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晒界
跨晒界
跨晒界

故鄉情

2021/12/21 04:14:52 網誌分類: 經濟
21 Dec
          七年前去參觀加州理工,有幸偶遇在那裏畢業,曾任田納西大學太空研究所講座教授、氣體動力學教研室主任、美國國家導彈技術委員會宇宙航行研究顧問的吳建民博士。
  吳博士生在南京,十幾歲時隨母親去了台灣生活,在當地讀書成績優秀,進了台灣大學,他物理比較好,選擇了唸航空系。當時台灣大學沒有研究院,所以畢業後想去美國讀研究院,但因為家裏沒錢,連船票都買不起,只好先去軍隊當兩年編譯官賺點錢,後來獲得美國大學研究院取錄,便買機票去了。
  想一想,當時人家為了求學,肯去打工兩年賺取盤川,現在機票便宜,年輕人根本沒有這個煩惱,也不一定有這份毅力。還有一件小事,就是吳博士離開家鄉前,用一個小玻璃瓶,裝了一些家鄉的泥土。一來當時交通不發達,離開家鄉,不知道何日再返。二來,那時候的人,都有一份濃厚的故鄉情。
  當時他心儀的加州理工,一直沒有錄取他,他只好去了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讀了一個學期後,才接到加州理工錄取通知,但告訴他沒有獎學金。他只好在明尼蘇達停學,然後去打工六個月賺一點錢,才去加州理工報到。之後加州理工他的導師之一的Ernest Edwin Sechler教授幫他在系裏找到一份工作,這樣才解決了他的生活問題,吳博士很感恩,後來他的一個兒子,名字也叫Ernest。
  他最初到加州理工,本來想追隨錢學森和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空氣動力學一代宗師的Von Karmen(馮卡門,Sechler是馮卡門學生,所以吳博士算是馮卡門的徒孫)。但因為當時資訊不發達,他1958年到了加州理工,才曉得原來錢學森於1955年已乘船返回中國。關於錢學森為甚麼被迫返回中國的故事,這裏不贅,但是1967年時美國海軍次長金貝爾在《中國的蘑菇雲》書裏提到錢學森:「不管他在哪裏,他都值三到五個師。」不過,看今天中國航天技術及超高音速導彈發展,看來還是低估了。
  從吳博士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他求學的毅力,不要忘記自己故鄉(他後來多次回中國大陸及中國台灣交流訪問講學),學會感恩。
  香港的年輕人,就算去不了加州理工,也可以去我的母校香港理工大學,加油。
視覺科技CEO
盧健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