市,對大市看跌,本地銀行都會下跌,銀行股皆貴,不要掂。如果認為大市不會大跌,在幾隻中揀股,可以等中銀香港跌深一些時買入,博其深度回落之後會有反彈,再試高位。

  閱文好熱 高追有險

  閱文將於星期三(8日)上市,以55元定價。散戶如果有幸抽中,炒作策略如何呢?沒有中獎的,又可不可以追入呢?有人提起閱文的內地同業「掌閱科技」,去年9月21日在內地上市。掌閱是內地五大文學公司之一,在線閱讀收入僅次於閱文,全國排第二。上市定價是4.05元人民幣,掛牌首日升了44%,其後愈升愈有,現價較招股價大升9倍,預測市盈率為114倍。

  有人說可以用掌閱走勢同閱文比較,我則覺得內地炒風比香港癲得多,兩者不可比。香港科網股主要是大股升得多,例如騰訊(700)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中小型科技股升幅有限。相信科技大股的買家主要是外資,把騰訊與外國五大科技股等量齊觀所致。像閱文這些較細的科技股,小心外資基金也不一定會長揸。不過,以閱文的招股熱度,首日掛牌,上升四成、五成,毫不出奇。

  如果多人沽貨,升幅只有兩成左右,就有追貨價值,可以買啲玩吓。但升到五成,高追風險增加。上市氣氛愈好,愈不適宜追貨,如果升五成,甚至一倍的話,可以講,閱文已經即時透支了短期升幅。新股通常要有一個收集期,收乾貨才出現第一波升浪,如果一開始便升得太多太急,少人沽多人搶,可能已經跳過收集期,真接進入第一浪升浪,因為很多人睇好不沽貨的話,大戶想收集也收集不到,不如就直接炒上,然後來一個短線派發。不是說不看好閱文,但超額咁大的新股,一般都幾難玩。

  閱文之後,除了雷蛇之外,又傳聞騰訊會把旗下音樂業務分拆上市,未來這類有品牌的中型科技股,會陸續有來,供應增加將會吸去市場上的資金,大家就不要期望隻隻股都會變成騰訊啦。

  陸羽仁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6 07:07:52 回覆

本地銀行仍然睇好中銀
2017年11月06日

  周末同一班中環茶友食飯,講起見到閱文(772) 股價及相關新聞 招股反應,又見到雷蛇(1337) 股價及相關新聞 等科技股陸續上場,覺得這個富貴險中求的時代,不敢冒險買科技股,就不要要求有較高回報。

  有茶友好風趣機智咁講:「年輕勇進就炒科技,年長退休偏愛港銀,咁就照顧到香港部份唔喜歡投資內地股市嘅市民情緒。」咁又係,兩類股係強烈對比,講到銀行股,雖然內銀股股價較低,派息率動輒都超過5厘,香港本地銀行股派到3厘以上,已經算高息,但部份退休人士仍只喜歡買本地銀行股,怕內銀股風險較高。席間講到本地銀行股表現,大家談到中銀香港(2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最近公佈第三季業績。中銀香港第三季提取減值準備前的經營溢利為88.06億元,比對上一季下跌1.2%;第三季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為120.34億元,按年增長0.3%,經營支出32.28億元,按年增長4.4%。

  股價回吐 高盛看好

  若以今年首三季加起來計,中銀香港首三季持續經營業務,在提取減值準備前的經營收入為356億元,按年上升14%,溢利262億元,按年升17.6%。中銀香港話,第三季市場競爭激烈,令到淨息差回落,淨利息收入按季減少。但是,平均生息資產持續增長部份抵銷淨息差收窄的負面影響,就算淨利息收入按季略有減少,按年仍錄得強勁增長。中銀貸款減值準備淨撥備按季下降,主要因第三季客戶貸款增長較第二季慢,導致組合評估減值準備淨撥備下降。

  中銀香港公佈業績前,股價搶先炒上,然後在38.2至38.3元左近徘徊。業績公佈之後,股價回落至上周五的36.8元。股民有獲利貨在手,見到中銀公佈的季度盈利略為下跌就沽貨。不過,大行卻不是這樣看。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中銀季績符合預期,雖然期內淨利息收入較低,息差受壓,屬於負面消息,但期內銀行同業拆息比較低,中銀香港收入與行業大環境持平。香港銀行同業拆息開始向上,認為對中銀香港未來的息差有利,維持「買入」評級。

