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六四集會—不可放棄的政治圖騰

2020/06/05 04:12:53 網誌分類: 生活
05 Jun
          每年六四,又是集會的時候。今年疫情未過,限聚令未解除,警方不批准集會舉行。不過,主辦單位依然鼓勵市民不多於八人一組到維園參與悼念活動。六四事件至今已過了三十一年,六四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已經到了成家立室的年齡,他們沒有經歷過六四,到他們的子女出生,離六四已很遠很遠了。

         阿爺不喜歡港人悼念六四,但回歸後二十三年,特區政府基本上容許港人繼續搞六四悼念集會(今年只因疫情而例外),這也是香港獨特的政治場景。政治保守派可能會建議阿爺不要再讓香港人再搞六四集會,我的看法剛好相反,我覺得在《香港國安法》生效之後,香港亦應該繼續可以舉辦六四集會。

          早前有權威法律專家就《香港國安法》發表了《香港國家安全立法釋疑二十問》小冊子,解答二十條對國安法的疑問,當中第七條問到國安法會否損害香港居民的遊行、示威、新聞、言論等基本權利和自由。小冊子指《國安法》不會損害香港居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只約束四類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小冊子特別提到「香港居民在行使這些權利時,例如參加『六四集會』,只要不實施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行為,就毋須擔心觸犯國家安全法律。」《二十問》提到六四集會可以繼續舉辦,成為一個焦點。

          我認為香港應該繼續要有六四集會,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悼念六四潛藏着關懷國家的觀念。可以看看台灣這個例子,今日的台灣,就是明日的香港。過去,大陸與台灣鬥了幾十年,鬥的就誰是正統。每當台灣提到中華民國,大陸便極不高興。但如今台灣的新一代,沒有多少人認同「中國人」的身份。據台灣《天下雜誌》去年十一月做的民調顯示,在台灣當地,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有61.9%,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6.5%,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及中國人」的有28.3%。在二十至二十九歲的群組,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高達82.4%,年輕台灣人已完全去中國化。

          香港民研去年十二月同類調查有55%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台灣是61.9%),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11%(台灣是6.5%)。香港的去中國化趨勢,大方向和台灣一致。

          過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兩個招牌,鬥生鬥死鬥了幾十年,現在的台灣年輕人願意擁護中華民國的,還算有中國這個概念,已經相當不錯了。其實,六四問題亦一樣,當阿爺不喜歡香港人搞六四悼念活動時,很多香港年輕人對六四已經沒有了感覺,背後就是對中國無感,失去了國家觀念。當然阿爺會覺得有負面觀念不是好事,我卻覺得無感更恐怖。

          回想十多年前,由於傳統泛民把持六四集會,激進民主派為了搶奪市場,大力攻擊六四集會已變成「行禮如儀」,呼籲年輕人不要參與,背後其實就是散播港獨理念。他們成功,就是去中國化成功。

          第二、六四集會是一個政治圖騰。很多人說,訂立了《港區國安法》,香港就是變成一國一制,沒有了兩制,這點我不太同意。國安法主要是打擊一小撮政治活躍份子,他們可能是港獨,或者投美,而且傾向暴力和違法,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受《國安法》影響。

          無可否認,不少人對國安法仍有疑慮。我認為凸顯香港的一制與內地不同的方法,就是香港可以繼續搞六四集會、繼續可以上facebook,即使這是阿爺很討厭的事情,但只要香港可以繼續做,香港的一制與內地的一制,就有了明顯的區別。六四集會變成香港的一個政治圖騰,隨著中國變化發展,其實際意義,已經消亡殆盡,但作為一個圖騰,仍有很大的象徵意義。

          我個人對年輕人沒有了國家觀念,甚為傷感。人是需要有根的,需要關愛自己國家民族。當年輕人受到政治宣傳的影響,以一個小城市作為根的時候,無論從文化底蘊,或從政治經濟實力而言,都是極其脆弱。如果這種小城思想,還無限放大到要與國家對抗的話,根本就是一個死亡之旅。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