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
面對面
面對面

萬億散盡難復來

2014/04/23 16:47:03 網誌分類: 生活
23 Apr
        作為「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成員之一的廖柏偉教授,說萬億儲備看似很多,要是政府每年開支是零增長,而不是保守估計的3%,十四年後該仍有盈餘的。不然的話,2028年我們將再沒有儲備可用。

        「加稅不是辦法。」廖教授說。

        「要設立『未來基金』,把土地基金轉化為『未來基金』作儲備,未來十年都不能動用。」

        加稅不一定會增加收入的,加稅或會令經濟更差,日本是個活生生例子,香港不能步日本後塵。現今香港營商環境已困難重重,加稅會促使企業撤離香港,資金流失,那是得不償失了。

        「未來基金」不是萬能,但不再作長遠打算,則萬萬不能了。「澳洲已設立類似基金,以防萬一。」

        不知道這樣的預測算不算是「大膽假設」,如何小心求證,要是這一天真的到來(十四年,瞬間就會到來),我們的政府須借貸度日,市民的生活質素下降,那時才想辦法,恐怕太遲。

        廖教授說香港人口老化是一大問題,政府「用在我們何這一代人(我與廖教授是同代人)的開支將會是倍增」。那是包括「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安老服務、公共交通優惠、醫療」。

        看來,我們得自求多福了。廖教授懂理財之道,說要儲蓄,人民幣是可靠。貿易,用人民幣結算增長迅速,亦可作為「互換」貨幣,又可「離岸結算」。

        只知道儲蓄「人仔」仍有利息可派,港幣近乎沒有。人民幣儲蓄賺取的利息,對日後生活,該有點幫助。

        對退休人士來說,坐食山崩,看來最後還得靠政府的資助了。「小組」的防赤建議,可不是杞人憂天之舉。「量入為出」看似保守,卻可讓政府毋須借貸度日。

        訪問外一章

        與廖柏偉認識多年,很少有這樣子一本正經談儲備問題。訪問結束,可以閒話家常,談談近況。柏偉說他80年代回港在大學任教,那時他「買不起樓」,那是他昔日的煩惱,也是今日年輕一輩的煩惱。

        對想讀經濟的同學,柏偉建議「同學該多留意經濟新聞,了解經濟大環境,學曉分析問題」。打好數學基礎,對「學好經濟這一科,至為重要。」

        這個下午,我聽懂了柏偉說的這一句:當開支比收入大,我們將會「陷入結構性赤字」。

        希望這一天不會到來。

        張灼祥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