  比較三大銀行股滙控(005) 股價及相關新聞 、恒生(011) 股價及相關新聞 及中銀香港,滙控現價75.6元,去年歷史市盈率13.3倍,主要係去年盈利較差,滙控願意派高息,歷史息率為5.1厘;恒生現價184元,市盈率22.2倍,息率3.3厘;中銀香港現價36.8元,市盈率7倍,息率5.1厘。

  三隻股份中,滙控比較不同,由於滙控是環球銀行股,在外地特別是英國有龐大業務,不能夠和恒生及中銀香港兩間只集中本地業務的銀行相提並論。滙控過往大力削減成本,亦大力派息,又提出回購計劃撐住股價。買不買滙控,是完全不同考慮,既受回購和高息吸引,又要看英國脫歐帶來風險,考慮因素比較複雜。如講到本地大銀行股,我們主要睇恒生和中銀香港。

  市盈率低 吸收風險

  表面看,以市盈率及息率計,中銀香港比恒生明顯好很多。不過也要知道,去年中銀香港出售南商銀行,賺了300億元,令到去年純利有555億元,如果撇除賣南商等因素,去年純利升237.1億元,按年升6.8%,去年本地銀行業經營不易,盈利較低,今年有改善。若不計出售南商盈利計算,中銀香港現價以去年盈利計的歷史市盈率應該是16.4倍,仍比恒生的市盈率22.2倍,顯著低了35.4%。簡言之,中銀香港股價比恒生便宜。本地銀行之中,恒生手頭現金較多,亦願意派高息,吸引了股民貴點也願意去買。

  派息方面,中銀香港去年派5.1厘,比恒生高,但要明白中銀香港去年因為出售南商,中期派多了0.71元特別股息。中銀香港今年以76.9億元出售集友銀行,但盈利只有25億元,中期派特別息只有0.095元,少過去年,所以不要期望中銀香港今年還會派到5.1厘息,假設中銀香港今年末期息仍與去年一樣(估計會比去年多),以現價計,全年派息率估計為3.44厘;恒生銀行將中期息由1.1元增加到1.2元,假設恒生末期息與去年一樣,以現價計,恒生息率估計會有3.48厘,中銀香港與恒生派息率叮噹馬頭,當然,最後要看兩間銀行的末期業績如何,怎樣派息,才能分到高下。綜合而言,買中銀香港抵過買恒生,兩間銀行派息率差不多,但中銀香港市盈率明顯低,這樣風險也略低。

  另外,比較恒生和中銀香港,茶友都覺得中銀香港經營中港業兩地業務,有一定優勢,特別是現時講緊大灣區建設以及粵港澳合作。中銀香港作為中資在香港龍頭銀行,會佔到一定先機。近期中銀香港獲母公司中國銀行集團任命為「粵港澳聯動發展委員會」主席單位,牽頭中國銀行集團在粵港澳地區的各間機構,包括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集團保險、中銀投及中國銀行廣東、深圳、香港及澳門分行,加強區域聯動,力爭將粵港澳地區打造成中銀集團的戰略發展核心區及收入增長區。9月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廣東省份行推出「中銀商事服務粵港通」服務,為計劃投資南沙自貿區的香港及海外投資者提供代辦商事登記服務。在粵港澳合作方面,中銀香港有一定優勢。

  如果睇股價表現,恒生強過中銀香港。中銀香港去到40元之前就行人止步,在高位橫行,近期顯著回落接近一成。在這個下跌勢頭,中銀香港還可能會再跌得深一些。未來要你如何評估大市,對大市看跌,本地銀行都會下跌,銀行股皆貴,不要掂。如果認為大市不會大跌,在幾隻中揀股,可以等中銀香港跌深一些時買入,博其深度回落之後會有反彈,再試高位。

  閱文好熱 高追有險

  閱文將於星期三(8日)上市,以55元定價。散戶如果有幸抽中,炒作策略如何呢?沒有中獎的,又可不可以追入呢?有人提起閱文的內地同業「掌閱科技」,去年9月21日在內地上市。掌閱是內地五大文學公司之一,在線閱讀收入僅次於閱文,全國排第二。上市定價是4.05元人民幣,掛牌首日升了44%,其後愈升愈有,現價較招股價大升9倍,預測市盈率為114倍。

  有人說可以用掌閱走勢同閱文比較,我則覺得內地炒風比香港癲得多,兩者不可比。香港科網股主要是大股升得多,例如騰訊(700)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中小型科技股升幅有限。相信科技大股的買家主要是外資,把騰訊與外國五大科技股等量齊觀所致。像閱文這些較細的科技股,小心外資基金也不一定會長揸。不過,以閱文的招股熱度,首日掛牌,上升四成、五成,毫不出奇。

