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燦傑
徐燦傑
徐燦傑

科技股禍福難料宜迴避

2021/08/23 04:43:41 網誌分類: 經濟
23 Aug
          港股上月底展開深度調整後,至今未完全擺脫弱勢,在這輪跌浪中,科技股成為眾矢之的,特別是上市僅約半年的快手(1024)更一如「瀡滑梯」般向下,自從本月初跌破「紅底股」後,上周五更低見64.5元,較上市初期高位417.8元蒸發逾八成,堪稱「最伏半新股」。快手走勢基本上是「無段好睇」,相信投資者在該股上市後任何一段時間入貨,持貨至今恐難逃一蝕。

          事實上,以往被視為前景最佳的科技股,在政策及監管風險隱憂下,投資潛力已大不如前。單看上月底度過「一歲生日」的恒生科技指數,在成立初期幾乎被市場一致唱好,甚至以「東方納指」自居;然而,回顧科技指數於2020年7月27日成立當天收報6775點,再看上周五收報5895點創新低,一年多以來竟錄得近13%跌幅,嚴重跑輸一年間不斷創新高的納指。其中兩大龍頭阿里巴巴(9988)及騰訊(700)走勢更跑輸科指,前者已累插水逾三成,後者即使捐贈500億元人民幣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協助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政策,以配合中央要求「規範高收入者回報社會」的方針,但對股價未有幫助,最新已於420元水平徘徊,較今年初高位775.5元插水近45%。

          事實上,面對政府頻繁打擊的風險,投資者口味已出現轉變,令以往的高溢價估值模式不復再,甚至轉向在美國上市的非中概同類板塊懷抱。去年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實在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因為在科技板塊收入高增長不再的時刻,其市盈率及市帳率卻已升至高估值水平,而被納入該指數的股份,早已經歷一大輪升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再;此外,科技股正面對內外兩大陰霾夾擊,內部方面,該板塊未來需應對的內在監管及政策風險難測,對外又要憂慮美國會否限制投資者買入或持有中概股、恐遭受大手拋售的潛在風險。因此,以風險管理角度來看,既然科技股風險難以識別及量化,最佳的應對措施,當然是盡量「趨吉避凶」,日後選股還是以基本因素行先。

        註冊合規師公會投融資部總召集人

        徐燦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