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風災的善後策略

2018/09/19 04:12:26 網誌分類: 生活
19 Sep
         經歷颶風「山竹」襲港後,四周滿目瘡痍。原以為政府事前召集三十個部門開會已制訂周全的應急和善後策略,誰知市民看不到妥善安排,只有怨聲載道。究竟當中出了甚麼問題?

          前天文台助理台長提到,倘若「山竹」的威力沒有減弱,並且移動緩慢,加上天文大潮,還打正香港,所帶來的破壞不堪設想,而今次已算是不幸中之大幸。雖然十號訊號在晚上取消,八號訊號仍然生效了一段時間,可是距離翌日早上返工高峰期還有整個晚上,政府和公共運輸機構理應有足夠時間檢查道路和鐵路受破壞的程度。如果教育局不宣佈停課,學生跟上班族一起在交通混亂的情況下返學,後果難以想像。

          在溫室效應下,全球水位上升已是不爭事實。繼去年颱風「天鴿」後,「山竹」展現更強大的破壞力,讓不少低窪地帶廣泛水浸。如果一次是巧合,兩次是意外,如無改善之策,類似杏花邨反覆受到破壞的現象只會成為「模式」。住在受風災水浸影響嚴重的地方,日後被海水倒灌,設施遭受破壞,停水停電的機會亦愈來愈多。

          當局必須以系統思考去檢討防災政策,過程除了要審視部門與各公營機構的危機應變措施外,還要立即開展全面性的渠務和防汛建設。否則當超強颱風正面吹襲香港時,財產和人命損失將難以估計。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