  如果多人沽貨,升幅只有兩成左右,就有追貨價值,可以買啲玩吓。但升到五成,高追風險增加。上市氣氛愈好,愈不適宜追貨,如果升五成,甚至一倍的話,可以講,閱文已經即時透支了短期升幅。新股通常要有一個收集期,收乾貨才出現第一波升浪,如果一開始便升得太多太急,少人沽多人搶,可能已經跳過收集期,真接進入第一浪升浪,因為很多人睇好不沽貨的話,大戶想收集也收集不到,不如就直接炒上,然後來一個短線派發。不是說不看好閱文,但超額咁大的新股,一般都幾難玩。

  閱文之後,除了雷蛇之外,又傳聞騰訊會把旗下音樂業務分拆上市,未來這類有品牌的中型科技股,會陸續有來,供應增加將會吸去市場上的資金,大家就不要期望隻隻股都會變成騰訊啦。

  陸羽仁

 

 

2017/11/05 23:51:32 回覆

20171105低買高賣
上周內銀在周一衝上波段高位後, 全線在周五跌至波段低位, 又是一次入貨的好時機。
如果想問哪一個價是波段高位及低位, 只要拿出日線圖一看就知。
各大內銀在過去這兩個月都在一個很整齊的長方形空間內波動。
只要在接近低位時買入, 在接近高位時沽出就可以了。(而且已買賣多次了)
說簡單是很簡單, 只要不貪心就可以賺到錢。

所以剛過去的周五, 小貓又100%持倉了。
雖然, 可能這遊戲會突然結束, 但因為相信內銀長線仍有上升空間, 所以風險有限。
短線可暫以買入價-5%作為止蝕。

但這裡要提示一點, 就是如要突破現在的上落市, 在啟動新一輪升市前, 很大可能會先跌穿這個箱型波動市的底部。
所以要是真的止蝕了, 要有心理準備隨時追貨。

若中長線投資者, 暫時仍然安全, 不用太擔心, 都係那一句:恒指守住27900就別亂走, 坐定定等過年吧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5 23:23:00 回覆
股平樓貴難永續(大結局)

2018年xx月xx日 (xx:xx AM)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5 23:22:29 回覆

金融High Tea——
股平樓貴難永續(下集)
2012-07-16
      
上周五是「黑色星期五」,但股市並不黑色,內地公佈第二季經濟增長只有7.6%,市場相當冷靜,內地上證綜指微微升鰦一點都唔夠,等如無上落,收2185點。港股亦撐住19000點大關,收19092點,升67點。

        不過呢個黑色星期五去到美國仲精采,早前摩根大通深受「倫敦鯨」交易員投資失利影響,但上周五佢公佈上季業績較市場預期佳,股價勁升6%,帶動整片美國金融股抽上,再加上歐美投資者認為中國7.6%經濟增長,不是硬覑陸,杜指爆升203點,大升1.6%,終止連跌六日的頹勢,港股應有反彈,特別係跌得好殘的內銀股,應有像樣一點的反彈。

        大戶操控詮釋權

        股市就係咁,上上落落,壞消息面世時,又話「好過預期」、「其實唔係咁壞鎹」,股市升彈。股壇老雀極短炒時鍾意炒相反,認為如何詮釋市場資訊的權利在大戶手上,佢地鍾意同散戶做對手,所以要極短期炒作,只能在市場評價好差時買,在評價好好時賣。

        上星期寫了篇文「股平樓貴難永續」,講起網友「硬道理」在09年中因錯判市況,將05年入市的自住樓賣掉,然後將所有資金分段投放在A50(2823)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及工行(139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上,如今樓價升了,投資的股票跌了兩成多。文章見報後,迴響不少,有不少甚為專業的老友都有評價,可以寫寫他們的寶貴意見畀大家參考。

        第一,順大潮流炒作。有一個擅作價值投資的老手,睇完「硬道理」棄樓買股的手法,有此感歎,「買股票要年年有表現,其實近乎炒作,不是投資,炒作要順勢,唔講你個網友『硬道理』把自住樓賣掉,要冒上替代使用成本高升的風險(租金上升),單就炒作而言,佢鱓做法都是逆勢施為。」

