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架仔出口無前路發債支出高

2009/03/13 00:37:45 網誌分類: 經濟
13 Mar

讓大規模的經濟重新平衡展開吧!周一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日本連續十三年經常賬錄得盈餘的紀錄告一段落,1月份的數字由盈轉赤,跟鄰國南韓同一命運。 

面對經濟前境黯淡,美國人都勒緊褲頭,倚賴出口的國家難免受到打擊。事實上,日本目前的入口量已超越出口,導致1月份錄得近90億美元貿易赤字。不過,日本國內需求持續疲弱,可望紓緩入口升勢,令貿赤問題不致太嚴重。 

即使貿易有所改善,經常賬赤字問題仍未能迎刃而解。過去二十年,日本受惠於滾滾而來的外國投資收入,經常賬長年錄得盈餘。去年,日本的外國投資收入就遠遠超過貿易順差,貢獻了絕大部分經常賬盈餘。不幸的是,這個局面如今已成過去。日圓匯價強勢,加上利率下跌及日本企業派息買少見少,拖累1月份投資收入淨值大減至100億美元,只及2008年同期水平的三分之二。 

外國投資銳減對日本來說是壞消息。如果其他因素不變,貿易赤字擴大意味信貸風險增加,日本政府發債集資就得支付更高的孳息。東京政府今年計劃透過發新債及續舊債集資1.4萬億美元,更龐大的利息支出肯定教國會議員們不寒而慄。

更令人擔心的是,東京政府為債券尋覓買家將愈來愈困難。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政府過去一直倚賴國內民眾為公債再融資,然而,日本投資者的投資意欲卻愈來愈飄忽,難以觸摸。1月份數字顯示,日本投資者的海外組合投資淨值達22億美元,外國投資者則沽出15億美元日本資產。

至於全球經濟重新平衡方面,亞洲區只是剛剛開始。中國的經常賬盈餘仍相當可觀,泰國1月份的經常賬盈餘更進一步擴大;亞洲需求突然上升的機會亦不大。環球衰退又發出令人沮喪的典型訊息:日本損失,世界其他地方亦無所得。

日本1989/90年的房地產泡沫是很好的例子,告訴我們房地產會給銀行系統造成多大的傷害。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日本分析師 Koyo Ozeki 估計:「1993年第一次泡沫破裂以後,日本銀行立即產生了約50萬億日元(450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到1996年這一數字變成了 100萬億日元(9100億美元)。」Ozeki 的估計和 IMF 的估計一致,IMF 估計,日本重新注資銀行系統的財政成本為 GDP 的24%。如果這次美國注資銀行系統的財政成本與日本的經歷相似,那麼這個成本將是3.45萬億美元,接近奧巴馬所估計的用於擔保銀行系統有毒資產的4萬億美元,但是美國銀行系統只有1.5萬億美元的資本金,難怪我們仍然對其缺乏信心。

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到2008年11月25日為止,美國對次按危機的救助金額,包括美國聯儲局的貸款,已經高達8.5萬億美元,等於美國2008年 GDP 的 59%。到去年10月為止,聯儲局已經將聯邦利率降到每年0至0.25厘的水平,其他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也跟著減息。實質上,我們已經在一年內就實行了零利率政策,但是日本央行卻花了十年才做到這一點。

以上宏觀經濟問題對理解這場世界金融危機非常關鍵,因為正是為外部赤字融資的能力,成為現在這種「創造產品並批發」的美國銀行模式的基礎。也就是說,美國和歐洲的銀行系統從傳統的零售銀行模式(接受存款,然後發放貸款),變成了新的批發銀行模式;因為他們再也不受本國儲蓄的限制,而是通過證券化的管道從全球儲蓄吸取資金。

不同於1997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那種傳統零售銀行危機,加上貨幣危機;現在這場危機是帶有巨大的衍生放大效應的批發銀行危機。因為亞洲銀行危機還只是一個周邊的危機,網路效應有限。現在這場危機發生在全球金融中心,其放大效應覆蓋了美歐兩大主導力量,因此要大得多和深得多。

