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
面對面
面對面

陳漢樑:文章有情

2021/11/24 04:14:23 網誌分類: 生活
24 Nov
          今時今日,文藝作品出版不易,即使書出版了,作者往往會有「但傷知音稀」之歎。郵商作家陳漢樑的《有動於中》面世,他的文友港欣第一時間就通知:「我和作家好友合作的新書完成了。」

          港欣是位熱心文化、藝術活動的年輕人,他撰寫的一篇報道《詠春六派聚樹仁‧九旬葉準親示範》十分精采,其中幾句:「隨着社會不斷進步,一些傳統事物是否做到不變形不變質,他(葉準)只能盡自己的能力去傳承詠春。」正如電影《一代宗師》所言:「有一口氣,點一盞燈。」

          「漢樑是我的寫作啟蒙老師。」港欣如是說。老師作品出版,他負責校對、推廣,義不容辭。遂有機會與陳漢樑談談他的寫作心得,對郵票學問,如數家珍。

          我們先從集郵說起,記得當年集郵,喜歡收藏不同國家的郵票,是從郵票看到另一個國家的文化。問漢樑:「這想法,是否過時了?」

          「現在的人,在手機上了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

          「不用靠郵票了?」

          「是呀,手機直接、簡單、詳盡。」

          因此,近年集郵的小朋友減少了。

          不過,漢樑仍能靠買賣郵票為生,不是靠寫稿為生。他的《奧運珍郵》,向我們講出「郵票救奧運」的故事。原來第一屆奧運舉行前,籌委會「經濟十分拮据,後發行了一套十二枚紀念郵票,籌集了四十萬德拉馬(希臘貨幣),直接催生了奧運會。」

          漢樑說其實是希臘富商Georgis Averoff捐出一百萬德拉馬,建成第一屆(一八九六年)奧運主場,奧運才可如期舉行。

          從郵票談到運動,漢樑談的是奧運意義和精神:和平的象徵、公平競爭、教養。

          把文章結集成書,漢樑說「希望多些人睇。做到,還是做不到,一切順其自然。」

          所以,對漢樑來說,不會有「但傷知音稀」。

          漢樑談郵票歷史,撰文寫人生點滴,他也有教學生中文。他對學生的提點:「學習一個詞彙,理解一個方法,掌握一個技巧,都必須經過記下、溫習、使用這三個步驟,方能完全心領神會。」

          漢樑的教育理念:想深一層,有時候,教一個學生,實質就是在改變這個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很卑微,卻有能力改變世界,包括你和我。」「盡其所能,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謀事在人,不問收穫。」

        後記

          那個下午,與漢樑、港欣,三個人在咖啡室談了一個下午,不用做筆記,不用把談話內容記下來,「面對面」可以這樣,大家更感從容自在了。

          晚上看《有動於中》,漢樑說:「一個人能以簡單的文字,淺白平實語言,恰如其份的態度,來傾談心中所思,訴說心中所感,抒發心中之情,真是莫大的福氣。」

          漢樑有此識見,真是個有福氣之人。他說:「做個好人,簡單,並且快樂。」他都做到了。

        張灼祥

        
■陳漢樑:郵商作家。p/  
 ■陳漢樑:郵商作家。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