        投資老手話,股神巴菲特咁成功,除鰦佢善睇公司價值,低價入市之外,佢都有「順勢投資」的味道,才不止長線有表現,而且中短期都有表現。例如佢在2002年、2003年以2元多的低價大手買入中石油(857)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除了因為中石油股價低迷外,還睇到2002年911事件後,美國大幅降息,美元將持續走弱,石油等商品價格將長線走強的大趨勢,當時美國石油股唔便宜,就買纒中國石油股,結果食正油價連年大升的潮流,多年後就在10元以上沽出中石油獲利。

        股神都要順勢買

        又例如巴菲特在2011年1月以44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鐵路營運商伯林頓鐵路公司(BNSF)。巴菲特雖然聲稱這次收購是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一次豪賭,但如果真係咁睇好美國經濟前景,點解係買鐵路公司而唔係買銀行?巴菲特係睇住美國正發生可能長達10年的非槓桿化過程,靠借貸賺錢的銀行唔係咁掂,投資進入低回報年代,加上油價高企,所以就買入鐵路這種回報較穩定的傳統公用事業,這種行為和李超人去英國買電廠、水廠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巴菲特偶有睇錯大潮流出事的投資,例如油價高睇好電動車,過份放大呢個行業的發展,入股比亞迪(1211)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結果概念掂生意唔掂,股神勝在以8元入股比亞迪作價夠平,所以佢未死只是跟風者死晒。

        投資老手話「硬道理」在09年買入工行和A50基金長獱,事後睇係逆勢投資,因為阿爺在08年驚得滯大力投放4萬億救市,令股市和樓市當年升得太勁,再加上基建泡沫,觸發巨大通脹,2010年開始要收水救亡,這種收水潮,對投資內銀的氣氛不利,「硬道理」投資失利,係睇唔飱呢個收水大勢。反而好多人中短線炒纒內銀,跌得多買鱓,升一兩成走人,仲搵到食。

        第二,買樓有利長獱。我有另一個老友是極資深投資銀行前輩,佢20年前係巨型銀行的投資銀行部獱fit人,一直鍾情股票長線投資,唔喜歡買樓,當然佢亦有兩三間樓畀自己和屋企人自用,但他和香港人大多數發達方式不同,主要投資放在股票之上,而且係20、30年咁長獱。

        這位投行前輩舉鰦個例,佢話當年佢在包銷上市的公司中,揀鱓好鱓公司,用好少錢例如一、兩萬去買它們的股票(呢鱓錢在他而言只是零錢),買鰦十家八家公司股票,夾埋只是用鰦十幾萬,到而家無計歷年收的利息都值400幾萬,當中仲扣埋有一家公司執鰦笠股票變廢紙。佢話我可能唔覺得400幾萬係乜№錢,但佢只想試纒證明,長獱優質股票,獱得夠長有好回報。

        散戶買股難長獱

        當然,佢當年係投行大佬,睇住呢鱓公司上市,知道晒佢地盤數真假,佢長獱的股票有質素。佢承認呢個係事實,普通股民唔識揀,好多時會揀鰦鱓垃圾股,佢以內銀為例,雖然好多人怕內銀有壞帳黑洞,佢就唔係咁驚。呢個前投行大佬係中國好友,話中國第二季經濟仲有7.6%增長,仲話已經見鰦底,咁有乜№大問題,你睇纒歐美日的經濟有幾多增長?點解覺得美國好似安全過中國?美國最好的年代也只月3點幾巴仙增長,美國今年第1季增長只有1.9%,有幾好?所以拉長十年睇,佢唔覺得股票投資有乜問題,但你要日日問股價,日日去比較,咁就大問題囉,心理好易不平衡。

        前投行大佬話,一般人買樓好過買股,除了因為買樓有槓桿外,還因為買樓焗你長獱,但買股好易出出入入,但完全唔贊成投資者買股「游水」(將長線投資的股份高位沽出低位獱番),因為覺得大部份股民沒有合適的心理質素,所謂高沽,可能升少少沽鰦,結果只有輸錢股會長獱,賺錢股一早就沽走。內銀現價息率4厘、5厘,點解唔可以長獱?佢認為若有心理質素長獱,買樓買股都得,只要選擇低位入市獱佢十年廿年就得啦。

        第三,最怕係樓價追股價。聽完呢兩個朋友的意見,雖然好似一個話內銀唔得,一個話內銀得,其實只是中短線和長線的分別,內銀價殘,卻是大家都同意的事實。

        有一個靚女朋友上周問我,好買唔好買一個西半山樓盤投資,16000元一呎,佢想買一個500呎細單位租畀人,話利息咁平,隨時供平過租,有租金淨收入。我計一計,500呎單位盛惠800萬大元,呢鱓單幢樓實用率好低,500呎樓有300幾呎都偷笑,呎價真係貴得好緊要。但我見靚女貌美如花,好怕叫佢唔買一年後升到20000元一呎佢鈬找我晦氣,只能咁同佢講,樓價咁貴,但利息續低,升3成變20800元一呎當然有可能,但跌4成變9600元一呎也有機會,好似跌的機會大過升少少,就算升鰦上20000元一呎,兩年內賣要畀特別印花稅,利潤無鰦一大截,叫三思才好後行。

