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珠迪
邢珠迪
邢珠迪

大震災反思

2021/01/18 04:13:43 網誌分類: 生活
18 Jan
          執筆之日(一月十七日)是日本七點三級「阪神淡路大震災」的二十六周年,當年死亡人數逾六千,二十多萬間房屋毀壞,災情嚴重。

          「阪神淡路大震災」對社會的影響不限於經濟或民生,而是讓政府與國民加強了防災意識。首先是救災自願者的投入,有人稱一九九五年是日本的「自願者元年」,當年投入的自願者達一百六十多萬,從此在災難時期投入自願工作成為國民的共同理念,每逢水災、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另外,日本採用的判斷地震「五強階段」制度、東京消防廳救災機動部隊、電視劇也曾以此為題材的DMAT災害派遣醫療隊也是因為「阪神淡路大震災」而建立的,而其中一項改變不說不知,與大家有密切關係,就是卡式邊爐的統一規格,當年很多災民只能用邊爐煮食,但是不同廠家出產的爐具和石油氣罐有不同的制式,造成不便,終於在一九九八年政府把規格統一,變成大家熟悉的產品。

          不幸地,十多年後日本發生比「阪神淡路大震災」更嚴重的「311東日本大震災」,死傷無數,至今仍有四萬多人居住在臨時避難房屋。今年也是「311」十年祭,有些國民指過去九年政府復興成效低,且經歷一年疫情,自己無多餘心思和能力關心情況。有社會學家指,從大震災到新冠肺炎,日本政府對整個社會架構需要重新思考,幾個大都會人口密度過高、高樓林立,地震造成的傷亡和病毒傳播速度和範圍都比人口稀少地區嚴重,日本近年隨著老齡化和人口轉移,有些地區出現大量廢村廢市,社會人口分佈極度失衡,隱藏許多危機,面對「311」十年祭和肺炎疫情的教訓,政府應該盡快研究對策。

        邢珠廸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