為了理解微觀因素如何與宏觀環境相互作用,從而導致了這場危機,我們須要了解,金融工程師們到底對金融衍生品做了什麼,以及西方的金融監管者允許他們做什麼。

正如之前指出,過渡放鬆的貨幣政策、低利率和利差交易,使得投機和「搜尋收益」成了金融創新的動力。通信和計算能力的提高,賦予了運用即時資訊進行動態交易,大大勝於保守的「買入並持有」的散戶和養老基金的優勢。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可以迅速進行交易,在不同的市場和產品之間實現套利。為了滿足「搜尋收益」,新的證券化產品也應運而生,滿足投資者的胃口。

四步驟產生「有毒」產品

金融創新和監管放鬆共同滋生了這場危機根源的「有毒」產品,其步驟有四:最開始是僅由房貸美和房利美這樣的政府按揭機構,對按揭進行證券化的普通按揭金融產品。證券化意味資產可以從資產負債表上,挪到不受監管的特殊投資工具(SIV)上,毋須動用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其次是會計和監管標準允許將潛在的負債移出資產負債表,從而銀行可以獲益於「資本效率」,也就是說在同水平的資本下可以提高槓桿率;第三是利用保險公司和新發展出來的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場,來增強所出售證券的信貸品質。如果該證券表現不佳,那麼向AIG這樣的AAA級保險商購買CDS,就能夠增強它們的信貸品質;第四個步驟是評級機構樂於給予這些結構性產品AAA的評級,因為這可以為其帶來服務費收入。

通過將傳統的按揭貸款分割為不同資信質量的等級,並對每一等級進行不同形式的擔保或資產質押,金融工程師對抵押債務證券(CDO)進行了結構化,使它們看起來就像是非常安全的AAA級產品;同時,收益還比乏味的政府國債高出很多。投資者沒有意識到,這些產品帶有隱含的槓桿,可能在某種情況下傾覆。

投資銀行、評級機構和按揭貸款機構通過收取前端的放貸手續費獲取了暴利,卻毋須接受任何人對放貸環節的監管。為了讓擔心資產流動性低下的投資者放心,這些發行銀行給這些結構性產品裝上了流動性「導管」,作為緊急情況下的回購保證。所有這些都被很舒服地放在表外。

即使是對監管者來說,這也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了;但當他們看到市場不斷擴大,也就信以為真。格林斯平等人不止一次提到了風險可能存在,但馬上又說,風險分散在銀行的系統之外。

這種監管「黑洞」在實踐中,就是產生於銀行與客戶間雙邊交易的場外交易(OTC)市場。最大和最成功的場外交易市場是外滙市場。場外交易市場的優勢在於它對包括監管者在內的外人來說不透明,但如果產品能被很好地理解,會是一個流動性很強的市場。利率和滙率衍生品得到了各中央銀行的支持,認為其發展有助於增強貨幣政策工具,也有利於銀行和客戶對沖市場風險。

這種保護力量如此強大,即使是香港、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地區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提出抗議,因為新興市場的外滙市場流動性低,往往受到人為操縱,這些聲音也都被忽略了。這裏牽扯到太多的既得利益。新興市場監管者太弱了,不足以攻破這種非監管的堡壘,因為西方的銀行才是金融創新的贏家。

這種「創造產品並批發」的銀行模式,加上場外交易市場,形成了 Pimco 公司的比爾.格羅斯所稱的「影子銀行」系統。根據原紐約聯儲主席、奧巴馬任命的美國新財長蓋特納的估算,這種活躍的「影子銀行」系統總值可達10.5萬億美元,其中屬於大型投資銀行的資產有4萬億美元、隔夜回購2.5萬億美元、特殊投資工具2.2萬億美元,另1.8萬億美元為對沖基金資產。與之相比,美國傳統銀行系統的資產只有10萬億美元,這意味着銀行系統的槓桿率起碼比公布的高一倍。