        靚女又問睇完我話「股平樓貴」,係唔係股價會大升?我見靚女一面「炒相」,好似唔炒樓想炒股咁,就提佢小心係「樓價追股價喎」,在這種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中,投資唔好太冒進啦。

        陸羽仁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5 23:21:50 回覆
金融High Tea——股平樓貴難永續
       中國減息沒有為上周五的市況帶來太多刺激,主要因為外圍唔好,內地股市上周五早段一度唔升仲要跌,搞到港股早段都要插,尚幸上證綜指當日午後都炒番上去,最後升1%收場,造2223點,港股都算收復失地,恒指只微跌8點。不過美股上周五又因為新增職位不理想,杜指跌124點,港股今日都要捱一捱。

      股市唔好景,炒股的人愈來愈少,傳統智慧話無人買才是投資股市最佳時機,不過在歐美大崩圍兼大放水時代,傳統智慧係唔係咁啱用,都令人存疑。股票買唔買都得,但買樓有實際使用需要,就必須處理,令人有好大煩惱。網友「硬道理」早前在頭條網留言提問,我覺得問題有普遍性,所以不妨引述一吓。

      網友「硬道理」咁講:「自問是紀律良好但不善投機的長線投資者,在09年中因錯判市況,將05年入市的自住樓賣掉,然後定下長遠投資目標,當時看好中國的長遠投資前景,將所有資金分段投放在A50(2823)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及工行(139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的股票之上,期間看着樓價不斷上升,雖然十分痛苦及無奈,但依然嚴守紀律,分段吸納,但3年過後,租金已將賣樓的利潤耗盡,自己的投資卻原地踏步,後期更是反覆向下調整,其中持貨較高的A50已比我入貨的平均價下跌28%,工行也下跌了22%,在後期將買貨目標轉至民行(19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及中銀香港(2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及相關新聞才止血,但倉位已滿,分配大概為A50 50%,工行30%,民行10%,中銀香港10%,由於A50及工行佔去總投資額的80%,令總投資虧損嚴重,本來看錯市受教訓是應該的,唯有處變不驚,靜待市況逆轉……工行、民行及中銀香港的投資,暫時偏向以不變應萬變,除非歐盟真的出現架構溶解的危機才考慮減持,這策略在這時勢還可取嗎?」

      沽樓買股受重創

      「硬道理」又問:「尤幸內子沒有給予太大壓力,亦從未有因為經濟緊逼而爭辯,但總會有片言隻語流露出對自置物業的渴求,但現在似乎在2014年利息回升之前,也看不到有再上車的時機,要說置業的好時機,可能還要再等2016年,因樓市縱然下調,開始時也會比較反覆,大量的剛性需求,會促使樓市在下跌初期不斷有小幅反彈,直至積壓已久的購買力完全釋放後,樓價便會正式受到考驗,陸老師同意這觀點嗎?」

      他又說:「由於對自己的長期投資策略開始抱有懷疑,我在銀行跟我推銷3個月超低息借貸時,借了一些額外資本,總利息成本為0.3%,我以這些額外資本嘗試以5%止蝕及高位回5%止賺的硬道理進行短炒操作,最低目標是保本,幸運地由於市況好轉,暫時的成果比預期更成功,由於要控制風險的關係,所以不打算加大短炒的資金,但的確對自己的投資紀律挽回不少信心。」

      「硬道理」的提問很長,佔了不少篇幅,希望《頭條日報》老總不要以為我在騙稿費,我覺得「硬道理」講了不少等買樓的市民的心聲,所以不妨長篇引述,我以點列回應。

      第一,賣自住樓要小心。我一直在講,如果是投資的樓,覺得樓價好高,賣咗出街,即使樓價再升,也只是賺少了,只要平常心對待即可,但賣自住樓要小心好多,這是一個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各國中央銀行也以百年不遇的手法去應對問題,結果難料。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博士論文,就係議論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主要觀點是若當時央行大力放鬆銀根,就不會蕭條10年咁長。伯南克如今正試驗他的理論,係唔係咁簡單放啲水就得,無人知,正因為咁,美國的利息政策係點,亦好難估。利息影響樓市,所以樓市的中短期後向無人摸得準,人人都知到加息時香港樓市好可能唔掂,但到底幾時加息呢?

