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查大俠的浪漫與現實

2018/11/01 04:12:47 網誌分類: 生活
01 Nov
          查良鏞去世,對我輩讀金庸小說長大的人來說,有很大的思想衝擊。猶記得自己六、七歲的時候,爸爸每天都要買一份《明報晚報》看股票經,每日下午二時許,我就拿着兩毛錢,行十分鐘到報檔替爸爸買報紙。我發現《明報晚報》雖然沒有漫畫,但有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後在每天買報回家的路上,邊走邊看,《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等經典小說,就這樣給我讀完。我在小說中認識的作者金庸,覺得他是一個挺浪漫的人。

          我大學畢業後,當了記者,正值上世紀八十年代《基本法》起草之時,我長期採訪草委會會議,見到金庸的真身查良鏞,他是草委會政制小組的港方召集人,而小組內地召集人是中國法律專家蕭蔚雲。每次會議結束,都會聽查良鏞簡報開會的情況,慢慢和他接觸多了,對他的政見也有了較多的了解。初時的印象,覺得查良鏞比較反共,不明白為何中央還要找他來當政制小組的港方召集人。

          再把鏡頭拉前,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國正在搞文化大革命,不少地方紅衞兵武鬥得很厲害,惹起很大混亂,廣東省都有大量人偷渡來港,在羅湖邊界山頭,有大量偷渡者在哪裏露宿。當時社會的媒體氣氛比較左,很少報道這些事情。查良鏞則獨排眾議,在《明報》大爆內地文革武鬥、大量難民湧港的慘況,又寫社論批評。他甚至借自己小說的反派人物,諷刺當時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傳說「東方不敗」的原型,就是毛澤東。

          查良鏞作為報人,很善於表達「異聲」,不流群俗,令當時的《明報》評論在七十年代脫穎而出。不過,到鄧小平上台,中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查良鏞和中央的分歧就大大收窄。

          當時在草委會開會期間,和查良鏞聊天,會發現他看政治問題,其實是務實派。當時的草委會政制小組內,有民主派的草委司徒華和李柱銘,查良鏞有時嘗試扮演一個中間人角色,想彌合香港民主派草委和內地草委矛盾,希望找到大家能夠接受的方案。

          一九八九年中國發生六四事件後,香港有不少人認為要把民主輸入中國,結果引來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向香港警告,說「河水不要犯井水」。查良鏞對於香港及內地的關係講得很白,他就叫香港人要「識做」,香港人不想內地干預香港,就不要經常走去干預內地。他以一個小孩子和一個世界拳擊冠軍,來比喻香港和內地的實力差距,說香港這個小孩子,經常走去挑釁拳擊冠軍,到某一天,拳擊冠軍終於忍不住要還手,香港會馬上玩完。中國要管死香港,有很多方法。

          查良鏞講的廣東話有濃重的江浙口音,聽起來很不舒服,他叫香港人要現實一點的評語,同樣不太中聽。過去幾年,香港不但有人要改變內地制度,還慢慢生出一些更加激進的港獨思維,甚至提出香港要以武力革命,脫離中央,這些激進變化,恐怕連查良鏞也始料不及。

          如今回看查良鏞現實的政治評論,就發現他並非親共,而是有着香港人的務實智慧。

        (有興趣可看查良鏞在一九九七年接受有線電視的訪問:https://goo.gl/7Rgpmv)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