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2010/09/07 09:38:37 網誌分類: 閱讀
07 Sep

「本文仍按廣韻音系讀,以下標音爲中古漢語拼音」?!!!!!!

「李白有一首詩裡面說看到幽浮」(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091410550):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題:這是一首記夢的詩。以其雄偉闊大的意境,惝恍莫測的變化,繽紛多彩的形像,清新奇特的手法,而成千古傳誦的名篇,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天姥:山名,在 天台山對面。瀛洲:東海上三神山之一。微茫:隱約、模糊。信:確實。拔:超越。赤城:山名,有一峰有三百多丈高。吳越:過去吳國和越國領地。鏡湖:又叫鑒 湖,在會稽縣西南。剡()溪:在剡縣西南。謝公:謝靈運,六朝時大詩人。謝公屐:謝靈運遊山時足穿特製木屐:前後有齒,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青雲 梯:指高山石徑象入雲的梯子。殷():震動。栗:恐懼,發抖。澹澹:水波動的樣子。列缺:閃電。石扇:石頭門扇。訇():形容聲音很大。青冥:青藍色 天空。鸞:鳳凰一類的神鳥。回車:掉轉車頭。悸:心跳。



【全詩串講】
海上旅客談起仙山瀛洲,說在隱約的煙波浩渺中實難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名山天姥,它在雲霞時明時暗中也許可目睹。
天姥山橫臥在天邊上端直入霄漢,氣勢挺拔超過五嶽把赤城山遮掩。
天台山據說有四萬八千丈那樣高,面對天姥山它像在往東南方傾倒。
因為想游天姥我在夢中游了吳越,一夜間飛度鏡湖滿天是朗朗明月。
明月把我的身影投在湖裡,又一路上把我直送到剡溪。
謝靈運當時的住處至今還在那裡,綠水蕩漾著清波有猿猴聲聲哀啼。
腳穿當年謝靈運登山木屐,步步登上高入青雲的天梯。
雲間崖壁前看見東海日出,半天雲裡聽到啼鳴的天雞。
千萬山巖中道路左右不定的回轉,迷戀山花倚靠山石忽覺天色已晚。
熊的吼聲龍的長吟震撼岩石山泉,片片深林直發抖啊層層峰巒驚顫。
聚起沉沉烏雲的天空像要下雨,漾著淡淡水波的水面騰起雲煙。
閃電破空驚雷巨響,山丘峰巒崩裂毀壞。
神仙洞府大石門扇,在轟隆隆聲中打開。
廣闊浩大的藍色天空人眼看不透,日月交相輝映同時照耀著金銀台。
以彩虹雲霓作衣服啊以長風作馬,雲神們啊在祥雲簇擁中紛紛飄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啊鸞鳥拉回去車駕,仙人們啊排著隊翩翩起舞多如麻。
忽然神魂驚動精魄震撼而心悸,恍恍惚惚中驚醒不免長歎惋惜。
身邊只看到醒來時的枕頭睡席,方才夢中的美麗煙霞無蹤無跡。
世間行樂之事也不過像這個夢幻,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去流水一般。
告別諸君而去啊不知何時再回還,暫且把那白鹿放養在綠山崖之間,
須要的時候就騎著走訪名山大川。
我怎能低眉彎腰的去事奉那些當權者,使得我心中不開朗臉上沒有笑顏!」(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61302862)

 

「李白寫這首詩是在天寶三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之後,那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大失敗。其後他和杜甫、高適到處遊歷,這首詩就是途中告別朋友的詩。當一個人到了 自己生命中的轉折點時,就往往有啟悟人生真諦的啟示在等待著他,可惜大多數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失之交臂,但李白看來是沒有錯過這樣的機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61302862)

 

「【賞析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作于出翰林之後。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遊,也許並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遊就更適於超脫現實,更便於發揮他的想象和誇張的才能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隱於雲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製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 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於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於山谷之間,深林爲之戰慄, 層巔爲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慄、驚動,煙、水、青雲都滿含陰鬱,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統一的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遊奇境,不同于一般遊仙詩,它感慨深沈,抗議激烈,並非真正依託於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實。

 

【賞析二】


全詩寫得淋漓酣暢,引人遐想的是述夢部分。


一入夢,詩人便不食人間煙火味──詩人竟然在鏡湖上空飛行,又值月夜,月光把他的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飛過鏡湖,月兒依舊伴著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點 ──“謝公宿處。接著寫登山。本來是險峻的路,但是詩人卻毫不費力,他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如同飛升一樣到了山巔。這時已是黎明,眼前出現了一 幅雄奇的畫面:東方的海中湧出一輪紅日,四周是莽蒼的群山。他又聽到了桃都山頂天雞的啼叫。這當然不能說明是仙境,但已經是接近仙境了,或者說意味著仙境 即將出現。


果然,在詩人迷花倚石之際,暮色驟然降臨,熊在咆哮,龍在吟嘯,巨大的聲音震得岩石、泉水、深林、峰巒抖動不已。至此,仙境已 是呼之欲出了,但詩人卻忽然將視線轉向天上的雲、山間的流水及水上的煙霧,出現了瞬間的寧靜。這是爲下文蓄勢。接著便是雷電大作,地裂山崩,聽轟隆一聲, 神仙洞府的右門大開,青色的天空一望無際,日、月、金台、銀台交互輝映,是真正的仙境。這一段寫夢境的進一步展開,時徐時疾,波瀾橫生,使讀者目不暇接, 恍若身入仙鄉。


夢境的高潮是仙人盛會,因爲仙人們是從空而降的,所以先寫他們的衣裳和坐騎。雲之君即楚辭中的雲中君,由於來者甚多,只拿 他來作代表。他們都聚集到那金銀臺上來做什麽呢?詩人只寫了虎鼓瑟這樣的一個細節,其餘一切讓讀者自己去想──讀者一定會想到,這是一次幸福、歡樂的 盛會,所有的與會者都在那裏親切地交談,興高采烈地舉杯痛飲,像人世間的朋友們歡聚在一起。」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091410550)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奇,但 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http://em-music.com/viewthread.php?tid=22&extra=page%3D22)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ivina
ivina 2021/12/09

{#iconb_69}

ivina
ivina 2021/12/09

英文版UPLOAD緊

wongi
wongi 2021/11/06

送上星星。姜B魅力很厲害,他的影迷在金鐘的麥當奴排隊,在mirror 樂隊前拍照啊!場面熱鬧啊!

淺雪
淺雪 2021/10/30

你都幾多想像力..不個鍾意一個人或一首歌..係冇理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