      若伯南克成功救番美國經濟,可能在2014年,甚至更早就加息,樓市壓力就來。萬一相反救極都唔掂,而且再步向衰退,美國有通縮而唔係通脹問題時,只能令利息超乎想像長期低企,咁樓價又唔係咁易碌番落去。賣咗自住樓要長期租樓,好似「硬道理」老婆咁唔嘈已經好好,若一方賣樓,另一方老婆老公唔同意,鬧得一兩年,離婚都有可能,最悲哀係離咗婚樓市先至跌,證明當初賣樓的決定係啱,但一切都太遲,所以賣自住樓,除了睇市之外,還有一個感情因素要考慮。

      第二,做咗不要後悔。好似「硬道理」咁,睇落有清晰思路,有自己邏輯,就不要動搖。他的理論是樓貴股平,所以賣樓買股,而家睇落唔啱,因為樓升股唔升,佢有少少動搖,仲借錢炒股,我建議佢唔好借錢炒股,因為咁樣就開始偏離長線投資的基本策略,好易一錯再錯。堅持買股長線投資,可能5年後發現係啱。

      長揸平貨是正道

      第三,股樓背馳難永續。由於央行的行為「反常」,長期低息,大量放水,谷高通脹,推升實物資產,令房產和商品等供應好難短期增加的實物資產大幅炒起,但供應相對彈性的股市炒唔郁,結果出現內地十年股市原地踏步,樓價升咗10倍的畸型現象,雖然內地早幾年因為股改將原本不能買賣的公司大股東持股投入市場,令股票供應大增,但兩者背馳成咁,都有股票太便宜、樓價太貴之歎,恐怕差距會慢慢修正。貴嘢會跌,睇商品已睇到,反映商品價格的商品研究局指數(CRB CCI Index)去年4月上到691的高位,現已大幅回落至545,技術上跌20%已入熊市,佢已從高位跌21%,熊味不輕,再大幅下滑就確認大趨勢。CRB指數在2002年美元大跌之前,長期只是在200至250中間浮沉,未來若全球經濟再走弱,對商品需求再減,商品價格下行空間極大,其他貴價資產亦然,內地房產價格已回吐,香港樓價又能否長升不跌?當然,我講的是長線走勢,短期一年半載內樓價唔回甚至再升都唔出奇,對無樓者仍然係好大煎熬。

      第四,長揸收息唔失禮。我自己愛做長線投資者,本來好唔鍾意將長揸的股票出出入入,認為散戶點解買樓易搵大錢,買股無乜進帳,皆因持股坐唔定,升少少就走,所以一直建議「投資的我」買股要長揸。有人話而家啲股票係「呢世唔會再見到咁平」,所以你忍得住長揸,或許可以發達。不過好似「硬道理」咁,長揸A50基金和工行,而家仲要輸20、30%,心理上的確好惡頂,本來長揸A50基金有1.7厘息,好過放銀行,揸工行有5.8厘息,簡直吸引,唔睇股價就得,我的建議係揸落去,唔好低價出貨。若真係頂唔順,又估大市可能都係波動上落,可以等大市從低位升3000點時沽部份股票(只沽部份,不要清倉),博佢回吐跌番2000點時揸番,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但要好有紀律去做,唔好太受市場影響,唔係沽咗唔去買番,就變成低位出貨,這種「游水」動作,要有定力才好做。

      最後總結,一般人覺得買樓容易炒股難,主要係揸股票無定力,買樓迫住你長揸而已。長線投資一定要買平貨,才是正道,如今樓貴股平,要長線投資,選擇清楚不過。

      陸羽仁

 

 

 

 

 

 

 

 

2017/11/04 17:18:37 回覆

call 依家控股 兄,calling calling

之前係咪呢間新加坡地產公司寸你,要你落訂先至可以收售樓書?

Singapore's Chip Eng Seng plans for $350 million Tower Melbourne collapses

Nov 3 2017 at 2:30 PM

by Nick Lenaghan

The $350 million Tower Melbourne project, one of the city's most controversial apartment developments, is on the market after Singapore's Chip Eng Seng abandoned the project in the face of a lengthy legal battle.

The developer has announced it will refund the 10 per cent deposits it had in hand for 556 sales contracts in the 71-storey tower that was proposed on the corner of Bourke and Queen Street in the centre of the CBD.

