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失望的陷阱

2019/02/04 04:12:24 網誌分類: 生活
04 Feb
          沙中線工程的醜聞愈爆愈驚人,很難相信事件會發生在二十一世紀高科技及管理學昌盛的時代。大部份市民對事件表示震驚和憤怒,特首林鄭月娥卻感到失望而已。失望代表希望沒能實現,是一種期望落空的情感。倘若林太用錯方法修補失望的情緒,可能會換來更嚴重的「遺憾」。

          人們面對失望,會不自覺地調節個人的期望至「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當港鐵、禮頓和相關部門未能達到應有的要求時,問責高官及港鐵管理層要紓緩心理上的失落,唯有調整自己的標準;當心理標準調節到跟現實沒有差別,甚至能自我安慰到「工程不合標準不等於不安全」時,便會覺得問題已有解決出路。

          按沙中線發展時序來看,政府早應知道工程問題並不簡單,當中有大量工程文件「消失」,承建商擅自修改工程,港鐵和有關部門監察不力;面對如此情況,當局還奢望沙中線能局部通車?未知林太感到失望,是否因為過去已給予港鐵和各部門一段長時間作出補救,可惜事與願違?如果以往的策略不奏效,更不宜將希望全押在獨立調查委員會上。因為事件愈拖長,被「消失的文件」就愈多,對快速處理問題沒有幫助。

          所謂「長痛不如短痛」,以「憤怒」代替「失望」,讓執法機構盡快調查,並要求港鐵立刻作出補救行動更實際。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