過去十年中,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讓中央銀行家都備感驚異,保守型投資者畢非德稱之為「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07年12月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顯示,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概念價值達到了596萬億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相對簡單的利率衍生產品,近58萬億美元是迅速發展的CDS市場。在交易所交易的衍生產品規模為95萬億美元。加起來後,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的價值是全球 GDP 的十四倍,而傳統的金融資產,包括債券、股權和銀行資產,只有 GDP 的四倍。市場交易員卻讓所有人相信,這些衍生產品的全部市場價值實際要小得多,說場外交易衍生產品的規模只有14.5萬億美元。

出於高度活躍市場的網路效應,只有具備專業技能和電算技術的大型金融機構才可能成為贏家。由於技能、規模和流動性的集聚,2001至2007年間,世界十五家最大的銀行和投資機構(所謂的「大型複雜金融機構」,LCFI)佔據了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份額的三分之二。2001至2007年間,這十五家 LCFI 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增加了二倍,槓桿率也大為提高。

如果考慮到很多這些 LCFI 的前員工後來經營起對沖基金,而 LCFI 又充當了對沖基金的一級經紀商(Prime Broker),其真實交易規模所佔份額還要更大。

法國和德國等一些握有實權的監管者,偶爾也會呼籲對這些對沖基金進行監管,但英美的監管者就最先站出來,聲稱對沖基金最好是由它們的一級經紀商來監管。這不是不可以,只要這些一級經紀商自己狀況良好;但我們已經看到了,並不總是這樣。

 

最新回應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13/03/24

以房地產來說,好多租約都帶有陷阱,最好還是著眼於周遭同類型物業的最近及歷史成交價,以作參考。

至於股票,我本人都係睇市盈率、市值規模、大股東等等。雖然歷史數據只能作參考而無保證,但總好過相信那些預測數字,預測數字更加是參考性質,更加無保證。

大家小心喇。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13/03/22

十分抱歉,只是回來發文,未有餘空回覆。

{#icono_25}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09/06/17

{#R𨯪.jpg}

今天又是新的一天,我既研究工作都到了尾聲…

 

貼了出大廳,自己都留個 copy:

1、炒股是資源再分配,並不創造財富。

2、開辦股市就是為了賺錢,不給你一點甜頭你不會進來,更不用說掏錢。

3、中國股市沒有做空機制,往下做只不過是為了將來往上拉。

4、主力有遠大目標,顯得大智若愚。散戶有小聰明,卻是大愚若智。

5、人性有恐懼和貪婪,主力專找這兩死穴攻擊。散戶卻不承認自身有此毛病。

6、趨勢理論其實非常重要,其時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下跌途中空倉等待,上漲途中滿倉等待,只有轉勢那一刻才動手買賣。均線可以幫我們判斷趨勢,但如果你不懂或不信它,誰也救不了你。

7、主力可以用日K線騙你,但它無法用月K線騙你,因為拆借資金玩不起時間,利息成本太高。

8、主力當然知道軟件的威力,所以它會在底部或頂部區間上下震蕩,使忠實反映情況的軟件發出前後矛盾的信號,你拋開軟件正中主力下懷。沒了K線圖就等於被廢去雙眼,你還想幹啥?等你悟出月K線的奧秘,你就會愛上軟件。

9、物極必反的原理非常適合炒股。如果你悟出它的真締,你就不會再幹出追高殺低的蠢事。至少你不會再衝動。KDJ/BOLLING都是很好的防衝動指標。

10、週密計劃是主力成功的關鍵所在。介入價位,密集成交區,籌碼分佈,指標高低,時間跨度,題裁配合,意外狀況,止損/止盈點……現在明白主力為什麼會賺你的錢了吧?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09/06/17

自古以來,人類就好迷信。

唔係淨係中國人迷信,全世界都係,我都係。

邊鬼個咁「有心」啊,特登刪左幾十年前既留言,人地個風水局都攪,呵呵呵。

呢度個制度真係,唉。o的人都好咩姐。

日出日落何時有改變,向天仰望,大笑三聲至得了,哈哈哈。

{#icon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