Listed in Singapore, Chip Eng Seng has been locked in a protracted dispute with its neighbour, a private investor with plans for its own serviced apartment development next door in Queen Street.

The stand-off spawned a series of legal cases which has brought demolition of the existing office building at 150 Queen Street to a standstill since late 2013.

 "As the legal proceedings may still take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time, it is also not possible for the company to ascertain when they can be resolved with finality," the developer said in a company announcement.

"In the same vein, the company is unable to ascertain when demolition works on the property can recommence, if at all."

Because of that Chip Eng Seng has decided to rescind its existing sales contracts, paying back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 deposits to its buyers, worth 10 per cent of the purchase price.

A small number of the 579 apartments had already been sold, leaving Chip Eng Seng with 556 contracts to cancel and refund.

"The company is concurrently exploring other viable exit op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property, which includes offering the property for sale," it said.

The 220-metre tower project, designed by Elenberg Fraser, had courted controversy even before it was approved in late 2012 by the planning minister at the time, Matthew Guy, who is now state opposition leader.

In the weeks before that approval in November 2012, Chip Eng Seng caused uproar when it was discovered to be pre-selling apartments in the skyscraper ahead of planning approval.

But it is the not first time a major developer has pulled out of a residential apartment project in the CBD this year.

In January, local developer Golden Age, led by Jeff Xu,  took over one of central Melbourne's more prominent projects buying a Spring Street site with a development approval from Grocon for $75 million.

Chip Eng Seng has been a big player in the Melbourne market in recent years. Two years ago, it doubled its money in two years after gaining a planning approval and then flipping an apartment project on the old CUB brewery site on the edge of the city.

In August, it sold an office building on St Kilda Road for $69 million.

The Singaporean developer said it is progressing with two residential projects at Doncaster, in the city's leafy east, expects to take settlements later this year and early next year.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17/11/04 15:23:14 回覆

星期三 熱爆股上場  {#icons_dog10}

2017/11/04 14:11:00 回覆

下星期二就係立冬! {#iconb_284}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2017/11/04 13:00:41 回覆

大戶兄: 留心立冬之后的大市, 有大龍鳳 {#iconb_62}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17/11/04 12:32:01 回覆

近排多咗 5舊 error 上場  {#iconb_625}

2017/11/04 08:04:04 回覆

2017-11-03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JI) 

23,539.19 +22.93 (+0.10%)

前收市價23,516.26
開市23,549.59
成交量312,254,782
今日波幅23,481.57 - 23,557.06
52 週波幅17,883.56 - 23,557.06
平均成交量304,548,906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3 23:08:20 回覆

最 PK 係成日講阿媽係女人阿爸係男人...

原來佢哋已經偷偷地變咗性...

SIGH...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17/11/03 22:03:42 回覆

最 PK 係忍咗好耐,忍唔住上車之後真係爆 .....  {#iconb_67}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3 20:03:58 回覆

//

我的觀點是暴升的東西最後會爆,仍然無變

//

If it is not true in the new praradigm...

Then many people will be very PK...

Let the market punish us forever...

SIGH...

 

 

 

 

 

 

 

 

 

animal666
animal666 2017/11/03 20:02:13 回覆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


日期 Date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
(所有成份屋苑)
2017/10/23 - 2017/10/29158.72
2017/10/16 - 2017/10/22159.84
2017/10/09 - 2017/10/15160.57
2017/10/02 - 2017/10/08159.89
2017/09/25 - 2017/10/01160.02

 

2018...

SIGH...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17/11/03 18:52:56 回覆

將軍

你收多個丫。好吾好? {#iconb_229}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17/11/03 18:20:00 回覆

將軍,

會唔會收多個徒弟仔?   {#iconb_221}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2017/11/03 18:11:11 回覆

馬仔: 噢....因為收左位徒弟仔, 要手把手教佢點樣投機, 少左時間吹水呢. {#iconb_62}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17/11/03 17:10:15 回覆

將軍

你去咗邊,做咩咁遲先出黎??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2017/11/03 16:14:42 回覆

叮噹....全日大市升近1舊, 成交889億, 大戶都在等呢.

799全日收1016, 成交不足一個億, 仍然窄幅橫行..... {#iconb_62}

2017/11/03 12:53:14 回覆

馬仔, 熱炒的NO, 好似TC 好多隻爆升咁, 

我完全唔識, 又唔夠時間做功課, 

昨晚先整理緊內銀第23 季業績,

年紀長, 手腳慢, 見到頭來 想執都有心無力.......... {#iconb_538}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17/11/03 12:35:45 回覆

BoBo

即是你D是長倉貨 {#icons_dog10},祝你賺多D呀 {#iconb_210}

2017/11/03 12:33:41 回覆

大戶哥, 係呀, 好似坐亡命VAN 咁, 不坐滿不開車是必然的囉. 

馬仔, 你都好D 仲有短炒, 我只想賣, HEHE~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17/11/03 12:21:46 回覆

賣股要等人齊!!!  {#iconb_626}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17/11/03 12:14:13 回覆
買樓何不去中山?

2017年11月03日 (09:50 上午)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17/11/03 11:14:22 回覆

BoBo

和你一樣,唔敢買,就算買都短炒。呢兩年冇買過期。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17/11/03 11:04:50 回覆

{#iconb_62}

2017/11/03 10:20:33 回覆

GOOD good good morning~  {#iconb_513}

馬仔, 大市唔識睇呀, 只係仍然低位CALL 期指, 

唔岩位就唔郁手囉.  股就只想等賣, 唔敢買貨LU~

你呢 ? 

2017/11/03 09:46:05 回覆

早呀~

2017/11/03 09:43:00 回覆

陸Sir, 我5蚊買左2357.. 依家佢穿左4.5, 洗唔洗走?

2017/11/03 09:33:38 回覆

陸sir,

我昨天$4.51入了12000股2357(想入2注,今日入了一注),可否給予意見?只想買入短炒的。

2017/11/03 09:29:19 回覆

{#iconb_25}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17/11/03 09:15:25 回覆

{#iconb_62}

 KFC
KFC 2017/11/03 09:04:42 回覆

Good morning.

user

最新回應

soho*
soho* 2023/07/21

20/7/2023 外交部:反對日方排海計劃有理有據
<匯港通訊> 因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中國強化限制日本食品進口,日本政府表示食品的安全性有科學保障,計劃向中方呼籲要求盡快取消進口限制。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時表示,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必須對人民的健康和海洋環境負責,反對日方的排海計劃有理有據,採取有關措施有理有據。

對於日本政府利用北約峰會、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東加勒比漁業部長會議等場合,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辯解,並釋放不會推遲今夏啟動排海的訊號。

毛寧強調,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中方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合理關切,停止強推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鄰國充分協商,切實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並接受國際監督。(WL)

soho*
soho* 2023/06/10

有美國撐腰的日本官員卑鄙無恥下流賤格自私, 將核災難輸出全球, 害人精將會受到詛咒

https://youtu.be/zBNGawiSC1o

soho*
soho* 2023/06/10

日本執意傾倒核水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方案進一步推進,最快7月傾倒入海,在國際間引起極大關注。

日本政府一再強調計劃安全,惟說法無可否認極具爭議性,多國都強烈質疑,在安全疑慮完全釋除前,日方堅持推動計劃無疑非常自私。

本港作為日本農產品最重要市場之一,在此敏感時期,港府作出了周詳果斷的應對,加強日本食品檢測同時,亦已預備好禁制高風險水產,保障食品安全。

若信核廢水安全 日本何不自用?

日本政府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下,繼續核污水傾倒設施的工程,排放隧道基本竣工,東京電力公司本周開始在隧道注水,按照日方說法,現在距離正式排放只差最後一步,只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料廢水最快今年7月排放落海。

事態發展引起區內國家強烈反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指,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不負責任,按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馬來西亞、南韓、俄羅斯以及多個太平洋島國也表達憂慮。

日方一再強調倒核廢水入海安全,但按日媒報道,東電5月份在核電站附近海域作檢測,發現有海魚的放射性元素銫含量,超標180倍,日本民眾也強烈反對排放計劃。

環境局長謝展寰曾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領事表達極度關注,直指日方若對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應在本國尋求作灌溉等用途。

如今日本選擇將廢水排入海,而非注入當地的湖泊、河川,顯然也明白箇中風險,核廢水一旦進入自然環境,後患無窮,而且覆水難收。日方忽視這些合理疑慮,在國際社會未有共識下一意孤行推進計劃,做法非常自私。

香港雖然只有700多萬人口,卻是日本漁農業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香港的農林水產品總值2,086億日圓(約117億港元),僅次於中國的2,783億日圓(約156億港元)。

隨著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推進,料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作出類似入口限制警告,日本將要承受自私行動的後果。

(轉貼9/6/2023經濟日報)

{#iconb_22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現在係頭條網註冊會去咗下載星島頭條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